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若长期一天只吃两顿饭,用不了半年,或患上这3种疾病

安恒远养护说 2025-03-29 15:14:52

资料来源:[1]朱梦兰,靳文瑜,伍晨楠,等.1990—2021中国归因于饮食风险的缺血性心脏病负担及变化趋势[J].现代预防医学,

[1]石劢.一天吃几顿饭最健康?[J].中老年保健,2020,(03):34-35.

“老李这辈子最怕麻烦,可没想到,省顿饭的习惯却给他带来了大麻烦。”

55岁的李建国是个普通的货车司机,家住河北一个小县城,跑长途运输是他半辈子的营生。20多年前,他刚入行时,每天风吹日晒,赶路吃饭都没个准点。

后来为了省事,也为了多攒点钱给儿子娶媳妇,他养成了个习惯:一天只吃两顿饭。

早上6点一碗稀饭配咸菜,中午12点一碗面条或者两个馒头夹点肉,晚上就干脆不吃了。他说:“少吃一顿,胃里轻快,晚上还能睡得踏实。”

最初几年,这习惯也没啥大问题。李建国身板硬朗,1米75的个子,体重常年稳在160斤,跑长途从不喊累。

2018年10月,他像往常一样从县城出发,送一批货去300公里外的省会。路上他照旧吃了碗牛肉面,中午12点半吃完,继续开车。

到了下午3点,他觉得胃里有点胀,像塞了个气球似的,但没当回事,心想可能是面条没消化。

晚上8点卸完货,他照例不吃饭,喝了瓶矿泉水就睡在车里。第二天早上醒来,他发现胃胀得更厉害了,还隐隐有点疼。他揉了揉肚子,喝了点热水,硬撑着把车开回了家。

接下来的几个月,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时不时冒出来。李建国没往心里去,觉得是年纪大了,消化慢了。他老婆张秀兰劝他去医院瞧瞧,他却摆摆手:“哪有那么娇气,吃点药就行了。”

他从药箱里翻出几片胃药吃了,症状倒是轻了点。可到了2019年夏天,情况开始不对劲。

7月的一天,他送货回来,卸货时突然觉得头晕,眼前发黑,差点摔在地上。

工友赶紧扶他坐下,他喘着气说:“没事,可能是天太热了。”可那天晚上,他回家后胃痛得翻来覆去睡不着,疼得满头大汗。张秀兰急了,连夜拉着他去了县医院。

医院急诊室里,医生给他做了检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12.5×10⁹/L(正常范围4-10×10⁹/L),说明体内有炎症;

血糖6.8mmol/L(空腹正常值3.9-6.1mmol/L),偏高了点;血脂检查发现甘油三酯2.3mmol/L(正常值<1.7mmol/L),胆固醇5.8mmol/L(正常值<5.2mmol/L),都超标了;

胃镜结果更吓人,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胃黏膜有多处红肿和出血点;心电图提示轻度ST段下移,怀疑心供血不足;腹部B超还发现胆囊壁增厚,有胆结石迹象。

医生皱着眉,把检查单递给张秀兰,问:“他平时吃饭咋吃的?”张秀兰支支吾吾说了李建国的习惯,医生叹了口气。

接下来的日子,李建国被留院观察。住院期间,他胃痛反复发作,有时候疼得只能靠止痛药撑着。

8月初的一天早上,他刚吃完医院配的稀饭,突然捂着肚子倒在病床上,脸色煞白,冷汗直流。护士赶紧叫来医生,紧急检查后发现是急性胆囊炎发作,胆结石堵了胆管。

医生决定给他做手术,取出了几颗黄豆大小的结石。术后,医生找来张秀兰谈话,说李建国这病不简单,除了胆囊炎,胃炎和心血管问题也得重视。

2020年春节前,李建国出院回家,可身体明显不如以前了。他走几步就喘,胃口也不好,吃点东西就觉得堵得慌。

3月的一天,他在家吃饭时突然胸口一阵绞痛,手里的筷子掉在地上,人也瘫坐下去。张秀兰吓得魂都没了,赶紧拨了120。

送到医院一查,心电图显示急性心肌缺血,冠状动脉造影发现血管狭窄70%,医生诊断为冠心病,紧急给他装了个支架。

折腾了这一圈,李建国彻底蔫了。2021年5月,他再次因为胃痛住院,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糜烂加重,医生检查发现跟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开了药让他调理。

出院那天,主治医生拉着他的手说:“老李啊,一天两顿饭真不是啥好习惯。你这胃病、心病、胆囊问题,哪样不是日积月累攒出来的?再不改,麻烦还多着呢!”

一、不规律饮食如何“养”出胃病

吃饭这件事,看似简单,可对胃来说却是个精细活儿。人体胃部每天分泌胃酸和消化酶,差不多每隔3到4小时就得靠食物中和一下,不然这些酸液就可能“咬”着胃黏膜不放。

像一天只吃两顿饭,间隔时间拉到6小时甚至更长,胃就容易空转。

时间久了,胃黏膜被酸液侵蚀,慢性浅表性胃炎就找上门了。数据显示,中国约有3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胃病,其中不少跟饮食不规律脱不开干系。

胃炎听着不严重,可拖下去就不简单了。胃黏膜长期受损,可能会出现糜烂、出血,甚至诱发幽门螺杆菌感染。这种细菌能在胃里扎根,增加胃溃疡甚至胃癌的风险。

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约10%会发展成慢性胃病。

吃饭次数少,胃还得不到足够营养修复,抵抗力下降,病菌就更容易钻空子。

医生常说,胃是个“记仇”的器官,你饿它一次,它可能忍了,但长年累月这么干,它迟早要“抗议”。

二、心血管疾病:吃饭少,心脏负担却不轻

一天两顿饭,听着像是减肥的好办法,可对心脏来说却是个坏消息。人体的血糖和血脂靠饮食调节,吃得太少或间隔太长,血糖容易忽高忽低。

空腹时间一长,身体会分解脂肪供能,血液里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就跟着升高。数据显示,甘油三酯每升高1mmol/L,冠心病风险就增加约20%。

长此以往,血管壁上堆积的脂质斑块越来越多,血管就变得又窄又硬,心脏供血跟不上,冠心病自然就来了。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吃饭少,身体代谢慢下来,心脏为了维持供血,得更卖力地跳。医学上有个词叫“心肌耗氧量”,意思是心脏工作时需要的氧气量。

饮食不规律,这数值容易超标,心肌缺血的风险就大了。

专家统计,生活习惯不佳的人群中,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出30%-50%。所以,别看少吃一顿饭省了嘴,心脏可没少受累。

三、胆囊炎和结石:不吃饭,胆汁也“堵”住了

胆囊这小东西,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可一旦出问题,疼起来真要命。它主要负责储存胆汁,等你吃饭时把胆汁排到肠道帮着消化脂肪。

可一天只吃两顿,胆囊就没啥活干,胆汁老憋着不动。时间长了,胆汁里的胆固醇和胆盐容易结晶,变成胆结石。

国内调查显示,成年人胆结石发病率在5%-10%,其中饮食不规律是重要诱因之一。

胆结石堵住胆管,胆囊发炎就不远了。急性胆囊炎发作时,右上腹痛得像刀割,还可能引发感染甚至胆囊穿孔。医生做过统计,长期空腹超过8小时的人,胆囊疾病风险比正常人高出2倍。

吃饭次数少,胆囊没机会“活动”,胆汁淤积,结石和炎症就成了常客。别小看这顿饭,省下来可能是块石头。

四、专家解惑:两顿饭真会害命吗?

一天两顿饭到底有多大危害?专家说,这得看怎么吃。如果两顿饭营养均衡、热量够,间隔别太长,对健康影响不算大。

可现实里,像货车司机这样忙起来顾不上吃、饿着肚子硬撑的人,问题就大了。

医学研究表明,饮食间隔超过6小时,体内胰岛素分泌紊乱,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15%。再加上油腻、高盐的饮食习惯,胃、心脏、胆囊三方受压,疾病几乎是“组团”来的。

预防这三类病,其实不难。医生建议,每天至少三餐,间隔4-5小时,别让胃空太久。早上吃饱,中午吃好,晚上吃轻,少碰油炸和高糖的东西。

体检也别落下,像胃镜、B超、心电图这些,能早发现问题。还有,吃饭别赶时间,细嚼慢咽对胃和胆囊都好。

专家常叮嘱:“吃饭不是凑合,是给自己身体加油,别等病来了才后悔。”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文中人名均为化名,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0 阅读:8
安恒远养护说

安恒远养护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