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1985年,吉林的张金泉和张金禄兄妹,接到了一封特殊的邀请函,受到金日成的邀请,前往朝鲜访问。
他们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却没有想到,这次旅行,会揭开一个尘封48年的秘密。
原本在他们记忆中,那个不堪重负而结束自己生命的父亲,竟在朝鲜被视为英雄,家喻户晓。
在朝鲜,父亲张蔚华的往事,逐渐浮出水面……
命运的交织
上世纪二十年代,吉林的抚松县,山川苍翠,乡间的道路崎岖不平。
那时的中国东北,已经是战乱的焦土,日本的铁蹄踏遍大地,朝鲜的爱国志士,在这片土地上寻找庇护。
金亨稷带着年仅七岁的儿子金成柱,也就是后来的金日成,从朝鲜逃到这里,开始了他们的流亡生涯。
金亨稷是一位医生,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书法家。
他的到来,迅速吸引了当地一些知名人士的注意,尤其是张万程。
张万程是抚松县一位豪商,曾患重病,四处求医无果,金亨稷听闻后,自告奋勇,亲自为张万程诊治,几剂草药下肚,张万程的病情奇迹般好转。
此后,张万程和金亨稷成为了莫逆之交,将他安置下来,还为金亨稷解决了落户问题。
金亨稷的儿子金成柱,也开始在抚松小学就读。
可由于语言不通,金成柱常常是班级里的“外来生”,语言的隔阂让他感到孤单。
张万程的儿子张蔚华,也就是主动成为了他的“小老师”。
张蔚华带着金成柱一起学习汉字、发音,张万程对这位聪明、勤奋的朝鲜少年也十分喜爱,视他为自己的“半个儿子”。
少年的金成柱,已经被革命的火种所点燃。
参加了许多反抗日本侵略的活动,并在1930年代,参与了“打倒帝国主义同盟会”,以及其他反日组织。
他的革命思想,得到了张蔚华的认同,张蔚华也悄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两人的关系,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友谊,成为了革命事业的同路人。
血与火中的革命情谊
抗日战争深入,金日成的抗日队伍,逐渐崭露头角,打响了许多声势浩大的战斗。
他的英勇事迹吗,让日本侵略者十分忌惮,成为了他们的头号目标。
为了消灭金日成的抗日力量,日本特务四处搜寻,屡次发动大规模的围剿。
战斗不断推进,金日成的队伍逐渐陷入困境,粮草短缺,弹药告罄,队员们几乎没有了继续战斗的能力。
这样的情况下,金日成的命运,与这些困境息息相关。
就在他和部队的生死存亡悬于一线之际,不得不再次联系到张蔚华——那位曾在革命岁月里,和他并肩作战的中国朋友。
通过张万程的关系,张蔚华开始四处奔走,联系村庄和地方上的亲朋好友,为金日成提供所需的军需物资。
夜以继日地搜集军火和粮食,张蔚华亲自带着这些物资,风雨无阻,送往了深山中的金日成队伍。
正当张蔚华满怀信心地执行任务时,日本特务终于盯上了他。
在一次送物资的途中,张蔚华被敌人发现并逮捕,受到了严酷的审问,日寇以为能从他口中逼出金日成的下落,张蔚华坚守秘密,绝不透露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饱受酷刑折磨,张蔚华依旧没有动摇。
最终,日寇认为通过逼迫张蔚华,来抓捕金日成,是不可能成功的。
可张蔚华的遭遇并没有结束,张万程得知张蔚华被捕后,拼尽全力,借助自己在当地的影响力,将张蔚华救了出来。
张万程和几位革命同志一起,将他秘密带回家中,精心照料。
张蔚华的身体已然到了极限,伤痛和失血让他几乎失去了求生的能力,死神似乎早已在他的身边徘徊。
父亲的遗憾与悲剧
就在所有人都在为救出张蔚华高兴的时候,只有张蔚华自己明白,日寇之所以能这么轻易的放自己出来,不过是为了捕捉金日成,利用自己作为诱饵。
他们知道,张蔚华和金日成的关系,放走张蔚华肯定会再次与金日成取得联系,这样就可以通过盯着张蔚华,找到金日成的藏身之处。
张蔚华不得不再次面临抉择。
面对敌人的阴谋,张蔚华几乎不再有退路。
无法设法通知金日成敌人的阴谋,若金日成落入敌人之手,一切都将完结。
经过深思熟虑后,张蔚华作出了一个让人痛彻心扉的决定——以死明志。
生命的最后时刻,张蔚华给金日成写下了一封绝笔信,信中详细叙述了敌人的动向,并请求金日成立刻转移。
信的末尾,张蔚华用朴实的文字写下:“愿我以死,为革命出一份力。”
没有留下任何遗言给自己的家人,因为自己早已无法,再为家人承担责任,只能把自己的一切托付给革命事业。
张蔚华在死前的决绝,与英勇深深震撼了金日成。
得知这一消息后,金日成无比痛心,自己若无张蔚华的帮助,可能早已丧命。
张蔚华为他提供的情报,帮助金日成避免了这次致命的围剿,张蔚华的牺牲,为金日成赢得了生死存亡的机会,也为整个抗日队伍的生存创造了条件。
金日成始终铭记张蔚华的恩情,并把这一份深厚的情谊,写进了朝鲜的教科书和纪念馆。
无论在哪里,张蔚华的名字,都成为了朝鲜人民心中的英雄。
他的牺牲,成了革命史上不朽的传奇,所有人都知道,张蔚华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数百人的生死,而这份英勇的精神,永远被铭记。
跨越国界的英雄
1985年,张金泉和张金禄兄妹接到了朝鲜方面的邀请,前往平壤进行访问。
这次访问,表面上是为了追寻父亲的革命足迹,实际上却成了兄妹俩重新认识父亲的契机。
刚到平壤,兄妹俩便受到了,朝鲜政府的隆重接待。
在一次与金日成的会见中,金日成向他们详细讲述了,张蔚华与自己,在革命斗争中的深厚友情。
金日成亲自提到,张蔚华在抗日战争中,为朝鲜提供了极大的支持,还在朝鲜的革命过程中,协助了许多重要的战斗。
在平壤的革命历史博物馆里,张蔚华的名字,赫然出现在许多展览资料上。
朝鲜人民铭记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将他视为朋友,张金泉和张金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们从未想到,父亲在朝鲜的影响力如此巨大。
在这些珍贵的历史档案和资料中,父亲的革命事迹,和英雄形象,被保存得如此完好,仿佛从未离开。
旅程结束,兄妹俩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震撼和敬仰。
对于他们来说,父亲的革命历史,终于有了新的定义,他们原本以为父亲是生活中的弱者,原来却是朝鲜人民心中的英雄。
他们带着复杂的情感,和新获得的认知,回到了祖国,开始重新审视父亲的选择与牺牲。
1985年的这次访问,改变了张金泉和张金禄,对父亲的所有认知。
历史往往有多重面貌,通过这次旅行,他们对父亲的理解,也从单纯的家庭悲剧,转变为对革命历史的更深刻认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