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年临津江战役,师长向军长吴信泉献一奇招,吴:你真是胆大包天

老章聊历史 2025-03-29 09:36:50

志愿军总部决定在1950年12月31日黄昏发起第三次战役,从临津江畔的高浪浦里,到昭阳江畔的麟蹄,向“联合国军”三八线阵地发起全面进攻。

担任右翼方向主攻的是第39军。39军军长吴信泉是一位能打仗、会打仗、智勇双全的将军。

吴信泉将军

这次任务非同寻常, 临津江能否突破, 关系整个第三次战役的进展。1950年12月25日,军长吴信泉召开作战会议,部署突破临津江的作战任务。

在讨论中,116师师长汪洋站了起来,给军长吴信泉献上一个奇招。这个作战方案让有勇有谋的吴信泉都吓了一跳:“你真是胆大包天。”

这位师长给吴信泉献的什么奇招呢?39军能否突破临津江,突破韩军第1师的阵地呢?

临津江一线敌我情况

临津江发源于太白山脉西坡,由东北方向流向西南,后汇入汉江,向西流入大海。临津江下游距离汉城75公里,江面宽60——170米。

第39军突破的那一段,南起新垡,北至土井,正好位于临津江流经三八线那一段,正面狭小,沿江多为陡崖。

39军是第一批入朝的部队,经过第一、第二次战役的锻炼,整个部队的士气高昂,求战心切。尤其是116师官兵,作战勇敢,猛打、猛冲、猛追。在以往的战斗中,善于攻坚突破。

然而,此时的39军和其它入朝的部队一样,也面临着许多困难。

由于连续作战,部队减员严重,达到百分之二十八。虽然在平壤进行了短暂的休整,人员也得到一定的补充,可是补充的人员新兵比较多。

另外,就是物资没有得到补充,主要靠就地筹措和取之于敌。第三次战役,朝鲜人民给了很大的帮助,支援上万吨的粮食,对保障战役进行至关重要。

美军有飞机、坦克、大炮,39军的武器装备要比敌人差的远。例如116师,仅有火炮70门,反坦克武器33门。使用的枪也是苏式、日式、美式都有,不方便于供应武器弹药。无奈之举,他们就把同一型号的枪集中在一个单位,把好的枪给担任主攻的营,加强其火力。

39军当面之敌是韩军第1师的两个团,一个榴弹炮营,美军炮兵2个营。

韩军第1师是战斗力非常强的一支部队。虽然在第一、第二次战役中屡战屡败,士气低落,但是通过休整,补充了大量的士兵。

敌人依托临津江天然屏障,层层构筑工事,凭险据守。敌人设置了3道防御阵地,阵地前布满障碍物,设有3道铁丝网,埋了大量防步兵地雷。

奇招

根据志愿军总部的作战意图,吴信泉准备在战役发起后,39军先从新垡、土井段突破临津江,歼灭韩军第1师的两个团,然后迅速进入打援位置,配合40军歼灭韩军第6师。

怎么才能突破临津江防线呢?吴信泉计划由116师、117师并肩战斗,每师各加强1个炮兵团。

就在大家讨论作战方案的时候,116师师长汪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给军长献了一奇招。

汪洋将军

是什么奇招呢?师长汪洋建议,由自己的116师单独突破临津江,不需要117师。这样就可以得到2个炮兵团的火力支援。

他还建议,在战役发起前一天,116师7500人和70门火炮因,潜伏在距敌150米至300米的地段隐藏起来。

这个建议让军长吴信泉吓了一跳,虽然能起到突然性,但是风险太大,这么近的距离,万一被敌人发现,会影响战役全局。

师长汪洋说出了他的理由。一是116师以前和韩第1师交过手,也算是“老朋友”了;二是全师士气高涨,有打赢的把握;三是39军突破地段,正面仅5公里,如此狭窄的地方,两个师的兵力会造成拥挤,如敌人火力打击,会造成严重伤亡。

吴信泉军事思想民主,拍板同意了,你这师长把我军长也给指挥了。

39军决定116师担任第一梯队主攻,117师第二梯队,于一梯队突破后从左翼实施穿插,第115师为预备队。

突破江防

部队主力还没有出发前,吴信泉就派了6个侦查连出去,基本掌握了敌情,细致了解了敌人每日动态和工事构筑情况。

为了能够一击必胜,上至师长、团长,下至排长和班长,利用3个晚上抵近侦查。查明江水有多深,冰层有多厚,上岸后攀爬悬崖的位置,敌人的火力压制目标等等,一一给做了编号,细化到了我方哪一挺机枪封锁敌人的哪一个射孔。

战斗打响前,吴信泉给116师下了一道命令:

“谁要是暴露了目标,无论干部战士,一律执行战场最高纪律。”

12月30日,攻击发起前一天,116师悄无声息地埋伏下7500人、70余门大炮,地面上不露一人一物。

更巧的是,当天晚上下了一场雪,整个江岸一片雪白。敌人的侦查机来回盘旋,没有发现一点痕迹。

12月31日下午16时40分,所有的炮火都打向了临津江南岸,摧毁了敌人百分之九十的目标,116师发起冲击,5分钟就涉过冰河,攀上陡崖,突破了敌人防线。

39军能突破非常顺利,这得益于战前准备充分,隐蔽做得好,也得益于汪洋师长的那个奇招。

0 阅读:84
老章聊历史

老章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