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药一瓶得四万,吃了三年,房子都搭进去了,家里人也被我拖垮了……”
这句来自电影《我不是药神》的台词,像一把尖刀,狠狠地扎进了无数中国抗癌家庭的心窝子。
癌症,这个被称为“众病之王”的疾病,就像一个无情的吸血鬼,不仅吞噬着患者的生命,也榨干着整个家庭的积蓄和希望。
在与病魔抗争的道路上,许多患者和家庭被迫面对着残酷的现实:高昂的治疗费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未知的治疗效果……
抗癌“神药”背后的无奈:技术封锁与市场垄断在中国的抗癌药物领域,紫杉醇可以说是备受瞩目的明星。
早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从一种叫红豆杉的珍稀植物中提取出了紫杉醇,并很快用于临床治疗。
紫杉醇对多种癌症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包括常见的乳腺癌、卵巢癌、肺癌,还有凶险的食道癌、胃癌和大肠癌。因此,它常被称作“肿瘤治疗的多面手”。
不过,就像每个明星都有不为人知的辛苦,紫杉醇的来源注定了它的一生不会平坦。
由于紫杉醇的提取只能依赖于红豆杉,而红豆杉的生长速度极其缓慢,数量又极其稀少,素有“植物大熊猫”之称,导致紫杉醇的产量极低,价格也因此水涨船高,动辄几万块一瓶的价格,让无数患者望而却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魔吞噬自己的生命和希望。
更让人头疼的是,长期以来,最顶尖的紫杉醇提取技术和关键的红豆杉细胞生产技术,一直被欧美制药公司牢牢掌握。
这些医药巨头们凭借着技术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了大量的专利,将紫杉醇的生产和销售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他们就像控制着水源的霸主,可以肆无忌惮地抬高价格,赚取高额利润,而我们这些患者,只能像沙漠中的旅人一样,忍受着“天价药”的煎熬,苦苦挣扎。
中国科学家的逆袭面对欧美国家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中国科学家没有保持沉默,也没有选择放弃。
他们明白,只有打破西方的技术垄断,才能让更多患者用上这种救命的药,从而帮助更多家庭摆脱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的困境。
202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的闫建斌研究员和他的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国际上第一张染色体级别的南方红豆杉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图谱。
信息来源:“明星抗癌药”紫杉醇的“卡脖子”难题被破解——人民政协报
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
要知道,基因组图谱就好比是生物体的“地图”,有了这张“地图”,科学家们就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红豆杉的基因奥秘,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寻找那些在紫杉醇合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密码”。
有了“地图”的指引,闫建斌团队开始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他们综合利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生物化学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多个紫杉醇生物合成关键候选基因进行筛选和验证,试图找到那些在紫杉醇合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幕后英雄”。功夫不负有心人!
闫建斌的团队经过无数次实验和验证,终于找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酶——T9αH和TOT。
闫建斌教授将这两种酶比喻为“开启紫杉醇合成大门的两个钥匙”。
有了这“两把钥匙”,科学家们就能像“开锁”一样,模拟红豆杉体内紫杉醇的合成过程,从而实现紫杉醇的人工合成。
“微型工厂”的诞生找到了关键酶,接下来就要想办法把这些部件组装起来,实现紫杉醇的人工合成。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闫建斌团队创造性地构建了一种全新的紫杉醇生物合成植物底盘。
这个底盘就像一个迷你工厂,科学家可以根据需要,把不同的“零件”——也就是合成紫杉醇的各种酶——放进去,再通过调节工厂的环境,来控制紫杉醇的生产过程。
经过反复的实验和优化,闫建斌团队终于成功地利用这种植物底盘,将新发现的T9αH和TOT酶与其他已知的合成酶组合起来,在植物体内实现了紫杉醇合成路线的人工重构,并成功生成了紫杉醇工业化生产的前体——巴卡亭III。
消息一出,国际学术界为之震动!
要知道,在此之前,尽管全球上百个科研团队都在致力于紫杉醇的生物全合成研究,但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闫建斌团队的这项成果,不仅让全球科学家备受鼓舞,也为中国在紫杉醇合成领域确立了国际领先的地位。
2024年1月26日,闫建斌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Catalysis》上发表,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天价药变成平民药:中国智慧为全球抗癌带来新希望
闫建斌团队的这个成果,意义远不止一篇论文或一个奖项。
它真正宝贵的地方,在于打破了欧美国家在紫杉醇生产技术上的垄断,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让“天价药”变成了“平民药”。
长期以来,欧美制药企业凭借技术优势,牢牢掌控着紫杉醇的定价权,把救命药变成了“天价药”,让无数患者望药兴叹。
而现在,中国科学家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成功突破了“卡脖子”技术,为紫杉醇的国产化打开了大门。
可以预见,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紫杉醇的生产成本将会大幅降低,价格也会更加亲民,让更多患者能够用得上、用得起这种救命药。
到时候,那些因为买不起药而不得不放弃治疗,甚至失去生命的情况,都会成为过去!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湖北、湖南、福建、江苏等多个省份,紫杉醇已经被纳入了医保目录,这意味着更多的患者将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这种救命药带来的希望。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家闫建斌领衔突破抗癌明星药紫杉醇生物合成难题——光明网
紫杉醇生物合成技术的进展,不仅是科技上的突破,更是人类对抗疾病的一大步。
它不仅为中国抗癌药物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球抗癌事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终将战胜癌症,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中国科学家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取得了不少突破,紫杉醇的生物合成技术只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随着合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很多以前觉得不可能的事现在都变成了现实。从青蒿素的生物合成,到人造淀粉的制造,再到最近的紫杉醇,中国科学家不断攻克技术难关,一次次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让世界对中国科技有了新的认识。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实验室,潜心研究,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为推动科技进步、造福人类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们的故事,展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感和爱国心,也鼓舞了更多年轻人投身科研,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紫杉醇生物合成技术的突破,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还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长期以来,紫杉醇的提取主要依赖于天然的红豆杉,这让红豆杉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甚至有些红豆杉已经濒临灭绝。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也制约了紫杉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人工合成技术的突破,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
通过人工合成紫杉醇,我们就不需要完全依赖天然的红豆杉了。这样可以留出更多的红豆杉来保护和培育,帮助恢复其种群数量,保持生态平衡。
紫杉醇生物合成技术的进展,也将促进我国紫杉醇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和产量的提高,我国紫杉醇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紫杉醇生物合成技术的突破,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一个缩影,它向世界宣告:中国科技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只能“跟跑”的角色,而是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走向“领跑”的位置。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科技创新之路还很漫长,我们仍面临着许多挑战,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存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续发扬中国科学家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