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有书百合弄墨

2025年中国非遗春晚舞台,五岁庄恩琪表演的英歌舞备受瞩目。英歌舞是一种糅合南派武术、戏剧等地方艺术的民间舞蹈,流行于潮汕等地。潮汕不是一个市,而是一个区域,其包括汕头、潮州和揭阳三个市。自隋朝开始的一千多年来,潮汕一直被称为潮州,20世纪10年代才被称为潮汕。关于“潮汕”这个名字,其实与一条铁路有关。鸦片战争时期,潮汕地区交通闭塞,汕头至潮州之间的货运与人员只能依赖船只通行,如逢枯水期,船只航行就异常艰难,严重制约潮汕地区的经济发展。十九世纪末,随着“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爱国华侨张煜南、张鸿南兄弟俩筹集资金,向清政府申请在潮汕的韩江中下游修建铁路。得到批准后,由詹天佑负责这条铁路的工程设计与勘测。1906年,一条连接汕头与潮州的铁路通车,这条铁路被称为潮汕铁路。潮汕铁路的修建,对潮州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铁路让当地的交通得到改善,使潮州、汕头和揭阳几个地方的商贸往来更加频繁,同时也吸引大量外来人员前来谋生和发展。于是,外来文化与潮汕本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独具特色的潮汕多元文化。当潮汕文化逐渐发展,“潮汕”就此成了那一带的地名。潮汕,有“岭海名邦、百载商埠、美食之乡”等美誉,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城市。

潮汕景点:诗意与古韵的交融一千多年前,在中原的很多官员眼里,潮汕是个路途遥远的蛮荒之地,是朝廷流放官员的理想场所。唐朝时,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上奏《论佛骨表》劝谏唐宪宗,不料因此触怒圣上被贬为潮州刺史。“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唐朝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如是说。待在潮州的八个月里,韩愈积极践行儒家济世安民的理念,驱鳄除害、关心民生、释放奴婢,成为老百姓的父母官。特别他的复办州学、任用贤才之举,更是让潮州的人文气象有了极大改观,给这座城市带去深远影响。一个人改变一座城,潮州的“江山”从此随韩愈姓韩。潮州百姓将笔架山改称韩山,山下的鳄溪改称韩江。北宋咸平年间,又倚韩山临韩江建立“韩文公祠”。那雕刻于石碑上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几个字,甚是耀眼。除韩愈外,唐、宋两朝先后有十位宰相到过潮州,如常衮、杨嗣复、文天祥等。他们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潮州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融合,促进潮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感念他们的功绩,明代时期,潮州建立“十相留声”牌坊以示纪念。早期,牌坊的功能多以祭天为主,后来演化成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据史籍记载,潮州历史上有牌坊570座,分别分布在街巷、金山、韩山、乡镇等地。这些牌坊多为横跨路面的二柱一门或四柱三门结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潮州因此被誉为“牌坊城”。如今,在潮州大平牌坊古街,有23座经过重新修缮后的古牌坊,已经成为潮州古城的重要标志和文化名片。牌坊是荣誉的象征,古街是历史的见证。漫步牌坊古街区,看着那曾历经风雨洗礼的牌坊,以及那些带着岁月记忆的石板路,宛如置身水墨画。

潮汕民俗:岁月沉淀的文化瑰宝自古以来,潮汕人就有崇拜神的传统。潮汕海上有护海使者妈祖,陆地上有三山国王,庙宇遍布各地。那里家家户户信奉神明,几乎每个节日,他们都会到庙里拜神。这不是迷信,而是对祖先、神明的敬重与感恩。潮汕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向来心意满满,特别在新年更是体现是淋漓尽致。有人说,潮汕是中国最有年味的地方。其有祭拜、游神、游火巷、赛鸡、赛鹅、赛锣鼓等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聚集在一起造就了潮汕地道又热闹的别样新年。可以说,潮汕的民俗,在春节这个传统节日里得到了生动的诠释。从年初一开始到正月结束,潮汕地区的各个地方轮着“闹热”。所谓闹热,即游神赛会(俗称营老爷),有净土驱邪、保境平安、祈求丰登的意义,是潮汕最为隆重的民俗活动。每到游神时间,乡镇组织装饰村庄,挂上彩锻灯笼,在祠堂前摆放好各种祭品,然后将神像从庙内请出上轿。游神分为“文营”和“武营”。“文营”由专人抬着神像,跟在标旗、仪仗队、醒狮、潮乐队后,绕着乡镇的主要道路巡游。而“武营”,在近百米长的场地里,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来“争抢神轿”,相互之间可以推拉,以哪方先冲出界线为赢家。此项活动整个过程激烈勇猛,被称为潮汕地区最有血性最精彩的民俗奇观。此外,在潮汕的一些村舍还轮番闹起灯节。每年的正月十六,溪口镇的百姓不约而同地把灯笼挂在长长的甘蔗上,然后举着甘蔗站在村巷两旁,村民则组成游行队伍从“蔗巷”中穿行而过,寓意生活像甘蔗一样节节甜蜜。彼时,路上锣鼓喧天,乐曲飞扬,人们开心畅怀,欢声笑语。作家贾平凹曾说:“民俗是最优美的文化艺术之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开头提到的英歌舞,起源于明朝,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历史的年轮没有让其失色,反而在时间的流逝中愈会焕发新生。英歌舞不仅仅是一场舞蹈,也是一种精神传承。潮汕民俗,更是承载着祈福愿景的文化瑰宝。

潮汕美食:舌尖上的味蕾狂欢说起潮汕美食,得说下韩愈初来潮汕时所见到的场景。潮汕沿海,自有很多海鲜类美食,可来自中原的韩愈对海鲜可没什么好感,更不觉得那流着蓝色血液的鲎、长了很多脚的章鱼居然可以当作餐食。当他见到这些东西被端上桌时,仿佛见了怪物似的被吓得脸色铁青。为此,他还写了首诗表达自己的震惊:
鲎实如惠文,骨眼相负行。蠔相黏为山,百十各自生。蒲鱼尾如蛇,口眼不相营。蛤即是虾蟆,同实浪异名。其馀数十种,莫不可叹惊。
然而一千多年后,潮汕却因为这些美食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来潮汕必尝的美食之一,非生腌莫属。如生腌蟹,将新鲜的蟹清洗干净放入冷柜,冻硬后切开,然后浸没在由酱油、绍酒、香油、香菜、蒜末、姜、陈皮和辣椒配比而成的酱汁中,无需明火,几个小时后即可食用。夹一块入口,蟹肉的鲜味经过唇齿、掠过喉咙,顷刻间在腹中荡气回肠。潮汕海鲜出色,小吃亦然。你可能没来过潮汕,但一定听过潮汕牛肉丸。潮汕师傅独具匠心,采用新鲜的牛腿肉去筋切成块,用特制的锤子不停地捶打,直到把牛肉锤成肉酱,加以配料,再慢火煮熟。上好的牛肉丸扔在地上能蹦得很高,这是经过千锤百炼后制成的成果,也是牛肉丸口感鲜嫩弹牙的秘密所在。无论是煮成清汤还是做成粿条,牛肉丸那Q弹的口感、浓郁的肉香都让人回味无穷。作为广东四大菜系之一的潮汕菜,有 “清而不淡、鲜而不腥、嫩而不生、郁而不腻”等特点。2025年2月7日,潮州美食又登上央视《舌尖上的中国》。节目中寻味了饶平狮头鹅、浮山手拍面、溪口卤鹅、白水卤鹅、庵埠鹅肉饭等特色美食,每一味都让人垂涎欲滴,产生赶紧吃上一口的冲动。与对传统文化的满满心意一样,潮汕人完好地保留了传统美食风味的坚守。2023年10月,潮州入选“世界美食之都”,成为中国第六座以美食为标签的城市。生活习惯有源头,食物同样有根。“好多东西离开一个地方,它就不是那个味了。”好像只有去到潮汕吃上一番,才算吃到正宗的潮汕美食。相信去到潮汕,品尝那里的咸地豆、笋粿、鱼饭、蚝烙,或深夜的砂锅粥,每浅尝一口都会让我们的味蕾激动万分。

潮汕潮州、汕头、揭阳三市:“潮州广济桥、牌坊街的牌坊、牌坊街周边古街区,有说不尽的故事;汕头小公园街区浸透了湿漉漉的海洋文化;揭阳进贤门、丁日昌旧居、百兰山馆等,也是一幅幅多彩的历史画卷。”这些历史建筑,是可触摸的文化。其实无论是历史、宗族文化还是传统习俗,潮汕都将其完整的保留了下来。而这,也正是潮汕吸引人的地方。最近几年,来潮汕过春节的游客每年疯涨。当下,很多人都感慨现在的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也许,选择在潮汕过春节,是想在此找些儿时的年味吧。有书君说中国的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从北方的雪域到南方的水乡
从东部的繁华都市到西部的高原秘境
所有的风景、历史、文化、人情都在这里碰撞
有书倾情打造新栏目“点亮城市计划”!
愿与你一起来一次长跑
用3年的时间,带你领略全国600+城市的风貌
感受历史的回响和震撼,体验每一寸土地的温度和情感
走遍中华大地,探寻城市之声
这不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场心灵的旅行
摆脱喧嚣,发现更大的世界,找到更真的自己
留下你的城市名,为自己的家乡打call 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