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一家芯片龙头,宣布裁员!
失业君小编 | 文网络 | 图

3月28日,全球模拟芯片领域的领航者德州仪器(TI)公开宣布,将对其位于美国犹他州Lehi的制造工厂实施裁员计划。尽管具体的裁员数字尚未对外公布,但根据美国《工人调整和再培训通知法案》(WARN Act)的相关规定进行推算,此次裁员规模极有可能控制在数百人之内。
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虽然我们无法透露受影响的员工人数,但我们可以透露,这并未达到 WARN 通知的门槛——受影响的员工不到 33%。”
这一举措迅速引发了业界对半导体行业周期性波动与企业战略规划的深度反思。鉴于德州仪器近年来业绩持续下滑,终端需求呈现出疲软态势,市场普遍关注此次裁员是否预示着其扩张蓝图的搁浅。
事实上,此次裁员行动与德州仪器在犹他州的工厂扩建项目紧密相连。此前,该公司凭借美国政府的《芯片法案》成功获得了高达16.1亿美元的资金支持,旨在加速推进第二座300毫米晶圆厂的建设进程。德州仪器在官方声明中强调,裁员举措旨在“更加高效地支持公司的长期运营规划”,特别是新工厂的产能扩张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裁员逻辑与德州仪器近年来在中国市场的调整策略不谋而合。2023年,该公司对中国区的MCU研发团队进行了裁撤,并将相关业务线转移至印度,仅保留了市场与应用相关的职能。到了2024年,北京的低端电源芯片团队也遭遇了50人的缩减,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这些调整表明,裁员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德州仪器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与优化布局的重要一环。
进一步分析显示,德州仪器在面临业绩压力和市场需求变化时,采取了灵活且果断的战略调整措施。通过裁员和资源整合,公司旨在优化成本结构、提升运营效率,并为未来的市场复苏和产能扩张奠定坚实基础。然而,这一系列举措也伴随着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如员工安置、市场信心以及长期竞争力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德州仪器在推进战略调整的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以确保其长期稳健发展。

失业君小编认为,深入分析德州仪器近两年的财务状况,可以清晰地洞察到其当前面临挑战的多重根源:
❶在营收与利润方面,德州仪器遭遇了双重打击。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156.41亿美元,与前一年度相比下降了10.7%,显示出市场需求的疲软态势。同时,净利润也大幅下滑至47.99亿美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26%,进一步凸显了公司的盈利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工业与汽车领域作为德州仪器的核心业务板块,贡献了约70%的收入,然而这部分需求却持续不振,尤其是工业自动化与能源基础设施市场,目前仍处于下行周期中,尚未显现出触底的迹象。
❷从地域市场的角度来看,德州仪器的表现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特征。在中国市场,车用半导体与消费类半导体的收入实现了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持续需求。然而,这一积极趋势并未能完全抵消欧洲、日本等传统汽车市场的下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虽然美国市场同比实现了微增,但其他区域的收入却出现了显著的收缩,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地域市场风险。
❸在产能利用率方面,德州仪器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终端需求持续低迷,公司的工厂产能利用率出现了下降,这不仅导致了生产效率的降低,还增加了运营成本。此外,高额的折旧压力也进一步挤压了公司的利润率,使得盈利状况雪上加霜。
尽管在2024年第四季度,德州仪器的模拟芯片业务营收实现了止跌回升,同比增长了1.7%,但嵌入式处理业务却同比下滑了18%,这一结构性矛盾凸显了公司对工业和汽车市场的过度依赖。这种依赖使得公司在面对市场波动时缺乏足够的灵活性,难以迅速调整业务结构以应对变化。因此,德州仪器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以减轻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并提升整体业务的抗风险能力。

尽管裁员决策引发了外界的广泛担忧,但德州仪器的扩张蓝图并未因此受阻:2025年,公司规划投入高达50亿美元用于产能扩建,这一数字接近其过去六年资本开支总额的70%,并立志在2026年前完成新工厂的全球布局。同年3月,德州仪器震撼发布了一款全球体积最小的MCU(仅1.38mm²),该产品专为医疗可穿戴设备等高增长领域量身定制,单价亲民至0.16美元,旨在凭借高集成度的创新产品迅速占领新兴市场。此外,得益于美国《芯片法案》的资金扶持,德州仪器在新工厂建设方面获得了坚实的后盾,其战略重心明显向本土高端制造领域倾斜。
此番裁员举措,实质上是德州仪器实施“精简非核心业务、聚焦核心赛道”战略调整的一部分。公司首席执行官Haviv Ilan多次重申,德州仪器正通过严格的成本控制与持续的创新举措,积极应对行业周期的波动,并坚定地“参与并竞争于中国市场”。

德州仪器的困境,实际上是半导体行业普遍面临挑战的缩影。2024年,英特尔、高通、安森美等半导体巨头纷纷宣布裁员计划,全球功率半导体厂商正承受着库存积压与需求放缓的双重重压。据TrendForce分析,2025年,非AI类半导体需求仍将受到宏观经济的拖累,唯有车用与工业领域可能会出现温和的库存回补现象。在此背景下,德州仪器采取的裁员与扩张并行策略,无疑成为了行业周期低谷中的生存智慧: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为即将到来的需求反弹提前储备产能与技术实力。
综上所述,德州仪器的裁员决策并非扩张之路的终点,而是其主动应对行业周期性调整的明智之选。公司通过裁撤低效团队、转移研发重心至高增长领域、加大先进产能投资力度等措施,力求在需求复苏之前完成结构性优化。然而,这一策略亦伴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过度依赖政府补贴可能会削弱公司的市场灵活性;工业与汽车市场的复苏节奏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激烈竞争或将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展望未来,德州仪器的成功与否将取决于其能否在产能扩张与技术创新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并精准捕捉AI、医疗电子等新兴领域的市场需求窗口。半导体行业的寒冬虽未消散,但巨头的战略韧性与应变能力正接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议
网友热议
@林夏枫Peyton(IP苏):
一边扩建工厂一边裁员,德州仪器这波操作是‘优化’还是‘割韭菜’?拿了政府16亿补贴,结果员工成了牺牲品?
@德拉文纳Landon(IP苏):
半导体行业寒冬真的来了!TI连续两年利润下滑,工业需求疲软,连巨头都扛不住,小厂岂不是更惨?

@林舒畅Hollis(IP沪):
还记得2022年传TI裁中国MCU团队吗?当时辟谣说是调岗,现在美国工厂真裁员了,果然资本无国界啊……
@庐州卢达哥(IP皖):
国产MCU厂商崛起,TI的市场被挤压是必然!新这些企业技术追上来了,价格还更香。

@余承西996(IPHK):
刚看到TI发布了世界最小MCU,还以为技术无敌,结果转头就裁员?研发和成本平衡太难了。
@起起落落阿浩(IPHK):
说是‘数百人以内’,但谁信啊!WARN法案门槛500人,TI明显在玩文字游戏!

最后一条,信它还是信我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