3月4日,李嘉诚打算把43个海外港口卖给美国财团,这事一出,立马在国内外引发热议。

港澳办隔空喊话“伟大的企业家都是热诚傲骨的爱国者”直指李嘉诚的小人行为。
港媒《大公报》更是直接抛出“五问”,质疑这笔交易是不是站错了队。

这笔买卖究竟是聪明的商业决策,还是一次站错队的豪赌?
对利益俯首称臣2025年3月,96岁的香港首富李嘉诚,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其旗下长江和记实业将43个海外港口,以228亿美元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

与此同时,美国推出了“VIP金卡”,即只需要向美国投资500万,就可以得到美国的永久居住权。
网友不禁质疑美国此番,是想借由“金卡”向全球敛财。

要知道在过去,想要得到美国的居住权,只靠砸钱都不一定成功。
一时间大众纷纷将李嘉诚的港口交易,和美国突然的金卡政策联系起来。

猜测李嘉诚是美国利用金卡,敛财的拥护者,而港口交易更是在向美国投诚。
虽然和记港口对外宣称二者并无关系,港口交易只是单纯的商业行为。

但实际情况远不如此,从财务数据来看,港口业务虽然出现下滑,但还没有沦落到入不敷出的地步。
但是自从2023年公司售卖港口的消息一出,股市却立马有了反应。

从当年3月5日开盘股份跳升至14.88%,直到6日再次跳升到12.4%,市值一夜之间暴增600亿港元。
但李嘉诚对于金融领域的敏锐度不止于此,早就可见一斑。

2008年金融危机,他提前两年抛售了上海静安寺地块,套现48亿,成功避开地产寒冬。
2013年中国楼市狂欢之时,他又连续出售大陆二十多个商业项目,累计套现超过两千亿,精准躲过随后而来的库存危机。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而这场看似普通的商业事件,实则折射出的是更深层面的中美博弈。
以及跨国资本,在时代洪流中的选择困境。

这43个港口分布在二十多个国家,都受到严重的地缘政治因素影响。
比如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处于苏伊士运河咽喉要地。

由于胡塞武装的袭击,运河的通行量大大下降,所以该港口被列为高风险资产。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这被出售的43个港口中,绝大部分处于北约成员国。

而这些国家正在加速将港口,纳入关键的基础设施保护范畴。
并额外披露十类敏感数据,港口逐渐沦为北约国的奴隶。

而这些规则的重构,加上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都加重了李嘉诚的商业风险。
所以李嘉诚为了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把这43个港口卖给了,北约的主导者美国。

李嘉诚的港口交易行径,是否是为了配合美国的霸权敛财,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对于李嘉诚,这种纯为利益的资本家行径。
对社会乃至世界格局造成的影响,社会多方面都发出了不齿的声音。

3月13日至15日,国务院港澳办罕见连续转发《大公报》评论文章。
以“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而非冷血投机的逐利者”等措辞,直指李嘉诚的港口交易行为。

并质问其“站在哪一边”,几度将此次的港口交易,挤上舆论的中心。
这是自2015年李嘉诚“撤资风波”以来,官方对其最严厉的公开批评。

其背后隐藏的,是中国三条不可逾越的底线。
首先巴拿马运河,是全球贸易的咽喉要道,中国大约21%的海运贸易依赖此航道。
李嘉诚出售的巴尔博亚,和克里斯托瓦尔港口,掌控着中国对美贸易,38%的货轮通行权。

卖给美国后,美国可通过港口数据,来监控中国货轮的航行轨迹、货物信息甚至船员隐私。
形成对供应链的“战略锁喉”。
此类交易让出去的不是钱,而是国家安全筹码,战略资产不可交易!

2013年——2015年李嘉诚携子在大陆撤资,其行为已经被媒体质疑其“别有用心”。
而这次在面对美国的施压时,李嘉诚依然选择“躺平式撤退”。

李嘉诚这次的“撤退”,似乎传递出“对美投诚”的危险信号。
结合之前的大陆撤资,不禁让网友发出疑问“这是彻底站队美国了?”

这与华为、TikTok等企业的强硬抗争形成鲜明对比。
华为自研芯片突破封锁,TikTok通过诉讼捍卫控制权。
港澳办警示:“今日退一步,明日对方进十步”。
另外李嘉诚发家于香港地租经济,依赖政策红利积累财富。

却在关键时刻,将战略资产转手美国。
财富根基在中国,却将民族利益拱手让人,立场何在?
此举被网友批为“吃饭砸锅”,与汇丰银行配合美国,打压华为的行径无异。

而在李嘉诚事件背后的,则是美国系统性战略布局。
特朗普政府近年,以“夺回全球航运权”为目标。
通过军事威慑、经济施压与资本渗透,试图构建“海上霸权闭环”。

而美国对巴拿马运河早有觊觎,在2025年初,特朗普就宣称“必要时以武力,收回运河控制权”。
国务卿鲁比奥随即施压,巴拿马退出中国“一带一路”合作。
而李嘉诚的撤资恰逢此时,所以被指为“配合美国地缘战略”。

交易后,美资掌控的43个港口分布于23国,可对中国货轮,征收歧视性费用甚至禁止停靠。
直接威胁“一带一路”的物流网络。
而美国此时又以金卡,吸引全球高净值人群永久居留。

通过移民绑定他国精英资产,削弱其母国经济根基,美国借此转移债务压力,用他国财富为美元霸权输血。
控制港口、推行VIP金卡,本质是“航运+资本”的双重霸权。
美国意图通过掌控物流节点,与全球财富流动,构建“新殖民体系”。

即发展中国家提供资源与市场,精英阶层携带资产投靠美国。
而李嘉诚事件也暴露出跨国资本,在中美博弈中的两难选择。
是坚守民族利益,还是追求短期套现?

其实有过太多例子,可以证明该如何选择。
曹德旺在美国建厂因工会斗争亏损,安踏、李宁因支持新疆棉遭西方围攻,均证明“对美低头”未必换得生存空间。

港澳办警告:“失去祖国信任才是最大风险”。
反观华为,顶住压力后主导5G市场,TikTok通过法律战守住控制权,印证“以斗争求合作”的可行性。
结语李嘉诚的抉择,是全球化撕裂的缩影,更是百年变局下价值观的试金石。
当霸权主义试图以资本为刃割裂世界,中国的回应清晰而坚定。

对国家,我们坚守“底线思维”,以实力捍卫发展权。
对企业,我们呼唤“铮铮铁骨”,以脊梁突破封锁。
历史早已证明,缺少民族脊梁支撑的财富,终将成为霸权餐桌上,待分的肉羹。

唯有将国家命运,与商业伦理深度融合。
方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守住尊严,赢取未来。
信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央视新闻

北青网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用户10xxx21
应该收取弃籍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