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在哈尔滨南岗区南通大街,一处被老哈尔滨人称作“军工”或者“船院”的地方,坐落着一所低调且实力强劲的工科高校——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工程的前身,是大名鼎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也就是“哈军工”。在后哈军工时代,“哈尔滨工程学院”“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都曾是哈尔滨工程大学使用过的大学校名。那么,作为一所拥有过“哈军工”“哈船舶”这些响当当校名的大学,为什么最终会选择“哈工程”这个校名呢?如果继续沿用“哈船舶”的校名,哈工程会不会比今天发展得更好呢?本期《教育冷观察》,笔者就来和您共同关注这一话题。
一、哈工程出身名门,起点极高
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在现哈尔滨工程大学创建,哈军工出道即巅峰,在1961年即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彼时的哈尔滨,拥有堪比清华北大的两所名牌大学,哈军工和哈工大,哈尔滨高等教育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
1966年,哈军工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退出部队序列。1970年,哈尔滨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和原军工其他各机关系部的部分干部教师,调整划归第六机械工业部(后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简称哈船舶)。1978年,哈船舶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1994年,哈船舶更名为现如今的校名“哈尔滨工程大学”。
和哈工程一样流淌着哈军工血液的兄弟高校,包括国防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防化指挥工程学院等一大批优秀高校。拥有哈军工基因的哈工程,用“含着金钥匙出生”来形容,毫不为过。
二、哈工程多次更名,被人与“哈工大”混淆
从哈军工,到哈尔滨工程学院,到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再到哈尔滨工程大学,1953年到1994年的42年间,这所高校先后拥有四个校名,更换频次颇高。1994年,更名后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初期发展依然顺利。1996年,哈工程通过“211工程”预审,成为“211工程”首批建设高校。然而,哈工程接下来的发展,却与之前一路高光的表现,渐渐形成了差距 。
先是哈工程遗憾落选“985工程”(全国共39所),1999年11月,同城的哈工大作为全国第8所签署“985工程”协议的高校,高调入选“985工程”。此后,直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入选“985工程”,哈工程也没有等到“985工程”的入场券。
在接下来的“双一流”国家战略中,哈工程再次落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全国共42所)。哈工程仅以“船舶与海洋工程”,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入选“双一流”学科的数量,不仅落后于同城的哈工大,而且还落后于同城的另外一所大学——东北林业大学。
未能入围“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进一步制约了哈工程的品牌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而尤为让人无奈的是,“哈工程”这个简称却总是被人当作哈工大,让人觉得哈工程是在蹭哈工大的热点。将哈工程与哈工大相混淆的人,不仅有普通老百姓,还有高中生、大学生,甚至包括部分专家学者。笔者的一位同学,一位湖南籍的高考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高考填报志愿时,就没能分清哈工大和哈工程。笔者在参加哈工程的一次学术会议时,哈工程的一位主持老师的开场白,至今让笔者记忆犹新,老师掷地有声地说道:“我再向各位来宾重复一遍,我们是哈工程,不是哈工大!”可见,混淆程度之深。
三、改名之殇,哈工程其实发展会更好
尽管未能搭上985、双一流的末班车,但哈工程依旧是一所学科特色鲜明、实力出众的工科强校,哈工程用不着、也根本不必哈工大热点!让笔者略感唏嘘的是,在哈船舶的时代,哈船舶和哈工大是闪耀东北哈尔滨的双子星大学,两校的社会美誉度都极高,得到了国内考生的普遍一致认可,而且高考录取分数线也相当接近。然而,自从哈船舶更名为哈工程后,学校的特色被淡化,历经28载,仍然有人将其与哈工大混淆,不免让人扼腕叹息。实事求是讲,如今的哈工程与哈工大,在社会影响力、高校综合实力和生源质量上已经明显拉开了档次。
在前几年,哈尔滨工程大学曾经也有过再次更改校名的想法,当时,诸如“中国船舶工程大学”等响亮的名字被人们津津乐道。笔者认为,哈工程是国内为数不多,因为频繁更改校名而影响学校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大学。大工至善,大学至真,由衷希望哈工程发展得越来越好,赢得社会各界更多的广泛认可与赞誉。
本文由《教育冷观察》原创,如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侵权必究。欢迎您点赞、吐槽、转发、评论。
吴宪
堂堂国防七子在你嘴里居然不如东北林大?你还是找个厂子上班得了
洛克昂丶
林大就别来碰瓷了,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哈哈
林大是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