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养老保险要分为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两个体系?

帮兄聊职场 2024-11-15 14:27:43

准确地说,在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中,没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这个提法,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中,分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两个险种,这两种养老保险之前,都有“基本”两个字。

2015年1月3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发(2015)2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从这个文件的标题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其名称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名称上看,就是指的企业职工,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保范围主要是以企业职工为主体,而且是基本养老保险。但企业职工这个范围比较大,不仅包括了国有企业的职工,集体企业职工,还包括了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职工,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等。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参保范围按照国发(2015)2号文件的规定精神,主要是指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从这个规定了可以看出,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的工作人员,都不属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参保范围。

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一是缴费比例相同。都是按照单位和个人按比例缴费,总体的缴费比例都是24%。其中单位缴费比例为16%,计入统筹账户;个人缴费比例为8%,计入个人账户。

二是缴费基数的规定是相同的。都是按照本人上年度收入的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当本人工资低于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时,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当本人的实际工资高于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时,按照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基数,高于300%以上的部分,不计算缴费基数。

三是退休条件的规定相同。总体上退休条件就是达到两条。即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达到最低的缴费年限。只要同时达到这两个条件,就可以办理退休。

三是基本养老金计算办法相同。基础养老金都是按照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与本人指数化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作为基数,每缴费一年发给1%的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都是按照个人账户总额除以相对应的计发月数。具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都要计算过渡性养老金。

四是养老金调整的办法相同。养老金调整都是按照国家养老金调整的政策规定,按照各地养老金调整的实施办法执行。总体上都是采用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的方式进行调整。

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一是缴费范围的差别。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范围除了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内工作人员以外,所有人都可以参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只限于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内的工作人员。

二是补充养老保险的规定不同。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内工作人员,除了缴纳基本养老保险以外,还要缴纳职业年金,这是强制性缴纳的;企业职工可以缴纳企业年金,但不是强制性的,由企业自主决定是否缴纳。

三是养老金的组成不同。企业职工多数人只有基本养老金,只有少数人有企业年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金由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组成。

四是视同缴费计算的开始时间不同。企业职工多数人是指1992年1月之前国家承认的工龄,机关事业单位是指2014年9月30日之前国家承认的工龄。

从性质上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单位缴费部分,除了少数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以外,基本上都是财政拨款;企业职工的单位缴费部分,基本上企业的自有资金。从工资的支付渠道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多数来源于财政;企业职工的工资来自于企业。

从工资支付的渠道,可以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称为体制内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绝大多数人属于体制外的职工,属于体制外人员的养老保险。

由于有了体制外和体制内的差别,所以养老保险也有体制外和体制内的区别。体制内的养老保险是由财政和个人负担,是由全民买单;体制外人员的养老保险是由企业和个人,或是全部由个人负担,是由企业和自己买单。

综上所述,由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施在前,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在后,虽然两者之间具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存在很大的差别,而且在管理上是划分两个不同的平台来进行管理。虽然总体上都属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但在参保范围上分外体制外和体制内两大群体,实际上是属于不同的两种养老保险。

1 阅读:343

帮兄聊职场

简介:与大家分享职场社保知识,是解决专业问题的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