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史上,胡适这个名字争议满满。
国共两党都不待见他,但他也曾是毛主席心中的偶像。
可惜啊,胡适离开大陆前做了两件让毛主席失望的事,二人从此决裂。
1916年,蔡元培当上了北大校长,搞了个“海纳百川、包容并蓄”的政策,胡适就靠着这个政策,还有他那虚假的美国博士的头衔,混进了北大。
后来,胡适又搭上了新文化运动的顺风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一下子就在青年学生中火了,连毛主席年轻时都对他心生敬意。
毛主席早就想追随陈独秀、胡适这些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了,他还通过岳父杨昌济的关系,跟胡适见过几次面,聊得很投机。
可谁能想到,五四运动以来,胡适又开始唱反调了。
学生们游行抗议,他倒好,站出来反对,说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别掺和政治。
这话听起来就像是说,农民该种地种地,工人该拧螺丝拧螺丝,商人该做生意做生意,大家都别管国家大事。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李大钊这些人都开始找新的出路,最后他们盯上了马克思主义。
可胡适对这些新思想嗤之以鼻,要求“少谈些政治,多研究些问题”。
这话听起来挺高大上,实际上就是空谈误国。
政治是啥?不就是站队嘛,你得知道自己为哪个阶级说话。你连这个都搞不清楚,还研究啥问题?
胡适做的这件事很让人失望。后来,毛主席深入基层,对胡适这套主张也就不怎么感冒了。
不过胡适还是坚持他的学术立场,跟国民党蒋介石走得近,一边端着蒋介石的碗,一边还骂着蒋介石的娘,给自己捞了个“直言敢谏、不畏强权”的美名。
可这不是不畏强权啊,他就是看准蒋介石不敢杀他。
蒋介石对那些文人要求低,只要不跟共产党站一边,不阻挠他打内战,骂他几句他也忍了。
胡适就是这样,既不支持共产党,也不反对内战,怎么骂都不会有生命危险。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上下都恨不得立马跟小日本拼了,可胡适居然跳出来称他宁愿亡国,也不抗日。
到了七七事变,大家都忙着抗日,胡适还跟汪精卫那些大汉奸混在一起,指责政府。
抗战时,老百姓都在前线拼命,胡适倒一心想着逃跑,也不想想国家威信。
毛主席当年还对他挺有好感,国共谈判时还特地让人给他带话。
结果胡适回信说啥?“放下过去,展望未来。放弃武装,归顺党国。”这不是明摆着跟共产党划清界限吗?
毛主席通过这第二件事,心里立马明白了,这胡适跟自己压根不是一路人!
最后胡适在台湾去世,大陆这边早就骂翻天了,台湾那边也不待见他。
蒋介石都说胡适“太偏狭自私”,是革命事业的障碍,他硬是把自己活成了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