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皇帝刘邦只2首诗,却“力压乾隆4万首”,除大风歌另一首是啥

戏志才评历史 2024-07-13 17:51:29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楚王虽雄难免乌江自刎,汉王虽弱却坐拥万里江山。”——《寒窑赋》

在大多数人眼中,汉高祖刘邦无论是文韬武略还是人品,都比不上楚霸王项羽,因此许多人纷纷替项羽感到不值,还称刘邦是“小人得了天下”。

实事求是地说,论文韬武略,刘邦确实要比项羽相差许多。项羽虽不喜文,但毕竟是名门出身,四书五经也读了不少。

而且他极为喜武,不仅在个人武力方面冠绝群雄,更是在兵法上也有着相当的造诣,这些都要比“文盲”皇帝刘邦,强得不是一星半点。

但最终,却因为自己的一念之差,不仅输掉了天下,还丢了自己的性命。

而反观刘邦呢?从小就不学无术、不喜劳作,当了亭长之后,也成天不务正业,任谁看来,都是流氓一个。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在诗歌方面,碾压了“十全老人”乾隆。

这并非说刘邦的文学造诣要比乾隆更高,只是因为刘邦的两首诗,要比乾隆的四万多首更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一首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大风歌》,那另外一首是什么呢?

01 从泗水亭长到汉高祖

说起汉高祖刘邦,虽然文韬武略不足,但却也并非一无是处。

其实刘邦也是官宦之后,只不过祖上的蒙阴到了他这一代,也并没有剩下多少,他父亲也只是编户平民。

刘邦不喜劳作这是事实,因为他所崇尚的是自由洒脱、仗剑江湖的人生。

他为人宽厚、善于交友,只要是他想看得上的人,都会结交一番,并且可以快速地建立起友情。

而且刘邦也不乏毅力,他曾重伤魏国英雄魏无忌,便起了结交一番的心思。

在当时交通条件那么不便利的前提下,刘邦硬是不远万里,迈过了千山万水来到了魏国。

可是当他到了魏国之后才发现,早已物是人非,他所心心念念的魏无忌已经故去。

无奈之下他只好与魏无忌曾经的门客进行结交,并以宾客的身份相处许久,借机了解他的偶像。

后来当上了泗水亭长,刘邦对于自己的下属也是十分友善,闲来无事的时候,总在一起喝酒、嬉闹,没有任何的架子。

对于其他的同僚,也能玩到一起去。酒色财气,刘邦面面俱到。

虽然显得不务正业,但是从某方面看来,这也是刘邦善于交际的一种表现。

再后来,他与吕雉的故事尽人皆知,凭借着吕老爷子的关系,让刘邦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有了吕雉的照料,也让刘邦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去忙着自己的“事业”。

吕雉可以算作是刘邦的“贵人”之一,在刘邦起事之前,她就帮着刘邦操持家务,还得照料着刘邦的私生子,甚至刘邦躲在深山之时,吕雉还要日常跑到山里给他送饭。

在刘邦起事之初,吕雉不仅要照顾好他的衣食起居,更要兼顾好团队的内勤工作,让刘邦没有后顾之忧。

偶尔见多识广、饱读诗书的吕雉,还要给刘邦出谋划策,担当起军师的职责。

而除了吕雉之外,刘邦起事之后拥有着许多能人相助。

虽然他个人能力不行,但是凭借着会识人、用人、交人的本事,一个又一个有能力有特长的人,都来到了他的帐下,心甘情愿地为他赴汤蹈火。

也正是因为如此,让刘邦打造出了一支,能力极强的高层管理团队,在这支团队的带领下,汉军才得以将楚军击败,逼得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乌江自刎。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刘邦最终能够夺得天下,并不是因为他多才多艺,而只是因为他懂得笼络人心,善于广交好友,拥有了一支能力极强的管理团队。

相较于勇猛的项羽,他才更适合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团队的领导者。

02 “文盲”皇帝的两首诗歌

虽然文采一般,但是既然身居高位,也自然有情难自抑,抒发情感的时候。这种时候往往便要做上一两首诗歌了。

汉高祖刘邦,曾有两首较为著名的诗歌传世。一首便是仅有三句,却让人荡气回肠的《大风歌》。

这首诗歌,乃是刘邦当年路过家乡,即兴创作。

虽然仅有短短的三句,但是那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就足以让人感受到一股波澜壮阔之景,战场上的肃杀、萧瑟,百万雄师的整装待发,都蕴含在了这一句之中。

至于后面那两句,一句表达了自己的丰功伟绩,也表达了自己的无上成就,另一句则表达了自己求贤若渴,渴望有人能够帮助自己镇守天下的期盼之情。

虽然不如第一句那般壮阔,但却也有着一股荡气回肠之情,堪称经典佳句。

也正因为刘邦没有什么文化底蕴,所表达的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让这首诗得以升华。

虽然仅有短短三句,却比一些矫揉造作的诗词,更加的经典,让人回味无穷。

而刘邦的另一首经典诗词,亦是他统一天下后,晚年所作,名为《鸿鹄歌》。

与《大风歌》所不同的是,虽然《鸿鹄歌》也是出自刘邦的真情实感,却并不是为了表达的雄心壮志,而是为了表达他的无奈,与对他另一位爱人,戚夫人的安慰。

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之后,虽然将皇后之位给予了吕雉,但是他却成天与戚夫人腻在一起。经常将政务留给吕雉,自己带着戚夫人游山玩水。

在戚夫人的影响下,吕雉不仅险些丢了皇后的位置,更是险些让本属于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易主。

好在吕雉联合重臣纷纷给刘邦上谏,再加上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这才保住了刘颖的太子之位。

眼看着另立太子之事无望,刘邦只好做了一首《鸿鹄歌》,即表达了自己有心无力的无奈之感,也是对戚夫人表达了宽慰。

相较于《大风歌》的荡气回肠,《鸿鹄歌》则表达了一位君王对于自己家事的无奈,纵使是天下之主,但却也有做不到的事情,皇帝又能如何呢?

两首诗歌,虽然完全是两个风格,所表达的含义也各不相同,但同样都极为经典,也从两个方向,展现了刘邦的真实性格。

虽然没有过于华丽的辞藻,但也因为都是真情实感,因而成了流传千古的经典。

03 碾压乾隆

刘邦虽然只有两首诗词,却都成了流传千古的经典,而相比于刘邦而言,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却要尴尬了许多。

众所周知,乾隆自诩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更是喜好附庸风雅,以作诗为乐。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小情,还是在几次下江南中的所见所闻,但凡是他觉得有“意境”的,都会吟诗一首。林林总总加起来,乾隆一生大概作诗四万余首。

然而比较尴尬的是,虽然乾隆一生的诗作数量,少有人及。但是诗词的质量与传唱程度,却较为一般。至于能称得上流传千古的,更是寥寥无几。

唯一一首能算作是传唱至今的诗词,也唯有那一首《飞雪》了,不过就算是这首诗,也并非完全是乾隆自己所作,最后一句还是由其他大臣为他补上的。

在诗词方面,这位十全老人,可谓是完败给了刘邦。

论起文化造诣,乾隆不知道要比刘邦高出了多少,就算是辞藻的掌握量,是个刘邦恐怕也不及乾隆万一,那么为什么乾隆会输得如此彻底呢?究其原因,还是输在了情感与深度上。

对于乾隆来说,吟诗作对不过是一种趣味的游戏罢了,几乎每时每刻都能创作上一首,无论时间、地点、场合,只要想做,便可以信手拈来。

再加上他从小就身居高位,无论他的作品是好是坏,都有一堆人捧着。

久而久之,乾隆对于诗词,也就失去了最初的那种情感表达了。

而反观刘邦则正好与之相反。诗词创作,对于他这个“文盲”而言,简直是一种折磨。因此他轻易从来不作诗。

之所以有《大风歌》与《鸿鹄歌》这两首作品,也都是因为刘邦的情绪达到了临界点,因此才激情于诗,借以抒发自己的感叹。

因此他这两首作品里面,都包含了极为真挚的情感,虽然情感的种类不同,但都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这才使得这两首作品,可以流传千古,被无数人所传唱。

诗也好,词也罢,最初作为一种文学艺术题材被创作出来的时候,无不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感。

而纵观古今我们可以发现,每一首堪称经典佳作的作品,也都是如此。

所以,想以数量取胜,体现自己文学能力的乾隆,输给了刘邦其实并不冤。

同样是两位皇帝,但是由于上位的过程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接受的教育不同,因此在对待诗词作品的态度上,才会有着天差地别。

也正因为看待诗词的态度不一样,才会使得他们的作品高度不一。

一首诗词最大的魅力,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作者融入其中的真情实感,无论是对怀才不遇的感叹,还是寄情于景的柔情,但凡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都是有魅力的诗词。

参考文献:

1、《名作欣赏》|2017年第3期|112-113|共2页 《鸿鹄歌》小析

0 阅读:12

戏志才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