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三年10月(公元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顷刻之间,起义如同燎原之火,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清朝统治者当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在起义爆发之后迅速作出反应,第二天便令陆军大臣荫昌迅速赶赴湖北,所有湖北各军及赴援军队均任其节制;令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海军和长江水师,迅速开往武汉江面。
同时,清政府编组一,二、三军,以随荫昌赴湖北的陆军第四镇及混成第三协、十一协为第一军,荫昌为军统(也称总统);以陆军第五镇为第二军,冯国璋为军统;以禁卫军和陆军第一镇为第三军,载涛为军统。三军迅速向汉口附近集结。
而在西北,清廷立即启用多罗特·升允为陕甘总督,总理陕甘一切军政事宜,以保西北不失。谁知很快就影响到了陕西,新军起义后迅速占据西安,陕西巡抚钱能训出逃,守将文瑞自杀谢罪,身为陕甘总督的多罗特·升允也被迫逃往甘肃避难。为争取多罗特·升允这位封疆大吏的支持,新军顾问雷恒炎单骑闯营,前去劝说清军易帜。
这雷恒炎进入升允大营后,还没有来得及向他劝降,就被升允下令斩首。紧接着,升允树起“勤王”大旗,率领精锐甘军击败了正群龙无首的陕西新军,一时之间,升允军势如破竹,连下二十余城,很快就到达西安城下,并占领西安。
此时的升允还在部署更大规模的进攻,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灭亡,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封建帝制。宣统逊位的消息传来后,升允所部深知清室大势已去,主将升允也成了山穷水尽的孑然孤臣,下属拒绝升允的出战命令,升允就此兵败。
升允痛哭流涕,自称“我已无君可事,唯有一死以报圣恩。”要自刎殉国,被下属救起,回到北京后,升允一直不忘复辟大业,屡次拉拢蒙古王公大臣,进行复辟活动,这些逆时代潮流的行为也都无一例外地遭到失败。
多罗特·升允,字吉甫,出身于蒙古镶黄旗,因功被清廷特赐多罗特公。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多罗特·升允出京为官,历任山西按察使、布政使,后升任陕西布政使、巡抚、江西巡抚、察哈尔都统与陕甘总督等地方要职。
1913年在策动蒙古“勤王”失败后,升允东去日本谋求国外力量支持复辟,并于日本参加了宗社党。升允归国后,居住在青岛沂水路3号,他并不甘心做寓公,而是为复辟清廷四处活动,尤重走日本路线。
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日本军队向德国驻青岛的军队发起进攻,日本占领青岛后,升允等均受到日军的保护。这时,升允又转向投靠日本。其间,升允和溥伟、善耆做为宗社党骨干,往来青岛、旅顺等地,不断进行复辟活动。
当年,善耆由日本人川岛浪速帮助招募和训练了一支秘密军队,升允曾在日本人的陪同下,由青岛赶往旅顺“阅兵”。他们企图以这支军队为冒险的资本,与蒙古公爵八宝札布的军队相呼应。升允曾去信,煽动八宝札布打起“勤王”旗号,有日本浪人参加,在满蒙一带进行骚扰活动,一度进犯张家口。善耆与升允本来就一直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豢养,是不惜卖身投靠日寇的。后来,善耆的女儿金璧辉做了卖国的日本间谍,就是臭名远扬的川岛芳子。
升允为了复辟清廷东奔北走,颠沛流离,尤其是在主政西北十余年来以来,更是煞费心血,但终于一事无成,不免心情郁悒,渐染疾症,健康状况每况愈下,1931年9月升允急病攻心,病亡于天津,时年73岁,停灵在北京东直门外的延寿寺。
升允死后,废帝宣统溥仪赠谥曰“文忠”,以褒奖这个一辈子忠心清室的孤臣。升允女婿溥儒为其作《神道碑》,将升允复辟不果,喻为“武侯尽瘁,天道可知;申胥空还,臣力尽矣”。铁良给升允的挽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辛亥之乱,第一忠臣”,清朝的遗老遗少都把他比作是诸葛亮,真的令人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