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史·北条早云(上)】乱局的旁观者 穿起所有线索的小透明
如果选一个人,能将日本战国初期的所有事件都联系起来,那我能想到的就是北条早云。
他以最近距离的视角观看了围绕将军继承权争夺的应仁之乱,后又亲身体验了关东地区开启乱世的乱战。
他以近乎旁观者的身份见证了日本战国开启的几乎所有要素,更多的时候他更像是一个被迫卷入公司老板家豪门恩怨的普通社畜。
但各种机缘巧合之下,他却成了日本战国时代第一个崛起的诸侯。
今天的日本战国史,咱们就来聊聊,日本战国的第一个大名——北条早云。
今天的日本人有一个标志性的特性,那就是爱鞠躬,“躬匠精神”嘛。
这种甚至有些刻板的习惯是他们对于“礼”的一种偏执追求,以至于很过国家的人都会认为日本人很有“礼貌”,当然我们对它的评价就精准多了,属于“知小礼而无大义”。
但不管怎么说,“小礼”它也是“礼”。只不过他们的这个“礼”还远远谈不到“自古以来”,起码在室町幕府之前,日本都没啥礼节仪注可言。
而带给日本这一切的,还真和北条早云的家族有关,而这也成了他崛起的一个契机。
因为日本一直没有完善的礼仪制度,所以他们下级拜见上级时就跟菜市场一样闹哄哄的,完全没什么庄严的感觉,根本没有今天日剧里演的那种鞠躬鞠个不停的情景。
他们对此也也很是苦恼,毕竟他们已经把社会等级弄得森严且固化了,但又没有森严的体验,就相当于一身大牌的奢侈品,但气质还和街溜子一样,完全体验不到有钱人的感觉。那要怎么改变呢?还是得跟中国学。
元朝时福州有个和尚,叫(清拙)正澄,1326年这年他带着徒弟渡海去了日本传教,到日本后开宗立派,又很多武士都跟着他学法。为什么日本武士特别爱信佛,前面讲日传佛教那期讲过了,如果看过了那这里就能理解,这就是前导片的重要性。
在众多跟随正澄和上学习的武士中,有一个叫小笠原贞宗人,他是室町幕府初代将军足利尊氏的弓马师傅,而这个小笠原贞宗跟随正澄学的就是礼仪。因为正澄和尚曾将唐代《百丈清规》改编为适合日本风俗的《大鉴清规》,小笠原就参考了自己老师的《大鉴清规》,然后为足利尊氏编出了一套适用于幕府的宫廷仪注。
到足利义满(第三代)继任将军的时候,南北朝已经结束日本已经统一了,足利义满觉得他爷爷那时候弄的这个礼仪还是不够逼格,于是他就再次启用小笠原,让他和今川氏、伊势氏两家的官员一起,继续细化宫廷礼仪,最终的成果补单满足了幕府的需求,也演变成了今天日本人日常礼仪的基础。
其中,参与策划的伊势氏,主要的日常工作就是负责宫廷礼仪规范的,而咱们今天的主角北条早云,他其实姓伊势。
北条早云原名伊势长氏,通常被称为新九郎,下面为了避免大家听懵我就一直叫他北条早云了。北条早云他爹并不是一方诸侯(守护),只是备中国(冈山县西部)高越山城的城主,他们的家主是细川氏,所以北条早云最早算是细川氏的家臣。
因为京都的伊势家负责幕府的礼仪制定,手里是有点小权利的,于是他们就把自己家族的远亲,这个来自备中伊势家的北条早云弄到京都去当官了,他的这个官叫“将军引荐人”。
这个职位怎么形容呢,大概和今天领导秘书的有点像。比如全省所有地级市的市长都想要去见省长,但你能不能见到省长其实是秘书说了算的。秘书说今天领导有时间,那你就能见上,秘书说今天领导忙,你就见不着。北条早云的这个将军引荐人,就是干这个的。
这时候室町幕府已经传了八代,现任将军叫足利义政。这时候的幕府可谓风雨飘摇,足利义政的前两任,第六代将军也是他亲爹足利义教遭遇刺杀突然横死,紧接着第七代将军也就是他哥足利义胜只是个傀儡,继任时年仅八岁就这还只活了几个月就死了。在这种背景下上位的足利义政也权利啥的就别想了,自己家里还有一堆烂事儿呢。
他家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没继承人,足利义政唯一的儿子早夭了。于是他就想到了自己正在当和尚的弟弟,想立他为继承人。这种情况甚至还有过一个先例,他被刺杀的那个亲爹足利义教当年就在庙里当着和尚,而他的伯父第四代将军足利义持也因为儿子早夭没有继承人,然后作为弟弟的足利义教就还俗回来继位。足利义政心想,我也有个当和尚的弟弟啊,你回来吧。为此还给了个承诺,所就算你回来后我又生了儿子,那我也让我儿子替你去当和尚,下任将军只可能是你。
就这么,足利义政的弟弟还俗,改名足利义视,成了幕府将军的继承人。
而足利义视还俗后来京都朝见将军哥哥时,充当将军引荐人的就是北条早云,二人的关系也因此处的不错。
但就是这么巧,足利义视还俗回来当继承人的第二年,他嫂子就生了个儿子!
作为嫂子的将军夫人自然不会让自己儿子去当和尚,然后把将军职位留给还俗的小叔子。
而足利义视以前没有过期待自然没欲望,现在将军之位唾手可得,自然也不会甘心放手。
于是两边就开始拉拢同盟,准备大干一场。
至于足利义政,懒得管这些,忙着建园子呢。
足利义视这边的支持者是细川氏,也就是北条早云的家主。
想扶持自己儿子足利义尚上位的将军夫人,则拉拢到了山名氏支持自己。
就这样,细川胜元(足利义视)统率的东军与山名宗全(足利义尚)统帅的西军正式开打,这就是应仁之乱。
但细川胜元也看不上足利义视,他后来也想拥戴对面的足利义尚,所以足利义视就从军中跑了,而跟着他跑的,就是北条早云。
这就是咱们主角,大事件压根都没参与,但又好像处处都有他的影子。
足利义视这人也真不行,都跑走了但过一年又跑回去了。这回北条早云就没再跟着他走。
而且北条早云陪着足利义视折腾这一趟,也相当于自动离职了,现在的北条早云就是个无业游民了,他们一般管着叫浪人。
北条早云有个妹妹,是骏河国(静冈县)守护大名今川义忠的宠妾,他妹妹看到老哥失业就写信邀请老哥去骏河国玩。
北条早云就拉上几个朋友一同启程,出发前还给他们画了个饼,说:“现在正是立身扬名的好机会,关八州自古来便是群雄割据之地,只要掌控此处,定能夺取天下。大家同心协力一起开创新天地吧!”
怎么听着有点像隆中对的桥段。
他说的这个“关八州”就是“关东八州”的简称,也就是相模(神奈川县)、武藏(东京都、琦玉县、神奈川县东部)、安房(千叶县南部)、上总(千叶县中部)、下总(千叶县北部与茨城县西部)、常陆(茨城县)、上野(群马县)、下野(栃析木县)这八个国。
而他妹妹在的那个骏河国,就紧挨着关八州最西边的相模国。
当然了,北条早云并没有真的去关八州开创什么新天地,他和他那六个同伴一直留在妹夫今川义忠的骏河国当客卿,偶尔会替今川家参与几场小规模的战斗。
但今川参与的可不是应仁之乱,咱们上期讲过,足利义政把和自己家有仇的远房族弟足利成氏放回了老家,还让他继续担任镰仓公方,结果导致了关东地区的连年战乱,也就是享德之乱。
如果觉得有点蒙那咱们就打个比方,假设平行宇宙的大明朱标没死并顺利继位,但朱棣还是造反了,朱棣战败后自尽,然后朱标杀了朱高炽和朱高煦,却把朱棣的第三个儿子朱高燧留了下来。等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继位后,不但把朱高燧放了,还继续让他回去当燕王。结果朱高燧一回去就把北平布政使给杀了,大明当地的卫所军就和朱高燧的王府军就开始互掐,然后连带着周围山东、山西、河南打成了一锅粥。
今川所在的骏河国就是这一锅粥里的一份,而北条早云这时候就在骏河国呆着,偶尔出来露个脸。所以小透明北条早云,再一次以旁观者的身份,站在了吃瓜的第一线,见证了开启日本战国的另一片纷争。
而另一边,咱们还是打比方讲,因为朱允炆没儿子,就把自己的弟弟立为储君,结果刚立了个皇太弟,朱允炆的皇后就生了个儿子。然后朱允炆手下的大臣一半支持皇太弟,另一半则跟着皇后支持皇嫡子,两边兵戎相见,这场围绕着南直隶打的应仁之乱。
北条早云后来陪着朱允炆的弟弟逃出了南京,后来皇太弟又要回南京,北条早云没跟着走,而是去了北边投奔妹妹。刚一到北边,正好又赶上了享德之乱。
北条早云就这么一直混到了四十四岁,他的身份仍然是客居在妹夫家的一个失业武士。
这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让他不得不从旁观者转变成参与者。
这件事也是他真正崛起的一个重要契机。
下期,咱们就来聊聊,北条早云的崛起之路。
看看他是如何一路披荆斩棘,最终成为日本战国第一个冒头的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