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谢美浴
编辑| 付影
来源 | 独角金融
在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中,券商研究所作为智慧与洞察的汇聚地,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市场环境与政策导向的双重作用下,分析师的流动、券商的人才战略布局成为贯穿2024年的关键词。2024年以来,不管是分析师寻求新机会,还是券商研究所所长、首席层面的变动都更加频繁。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指出,“券商研究所人员流动频繁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二是券商分仓佣金的‘蛋糕’已经变小。”
根据Wind数据,2024年上半年,券商分仓佣金收入为67.74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96.74亿元下滑29.98%。
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持续推进,整个行业加速转型,券商研究所已然站在了变局的十字路口,局内人将如何破局?
12024年券商分析师“大洗牌”,红塔证券流出31位居榜首2024年,券商研究所“人流涌动”,上半年多位券商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分析师“跳槽”,涉及策略、科技、固收、汽车等多个热门领域。
中证协数据显示,仅在2024年2月份就发生了50起分析师信息变更。
其中,原海通证券固收首席姜珮珊、原海通证券科技行业首席分析师郑宏达均已加盟西部证券;原天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刘晨明履新广发证券,担任研究发展中心首席策略分析师;原国盛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的张峻晓辞职并入职鹏华基金,并担任总量周期组组长;原中信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程强加盟德邦证券,担任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所所长。
图源:罐头图库
2024年3月,原广发证券固收首席刘郁出任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原兴业证券研究所汽车首席戴畅已履新国海证券,任研究所副所长兼汽车首席;原中泰证券家电、美妆团队首席分析师邓欣于近期入职华安证券,任研究所副所长、消费组组长。
2024年6月,原东吴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陶川加盟民生证券,担任民生证券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图源:罐头图库
2024年11月,海通证券研究所原银行首席林加力官宣加入国海证券,并任研究所副所长、首席资产配置官、金融首席分析师;同月,原海通证券知名非银分析师孙婷加盟东吴证券,拟任研究所联席所长、首席战略官。
2024年12月,原兴业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孙寅加入西部证券研究所,履新研发中心业务副所长、非银首席分析师。
据“财联社”梳理,2024年下半年以来,发生卖方分析师变动的至少有35家券商的研究所。中证协官网数据则显示,2024年年初至今,近20家券商研究所分析师人数出现下滑,红塔证券分析师仅剩11位,净流出数量为31,位居榜首。
图源: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
针对卖方研究团队的高流动性,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认为是一种“常态”,他表示:“金融行业本身就具有较高的人才流动性,研究业务作为核心领域,竞争激烈,人才争夺频繁。而且市场环境、业务模式不断变化,人才为适应发展需求,会主动寻求更好的平台。”
而高流动性对于券商研究所及分析师个人而言,都是一把利弊共存的双刃剑。
支培元指出,“新血液的加入带来新思路、新资源,促进创新。但频繁换人会打乱研究团队节奏,影响研究的连贯性与深度,流失原有客户资源,损害品牌形象。对普通研究员而言,利于积累不同平台经验,拓宽视野,但可能导致根基不稳;明星分析师则凭借知名度与影响力,跳槽能获取更好待遇与资源,实现职业进阶,但也可能面临融入新团队困难、声誉受损风险。”
2券商研究所所长变动频繁引关注,“跳槽”队伍从龙年排到蛇年除了分析师层面,券商研究所所长级别的变动同样频繁,且更引人关注。
2024年2月,李峻松不再担任首创证券研究所所长;2024年3月,黄燕铭不再担任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改任国泰君安金融学院院长、财富委委员、首席策略官;原财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夏昌盛履新国金证券研究所,担任常务副所长,负责产业政策和金融行业;原华福证券研究所所长周励谦卸任,担任兴银成长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委员。
同月,德邦证券研究所所长任志强加盟华福证券,任总裁助理和研究所所长,原德邦证券程强接替其所长一职;德邦证券副所长吴开达辞去相关职位,履新天风证券研究所,担任策略首席、政策研究院院长。
图源:罐头图库
2024年4月,原上海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医药首席邓周宇正式入职山西证券研究所,担任副所长、医药大健康组组长;2024年9月,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陈莉转任南方基金党委书记;2024年11月,方正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芦哲也加盟东吴证券,担任研究所联席所长、首席经济学家。
进入乙巳蛇年,券商研究所人事变动的消息依然未停歇。
有人重回“老东家”,1月7日,“界面新闻”报道,方正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电子首席分析师、智能汽车大组组长郑震湘,已重回国盛证券担任联席所长一职;1月20日,“财联社”报道,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将重回方正证券,目前已申请离职,其于方正证券的最终职务暂未正式确定,或拟任首席经济学家。
有人“研而优则仕”,1月17日,“界面新闻”报道,原民生证券商社行业首席分析师刘文正已正式加盟华西证券,任研究所执行副所长、大消费组长;1月25日,《中国基金报》报道,华金证券研究所所长孙远峰拟加盟太平洋证券,或任研究院院长;1月26日,《经济参考报》旗下“经参证券”报道,财通证券研究所商社首席刘洋加盟华福证券研究所,并担任研究所副所长、社会服务和商贸零售首席等职务。
图源:罐头图库
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分析称,“公募基金市场交易量下滑、费率改革推进导致传统销售模式变化,卖方研究业务模式和收入盈利模式受到挑战,这可能是引发人员流动的重要背景。”
“同时,个人对职业生涯的主观意愿产生分化,如寻求晋升机会、更优待遇或适应市场变化等,也是推动跳槽转型的内在动力。而研究所层面的变动,如管理层调整或战略方向转变,也可能从客观上带动了团队分析师及助理的流动。”袁帅表示。
3佣金收入已“缩水”近三成,券商研究所如何破局?2024年4月,公募降佣政策出台,规定自2024年7月1日起,公募基金的股票交易佣金费率以市场平均股票交易佣金率为基准进行调整。
新规激起层层涟漪,仍以分仓佣金为主要收入的券商研究所面临新的挑战。
一方面,公募费率改革使得研究业务收入减少,券商分仓佣金这块“蛋糕”随之变小,部分券商不得不调整人员配置以控制成本;还有的券商则抓住机会吸纳优质人才,期望实现“弯道超车”。
根据Wind数据,2024年上半年,券商分仓佣金收入为67.74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96.74亿元下滑29.98%。其中,27家券商分仓佣金收入超过1亿元,9家券商分仓佣金超2亿,相较2023年同期减少9家;分仓佣金收入规模排名前30的券商中,仅民生证券和国联证券逆势增长,其他28家券商均同比下滑。
图源:Wind数据
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作为券商研究所的核心任务,显得愈发重要。这就要求卖方研究不断提高研究质量和效率,以更专业的研究能力和更优质的服务,来应对挑战。
支培元认为,“这些挑战和变化要求卖方研究团队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持续的创新能力和高度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券商研究所需要探索多元化收入模式,如加强产业研究、拓展服务范围等;此外,卖方研究还需适应资本市场监管趋严的新形势,加强合规管理,回归研究本源,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图源:罐头图库
袁帅则建议:“研究内容上,投资者需求日趋多元化、专业化,不仅关注宏观大势与公司基本面,对行业细分领域、新兴产业研究要求更高。卖方研究需拓展研究边界,深入挖掘小众领域信息。传播渠道方面,新媒体崛起打破传统研究报告传播模式。”
尽管挑战重重,券商研究所分析师仍是一份“抢手活儿”。根据中证协数据,截至2024年末,券商分析师共5563人,较2023年末的4673人增长19.05%。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指出:“券商研究所收入来源相对单一,主要靠佣金收入,分仓佣金收入减少、基金佣金费率下调对其影响不容小觑。当前,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复杂的财务数据,投资者比任何时期都更加亟需专业的分析师提供更加精准的市场分析和预测,以帮助其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作出正确的决策。这也是在行业下行期,以及券商减员的背景下,分析师数量却在逐年增长的原因所在。”
图源:罐头图库
在充满变数的金融市场中,券商研究所的人员流动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但同时也可能“水土不服”,导致市场上的研究报告质量参差不齐。可以肯定的是,券商研究所的“旋转门”还会继续转下去,但未来会上演怎样的故事,谁也无法定论。
你是否看好券商研究所2025年的发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