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占比超过了燃油车,汽车消费趋势进入新阶段。而随着智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不断走高,很多新功能也在改变人们的用车习惯。比如语音控制、车机互联、智能驾驶等,很多车主都用的得心应手。
不过,新技术真的可靠吗?近期,自动泊车造成的事故频发,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担忧。有车主在社交媒体爆料,其购买的智己汽车在使用自动泊车功能时撞上了铁板,官方工作人员却表示“是自动泊车撞的,但要车主自行维修”,车主认为这一解决方案不合理,还在寻求协商路径。
无独有偶,今年5月份,一台智己汽车在停车场开启自动泊车功能,撞上柱子后还在继续泊车,似乎无法感应后方的障碍物。究竟是新技术不可靠还是偶发事件?
自动泊车进化神速,新手司机难以拒绝
众所周知,在拿到驾照之前,我们都需要经历科目二的考验,包括倒车入库、侧方停车,都是日常面临的停车场景。不过,仍有不少人考取驾照后并不能熟练驾驶,新手司机倒车难的问题普遍存在。于是,自动泊车功能应运而生,成为解决用户痛点的关键。
据轱辘哥了解,自动泊车可以分为多种形式,包括半自动泊车、全自动泊车、记忆泊车以及自主代客泊车。一般来说,智能化程度越高的车辆,自动化程度越高,场景适应性越强。
比如全自动泊车,基本只需要驾驶员保持观察和准备随时接管,车辆就能自动泊进车位,倒车、侧方位都可以做到,适合新手司机或者很难停的车位。
比如遥控泊车,通过手机或者钥匙控制车辆泊入、泊出,驾驶员可以在车外监控车辆状态。这种功能适用于停车后不方便打开车门,或者两侧有车辆靠得太近,驾驶员无法打开车门上车,有遥控泊车功能的车辆就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
甚至还有更智能的车辆,可以实现自主代客泊车。驾乘人员下车后可以通过手机APP令车辆自动找到停车位泊入,不用驾驶员进一步监控和操控。当自动泊车功能发展到这个阶段,就很难怪消费者会依赖于这一新技术。
从实用性和安全性两大角度,自动泊车都有很强的诱惑力令消费者为之买账。
自动泊车频翻车,什么原因?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自动泊车功能也从高端车,不断下放到20万内甚至10万左右的车型。从消费者角度,可以以更便宜的价格享受到先进的功能是件好事,但事故频发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轱辘哥了解到,自动泊车技术是通过车辆周围的传感器(如超声波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探测周围环境信息和有效泊车空间,并规划泊车路径、控制车辆的转向、加减速等动作,最终完成自动泊车操作。
简单来说,依托于复杂的传感器网络和先进的算法可以完成自动泊车。但现实情况是,由于传感器出错或者摄像头识别错误,以及算法出 错等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自动泊车失败或毁坏车辆。
比如前面提到的智己汽车,在出现自动泊车事故后发布了相关声明,里面提到“该细柱为‘工’字形金属结构,且相尺寸偏小;导致车载超声波雷达、摄像头等感知传感器构建出的障碍物位置精度不足,造成车辆与金属细柱发生剐蹭。”因此,车主在使用自动泊车功能时,还要注意车辆是否处在自动泊车功能的弱势场景,比如障碍物太小、停车位置光线不足等,都有可能导致感知传感器出现错误判断。这个时候可以考虑自行停车,而不依赖自动泊车功能。
自动泊车功能越来越普及,意味着使用人群更广,使用频次越多。而任何技术和功能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翻车”机率,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对于用户来说,如果暂时不想承担自动泊车功能失败带来的风险,可以等技术更成熟后再使用。
但车企必须承担起厂商应负的责任,自动泊车功能引发的事故、车辆损坏的后果,要积极介入和赔偿车主损失。否则品牌失信于消费者,技术形象也一落千丈,将很难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用户41xxx91
一个傻子都能造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