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京山轻机的股民应该相当郁闷。
10月中旬以来,京山轻机的股价就像打了鸡血,从11元一路飙涨到16元,最高涨幅超过50%,还被列入了“大牛股”清单。
半个月涨了50%,这算得上是京山轻机10万股民的狂欢,然而,这原本可以再持续一阵的狂欢,却被证监会一纸立案调查通知书嘎然掐断。
11月2日,周六,京山轻机发布公告,因涉嫌信披违规,收到了证监会下发的立案调查通知书。
这一查,周一开盘,10万股民吃跌停,京山轻机的股价走势也被逆转。
京山轻机的问题很严重吗?
实际上,只是一个陈年旧账被证监会翻出来了,就像一个已经差不多愈合的旧伤疤,又被擦破了。
而京山轻机在公告证监会的立案通知的时候,已经同步给出了自查情况的说明,把旧账的情况大概捋了一遍。
话说多年前,京山轻机收购了一家叫慧大成的机器视觉公司,但买到手后才发现这家公司的经营数据都是假的,于是京山轻机就报了案,告对方合同诈骗。
2021年报的案,2023年11月一审,2024年5月终审,结果是京山轻机胜诉,慧大成公司的两个原始股东合同诈骗罪成立。
元凶伏法了,京山轻机是受害者,但一码归一码,站在法院的角度来看,这确实是合同诈骗,而从证监会的角度来看,这也涉嫌财务造假。
慧大成当初作为京山轻机的子公司,在合同诈骗被发现之前,京山轻机是认可了对方的财务数据的,也合并进了京山轻机的财务报表中。
也就是说,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京山轻机当年的财报中确实存在虚假的成分,也就是涉嫌财务造假。
所以,证监会依法对京山轻机进行立案调查。
按照证券法,如果一个上市公司被定性为财务造假,不管是何原因,都会被出具其它风险警示,也就是被ST。
调查结果的不确定性很大,所以,这是京山轻机股价反应如此剧烈的主要原因。
其实,都不用真的去查了,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很清楚了,有一点是肯定的,被收购的慧大成有双重罪,既是合同诈骗,又是财务造假。
至于京山轻机,就看证监会怎么根据证券法做出行政解释了。
除了10万股民郁闷,还有一个人可能是最懊悔的,那就是京山轻机的老板李健,阅人无数的他,怎么就唯独对那两个人看走眼了呢。
李健不是京山轻机的创立者,但第二代接班人,京山轻机近10年来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他的巨大功劳。
京山轻机原本是湖北京山的一个小农机厂,到80年代改建为京山轻工机械厂,李健的父亲孙友元1983年成为新的厂长。
1998年,京山轻机上市,孙友元对刚上大二的儿子说:
“以后毕业了,就来接我的班。”
但李健对父亲的公司没兴趣,他想出国去看看,只答应到父亲的公司去实习。
结果,这一实习,就沦陷了,2001年,李健大学毕业后,直接加入了京山轻机管理团队,开始了“上阵父子兵”。
李健出生于1981年,是武汉大学1997级国际金融专业的学生,也就是说,他上大学的时候才16岁,堪称学霸。
加上父亲给他提供的平台,成长非常之快,2005年,才24岁就已经成为京山轻机的总经理。
不过,真正完全接班是在2014年,63岁的父亲孙友元退居幕后,李健接任董事长,董事长、总经理一肩挑。
虽然当总经理期间就干出了不少成就,但由于有父亲在场,难免不能让人口服心服,所以,接班后的李健需要证明自己。
2015年,京山轻机因为自身产品升级对机器视觉技术的需求,李健投资了一家机器视觉公司,就是前面的慧大成。
李健还是很谨慎的,采取的是逐步增资的方式,从2015年开始增资,到2018年才达到51%持股,把慧大成变成控股子公司。
不过,猎手还是太年轻,狐狸太狡猾了,2016年起,慧大成就已经开始财务造假了,但京山轻机一直都没有察觉。
直到2020年,慧大成因被控股以后财权被收不便造假,使得2019年的业绩突然大变脸,李健才派人一查发现,已经被骗了好几年了。
于是,京山轻机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就有了前面的旧账。
为什么说李健一时看走了眼,2017年,慧大成正欢快造假的时候,京山轻机还收购了另一家公司苏州晟成,正是这一收购把京山轻机的饼做大了。
2014年李健接班的时候,京山轻机营收只有9亿,而2023年,已经72亿。
京山轻机原本的业务只有包装机械设备,收购苏州晟成后,跨入了光伏组件机械设备领域,如今,光伏组件设备才是京山轻机的主营业务。
2024上半年年报显示,光伏设备营收占比77%,而原来的包装只占了11%。
光伏行业虽然整体产能过剩,但先进技术从来都不会过剩,近日,京山轻机公告,GW级的钙钛矿大尺寸设备已经量产出货。
所谓钙钛矿,就是一种区别于硅的天阳能电池板材料,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转化率,被称为第三代太阳能技术。
在光伏设备这个领域,大部分企业都还只能提供MW级的产线,京山轻机是少数能提供GW级产线的企业之一,已经出口给美国的客户使用了。
不管什么行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只要技术领先,总能吃到前期的红利,京山轻机的前景是可观的,只是,眼下这个旧账被翻得有点不合时宜。
不过,瑕不掩瑜,就在被立案调查的第二天,京山轻机公布了投资者调研活动记录信息,98家机构到现场进行了实地调研。
调研记录表显示,机构代表们对于证监会的立案调查并不关心,一致看重的是未来光伏设备产业的发展,布局如何、产能如何、海外布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