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横折钩”居然也是个汉字。这个字就是我们常说的笔画“横折钩”,很少有人知道它其实也是个汉字,读作gǔn(读音:滚)。

汉代司马光编著的《类篇》中就收录了这个字,注解为“古本切,钩逆鋩也”。意思是指钩的倒尖。宋代的字书《集韵》也是相同注解。

《集韵》截图
日本僧人空海编著的《篆隶万象名义》中解释为“居月反,钩逆”。按此说法,含义基本一致,但却读作juè(读音:倔,四声)。可能是日本读法吧。

在“横折钩”上加一竖画,就是“乜”字,读miē也读niè(读音:咩或聂)。

《类篇》截图
《类篇》中解释为“虏姓”。也就是古代对北方外族姓氏。作为姓氏一般读niè。
《集韵》中“母也切,音咩。眼乜斜也”。即读miē时是眯着眼斜视之义。

在“乜”字上再加一竖画,就是“也”字,读yě。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依照小篆字形解读为“也,女阴也。象形”。这一说法不被认可。

古文字学家何琳仪、房振三等认为:“也”字的金文从口、从一弯曲的竖笔,象气从口中向下呼出。古人以一弯曲的竖笔指示气的呼出。徐宝贵先生认为:“也”字是为了表示语气停顿的语气词而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