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原创、坚持内容的真实性,一直是我行动的目标,创作不易,请多多支持!欢迎点赞、关注、评论三连。
一位以清廉著称的北宋官员,去世时家无余财,遗产却能让后代跨越千年仍人才辈出?甚至第29代孙包玉刚的财富远超香港首富李嘉诚?
答案或许出人意料:包拯的“遗产”并非金银财宝,而是一份仅37字的家训,以及由此衍生的精神基因。

那么,这份“遗产”如何让一个家族在千年间既避开了官场腐败的泥潭,又在现代商业社会催生出世界级富豪?
包拯一生为官,始终秉持公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原则,他深刻洞察官场腐败的巨大危害,也深知家族的长久昌盛需要一套严格且完备的家训来约束子孙后代的行为。
于是,在生命的尽头,他怀着对家族未来的深切忧虑与殷切期望,留下了一份严苛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从表面上看,这些规定似乎过于严厉冷酷,甚至断绝亲情,但实际上,它们饱含着包拯对子孙的殷切期望与良苦用心。
此后,这份家训更是成为包氏家族的精神脊梁与灵魂支柱,为家族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不可摧的道德基石。
自包拯之后,他的子孙们纷纷以他为光辉楷模,严格遵循家训的谆谆教诲,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践行着清廉的原则。

包拯的儿子包绶,自幼便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成长,深受包拯清廉品质的熏陶与感染。
他深知清廉对于个人和家族的至关重要性,因此在为官期间,始终坚守廉洁奉公的原则,一心为民,从不谋取私利,他的行囊中,除了书籍和微薄的俸禄,别无他物,真正做到了两袖清风、一尘不染。
在他的身上,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包拯家训的深刻影响,清廉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融入到他的血液之中,成为他为人处世的根本准则。

包绶的儿子,也就是包拯的孙子包永年,同样以廉洁著称于世。
他在为官生涯中,时刻牢记祖父和父亲的教诲,严格要求自己,坚决不触碰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的红线,一心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
包永年的事迹,再次有力地证明了包拯家训的强大生命力和传承价值。
这么看来,在包氏家族的传承过程中,家训不仅仅是一种文字上的规定,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传承,一种家族文化的延续与弘扬,它通过长辈的言传身教、家族的祭祀活动、族谱的编撰记载等方式,代代相传,深入人心,成为包氏子孙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这种对规则的敬畏,对清廉原则的坚守,让包家后人即使不涉足官场,在其他领域也能恪守底线,而这种家族文化的传承,使得包氏家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声誉和形象,成为人们敬仰与学习的对象。
时光流转,千年之后,包拯的精神遗产在商业领域爆发出惊人的能量与活力。

作为包拯的第29代嫡孙,包玉刚从一艘旧船起家,凭借着卓越的商业智慧、顽强的拼搏精神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逐步打造出一个总吨位超2000万吨的庞大航运帝国,资产高达400亿美元,一度远超同时期的李嘉诚,成为商业界的传奇人物。
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拯家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包玉刚将家训中的“不贪”原则巧妙地移植到商业经营中,始终坚持诚信经营的理念。

在航运业的发展历程中,他始终秉持着诚实守信的原则,无论是与合作伙伴的交往,还是对待客户的承诺,他都言出必行,赢得了广泛的信任和赞誉。
在与船东、港口、供应商等各方合作时,他总是严格履行合同义务,按时支付款项,从不拖欠,这种诚信经营的理念,使得他在航运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吸引了众多合作伙伴的青睐。

即便在航运业陷入低谷期,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时,他依然坚守诚信底线,以按时付款、长期租赁的模式赢得了银行的信任,银行愿意为他提供贷款,帮助他渡过难关。
正是凭借着这种对诚信的坚守,他在困境中逆势崛起,带领自己的航运帝国走出了困境,迈向了辉煌。
包玉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家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也证明了家族的精神遗产不仅能够在官场和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商业领域同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价值,它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道德支撑,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那么,包拯的家训真的有这么大影响力吗?
从更深层次来看,包拯的家训实际上是一套精密而完善的“家族操作系统”,它以廉洁为核心,通过三重机制发挥作用,分别是道德威慑、身份认同与生存智慧。
其中,道德威慑机制是包拯家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道德上的威慑,使得包氏子孙在面对权力和利益的诱惑时,不敢轻易违背家训,从而有效地约束了他们的行为。

而身份认同机制则通过族谱、祠堂与口述历史等方式得以强化,这种身份认同机制,使得包氏子孙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铭记自己是包拯的后人,从而自觉践行家训中的道德准则。
最后,生存智慧机制体现在包氏家族避开官场腐败风险的选择上,这种选择并非是对权力的逃避,而是一种生存智慧的体现,它使得包氏家族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得以保全,实现了家族的长盛不衰。

总之,包拯的37字家训,历经千年的传承,不仅塑造了包氏家族的精神品格,更成为一种具有普遍价值的文化遗产,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当某些人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撕毁协议、违背道德和法律时,包氏家族却早已用千年的时间,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规则与信誉的重要性。
他们将廉洁、诚信与责任融入到家族的血液之中,铸就了跨越千年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不仅帮助包氏家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屹立不倒,更为当代社会提供了借鉴和思考。

它启示我们,在全球化的今天,无论是个人的成长发展,还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亦或是国家的治理,规则与信誉都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遵守规则,坚守信誉,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为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一时的利益算计,而在于将规则和道德内化为本能,成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未来的赢家。

同时,包拯的家训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份优秀的精神遗产,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安徽合肥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央视网
2.《清心治本,直道谋身——读包拯37字家训》:安徽纪检监察网
3.《从为官之本到居家之训——<包拯家训>》:琅琊纪检监察网
4.《“船王”包玉刚:勤俭自立,爱国爱乡(家风家训)》:江西省人民政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