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兰:女排5连冠功臣,退役后官居高位,仅8个月被迫辞职

乐萱谈娱乐 2023-01-03 23:19:01

1981年,中国女排在第3届世界杯赛上,一路过关斩将杀进决赛。

赛前几乎无人看好这支年轻的队伍,此时能够进入决赛已经是意外惊喜。

但她们的旅途也就到此为止,因为下一战面临的是彼时被誉为“东洋魔女”的日本队。

面对外界的种种不看好,女排选手个个面色如常,气势高昂的在赛场上奋勇拼搏。

最终,中国女排用7战全胜的傲人战绩,拉开了“五连冠”时代的传奇序幕,女排选手们也由此声名鹊起,红极一时。

而在“五连冠”的队伍中,除了队长孙晋芳、“铁榔头”郎平以外,副攻手周晓兰也获得了极大的关注。

周晓兰被誉为中国女排史上最美运动员,也是拦网能力最强的运动员。

“天安门城墙”的美誉,便是对她实力的最大肯定。

除此之外,周晓兰还是在女排低谷期,力排众议推举郎平挂帅的贵人。

无论是运动员时期,还是退役后走上仕途,周晓兰都为中国女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当周晓兰成为副司长后,仅任职8个月就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辞职。

在此之后,周晓兰又远赴美国发展,从此消失在大众视野内。

是什么原因让周晓兰做出这种决定?“五连冠”功臣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

1

1957年,周晓兰出生在江苏南京。

工程师父亲和医生母亲的家庭,在当时的条件勉强算得上小富。

由于父母工作变动,周晓兰从小被寄养在外婆家,也因此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9岁这年,父母担心周晓兰无人管教荒废学业,又把她接回到身边亲自教导。

虽然周晓兰家境不错,但父母却从不过分溺爱女儿,而是坚持让周晓兰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自己。

在父母严格的教育下,周晓兰从小坚韧顽强的品格。

1970年,全国上下掀起了一阵特殊的运动,周晓兰一家被卷入其中,下放到山西古交农村。

当时的古交还没有现在这般欣欣向荣的景象,不说是满目破败,但也非常贫穷。

多数时间,周晓兰都在饿肚子,渴了灌一口雨水,饿了喝一碗不见多少米粒的稀粥。

山路崎岖,为了不迟到,周晓兰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然后步行20多里去上学。

一年四季,无论大雨倾盆还是冰雪覆盖,周晓兰照常如此。

在周晓兰的童年记忆里,晚上的村子仿佛一只择人而噬的野兽,唯一的光亮只有床前那盏昏暗的煤油灯。

有一次,周晓兰在学校耽误了一下,回家时天上已经泛起了几缕星光。

走在路上,周晓兰猛然间发现山梁上亮起了两点幽绿色的光点,且在朝她极速靠近。

周晓兰定睛一看,顿时倒抽一口凉气,是一只野狼!

周晓兰大脑高速运转,她深知两条腿跑不过四条腿,生死危机之下,突然想起周围有一个山洞,连忙不要命似得拔腿狂奔。

顷刻之间,周晓兰钻进山洞,捡起了一块尖锐的石头用作防身。

幸好幸运女神眷顾着周晓兰——野狼始终没有进洞。

不知过了多久,洞外传来脚步,周晓兰壮起胆子钻出洞口,原来是村口的老大爷。

周晓兰松了一口气,并在大爷的帮助下回到家里,抱着母亲放声痛哭。

童年的特殊经历使周晓兰比同龄人多出了一份成熟,性格作风也更加稳重。

2

周晓兰初次接触排球已经是16岁时候的事。

1973年,周晓兰在一次市级运动会上大放异彩,获得了体校教练的关注。

赛后,体校的篮球教练不想放过周晓兰这个好苗子,于是邀请后者入队。

比较巧合的是,当时篮球班已经满员,体校又刚刚组建排球班,阴差阳错之下,周晓兰从此和排球结下不解之缘。

多数运动员都是从小练体育出身,像周晓兰这样半途进入体坛的选手实属罕见。

但周晓兰在排球上很有天赋,几乎是碰到球就知道改怎么打,各种动作更是一学就会。

同时,周晓兰深知自己起步晚,想追上别人的进度必须加倍努力。

除了教练安排的日常体能训练外,周晓兰还经常私下里偷练。

训练的生活注定枯燥无味,与周晓兰同龄的女孩大多受不了委屈,受伤之后经常哭鼻子。

周晓兰却不同,她过过苦日子,面对“三从一大”游刃有余,甚至还有些享受训练时的生活。

毕竟是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更何况每天还能免费吃到白米饭。

1977年,已经成为省队主力选手的周晓兰,升入袁伟民执教的女排队伍。

国家队的氛围和省队有很大不同,最直观的一点就是,每位选手都在为能代表国家参加世界赛拼命训练。

在这样紧张的氛围下,周晓兰更加不敢松懈。

当时队内的训练设施还比较简陋,冬天训练多是搭一个竹棚子。

每次扑球救球,周晓兰一不小心就会擦破一层皮,时不时还会有倒刺嵌入肉里。

训练没多久,周晓兰浑身上下已经不剩几块好肉,但她从不叫苦,只是沉默着完成教练安排的所有训练任务。

在袁伟民的教导下,周晓兰的球技突飞猛进。

还是1977年,周晓兰随队参加第一届世锦赛,最后帮助队伍斩获亚军。

周晓兰在赛场上展现出了敏锐的判断力和强健的身体素质,也由此成为了当时最亮眼的那颗星。

回国后,周晓兰马不停蹄的投入到新一轮的训练当中。

周晓兰这股不要命般训练的狠劲影响了全队,整个女排队伍朝气蓬勃,越挫越勇。

1979年,中国女排第一次战胜彼时亚洲最强的“东洋魔女”——日本队。

中国女排走出了亚洲,走向了世界,而赛场表现亮眼的周晓兰也收获“最佳表现奖”。

袁伟民教练曾评价过周晓兰:“比起技术,她最强大的地方是心理素质。”

赛场上瞬息万变,周晓兰却从始至终能够保持能静,即使比分落后也不会慌张,而是会积极寻找突破点。

1981年,周晓兰就曾在第三届世界杯上,数次帮助中国女排转危为安。

特别是最后一场比赛,周晓兰面对劣势镇定自若,冷静分析赛场局势,连续拦网得分,最终扭转战局。

女排赢下世界杯让全国人民高兴,女排精神也从此代代传承。

随后几年内,中国女排继续书写辉煌,然而周晓兰却因为伤病在巅峰期遭遇重创。

周晓兰开始考虑退役这件事,可当时新的女排队员还没有成长起来。

思来想去之后,周晓兰硬是咬着牙重新站到了世界赛赛场上。

两次世界冠军,周晓兰是绝对的主力,然而第三次,周晓兰跳不动了。

1984年,中国女排问鼎奥运会冠军,实现“三连冠”伟业,坐在替补席上的周晓兰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常有人问她会不会因为没有亲手夺冠而感到遗憾。

周晓兰的回答很坦诚:“遗憾固然会有,但更多还是荣誉。”

“排球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运动,中国女排也永远是一个整体,队伍取得冠军远比我一个人获得金牌更值得高兴。”

奥运会过后,女排队员的声望达到顶峰,周晓兰更是凭着较好的面容登上《大众电影》的杂志封面。

一时间,周晓兰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选手。

不久后,周晓兰功成名就,在一片鲜花和掌声中光荣退役。

3

退役后的周晓兰可谓是爱情事业两开花。

她先是与前男排国手,现八一队教练侯晓非组建了家庭。

随后,周晓兰进入学校学习管理学,低调的充实自我。

1988年,周晓兰毕业后重回体育领域,年纪轻轻便被提拔为体育总局排球处处长。

上任以后,周晓兰大刀阔斧的改革落后的制度,在训练模式、排球市场化、运动员保障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1992年,中国女排折戟巴塞罗那奥运会,引起国人口诛笔伐,教练胡进引咎卸任仍难平息大众怒火。

在外界闹得风生水起之时,袁伟民打算举办一场记者发布会,为女排在赛场上表现出的颓势道歉,但负责人人选迟迟未定。

思来想去,袁伟民把这件事交给了周晓兰。

周晓兰既在体育局任职,又曾是女排功臣,由她出面化解舆论危机再合适不过。

周晓兰虽不理解本意,但本着大局着想的心态,还是决定出席。

结果这项提案在会议上遭到了太多人反对,记者发布会也就不了了之。

虽然说女排低谷和周晓兰并无关系,但确实是从这件事开始,她的仕途屡遇波折。

还是这一年,周晓兰按照计划,继续推进排球市场化进程,在国内举办了多场商业比赛。

很长一段时间,女排奔波在全国各地,平均3天左右就要参加一场比赛。

这种“以赛代练”的训练模式令周晓兰遭到业内人士的质疑。

尤其在1994年中国女排兵败世锦赛后,外界舆论对于周晓兰的攻击愈演愈烈。

恰巧周晓兰的丈夫也是承包商业比赛的其中一员,于是人们纷纷调转矛头,怒斥周晓兰用中国女排的未来以权谋私。

为了避嫌,侯晓非关闭公司远赴美国生活,也因为这件事,周晓兰和上层领导产生了隔阂。

不过,真正令周晓兰决定辞职的是另一件事。

1995年,周晓兰升职为副司长,同时为了振兴女排,她联系到郎平,邀请她回国出任总教练。

所有的事情全程由周晓兰一人操办,结果郎平回国前夕,她突然收到一纸调令,告诉她不再过问此事,也不用去为郎平接机。

别说郎平是周晓兰的老队友,两人关系匪浅,哪怕随便一个人被这样对待心里又怎么可能没点火气?

脾气倔强的周晓兰以老队友的身份为郎平接机,此举再次引起了上级不满,再加上媒体的肆意推测,周晓兰和上级的隔阂更深。

从那以后,不会左右逢源的周晓兰工作处处受到阻碍。

日复一日之下,周晓兰精神抑郁,满心疲惫。

最终,周晓兰辞职隐退,结束了8个月的“高官”仕途。

离开政坛以后,周晓兰心情确实好转了很多。

恰逢这时丈夫在美国事业有成,此前也多次邀请她一起生活。

于是周晓兰远赴美国,开启了人生新篇章。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排球队在得知周晓兰来到美国后,多次发出高薪邀请,却被周晓兰一一回绝。

周晓兰提到,她不想为祖国培养潜在对手,无论在任何地方,只要祖国有需要,她必然会第一时间响应。

如今的周晓兰回归平淡,过着深居简出的低调生活,鲜有负面消息传出。

无论何时,周晓兰这一带的女排选手们都为中国排球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我们铭记和尊重!

0 阅读:135

乐萱谈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