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对不恰当的教育方法说不!

育儿方法分享 2021-01-23 21:34:31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是传统教育中常见的一种教养方式。然而,这样的教养方式有时却通过打压和娇惯来“控制”子女,尽管短期能有一些成效,但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妻子和丈夫就像一个人的左脚和右脚,抬起落下,忙着走路。共同向前是最好的平衡,这是永远的实话。毕淑敏

老一辈的父母,经常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向有孩子的[新家长]传授这样的家庭教育经验:“对孩子不能太惯,也不能太管。你们父母两个,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软一硬配合着教育孩子,才是好的。”有时甚至亲自上阵,孩子的父母负责严厉、“唱白脸”,孩子的爷爷奶奶负责宠溺、“唱红脸”。一方严厉强硬、另一方哄骗依顺。

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好吗?

一、红脸白脸,会引发什么后果?

以一个严厉型父亲为例,父亲对于孩子过分严厉,动辄就打打骂骂。这使得孩子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一心想要反抗,甚至想离开家庭。此时,母亲想要维系家庭,就不得不采用溺爱与妥协的方式,试图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上面的例子中,孩子夹在中间,一会儿恐惧想逃、一会儿娇纵放松,总之逃不出父母的手掌心。

这样的教育方式,看上去是平衡的、能够让家庭关系维系一种表面的平和。但实际上,家庭中并没有一整套对待事物的明确规则。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孩子很容易对父母区别对待,在爸爸妈妈的“对立”之间找空子。甚至可能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变成“双重人格”,在爸爸面前一个样,在妈妈面前另一个样。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容易有两个特点:

一是喜欢钻空子,在模糊的规则里头讨价还价,自以为占到了小便宜;

二是看人下菜碟,欺负软弱的,害怕严厉的。对上司点头哈腰,而对待下属,又拿捏着欺负人。

二、为什么会这样?红脸白脸背后的深层原因

除去一些主动使用该策略的人,很多家长在育儿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与孩子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容易【被动地】使用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教育方式。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每个家庭中,都有一个无形的小小天平,维持着家庭中的平衡,微妙而又清晰。在之前的测试《虎妈?猫爸?测测你的育儿方式!》中,芽木以以往研究为依据,有五种教养方式:溺爱型、民主型、放任型、专制型、不一致型。其中,如果父母一方为溺爱型/放任型/专制型,对孩子进行了较为极端的教育之后,另一方就会试图补救。继而就产生了严厉-溺爱型;放任-专制型;专制-溺爱型等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

芽木上文中所举例子,就是一位母亲对面对丈夫严厉型的教养方式,为保持家庭平衡所作出的教养方式调整—-母亲采用溺爱型的教养方式,试图弥补孩子对温和的爱的缺失。

然而,这样的弥补方式,真的好吗?父母双方,都没有实现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所提到的“足够好”的父母养育。一个给的太多,一个给的太少;一个狂风暴雨,一个梅雨氤氲,孩子在爱的天平上来回摇摆,找不到平稳的中间点。

三、小结

上文提到,“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有时是因为父母教育观念不一致,而被迫导致的。

天下父母心,没有一个是不希望孩子好的。然而,尽管家长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教养方式的极端性,很有可能导致负面的教育结果。那么,到底应该如何调整呢?

改变教养方式,从改变每一个细小规则开始。父母统一教养方式,齐心协力共同处理、解决问题,首先应该试着指定一些具体的规则。芽木在文章《"我在管,你在惯”父母育儿观念不一致,咋办?》中曾具体介绍“N+1家庭会议”。这是一种可操作性很强的父母教养方式协调方式。父母们可以通过“N+1家庭会议”这一方式来制定具体的处理方式,慢慢转变和协调两人的教育思路。

长期的教育习惯和教育理念难以一次性改过来。但是,每一个家庭小规则的制定,都意味着父母又向前进了一步,又做出了一次成功的尝试。

毕淑敏曾说:“妻子和丈夫就像一个人的左脚和右脚,抬起落下,忙着走路。共同向前是最好的平衡,这是永远的实话。”只有一致的父母教育观念,才能逃离“因为一个唱红脸,而另一个被迫唱白脸”的育儿窘境。

0 阅读:14

育儿方法分享

简介:网上搜罗一些育儿知识和大家分享 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