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同学聚会,班主任问大家退休金,我说6600,三天后我愣住了

晚风计划 2025-02-01 21:15:25

我叫李建国,今年六十六岁,出生在河南一个偏远的农村。

因为家里困难,我小学毕业后就辍学了,早早地跟着父亲务农。

我这一辈子没什么太大的成就,只是兢兢业业地活着,靠着自己的双手供养一家人。

后来,赶上政策好,我进了镇上的粮站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直到前几年退休。

退休后,我每个月有6600块的退休金,虽然不算多,但在我们村里,也算是过得去的。

我这一生平平淡淡,没什么大风大浪。

三十岁那年,经人介绍娶了我妻子王秀兰,她是隔壁村的,老实能干。

我们一共养育了两个孩子,大女儿在外地工作,儿子结婚后和我们住在一起。

现在,我和老伴带带孙子,偶尔种点菜,日子过得也算安稳。

可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平静的退休生活,却因为一次小学同学聚会,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三天前,是腊月十九,我参加了一次小学同学聚会。

这次聚会是班长组织的,听说班主任也会来。

我小学毕业后,几乎再没见过这些同学,心里既期待又紧张。

人老了,总想看看曾经的老朋友,也想知道大家这些年都过得怎么样。

于是,我收拾了一身干净的衣服,特意让儿子开车把我送到了县城的饭店。

一进包间,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映入眼帘。

大家都老了,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但一开口,却瞬间拉回了小时候的记忆。

班主任也来了,他比我们还老,但精神很好,笑呵呵地招呼着大家。

起初,气氛很热烈,大家聊得很开心。

可是,随着酒杯碰撞、话题深入,聚会的氛围却慢慢地变了味。

班主任喝了几杯酒后,笑着问我们:“现在都退休了吧?你们的退休金有多少啊?”这话一出口,包间里一下子安静了几秒钟。

随后,有人笑着回答:“我一个月两千多点,咱农村人,也够花了。”

另一个同学接着说:“我比你还少,一千八,唉,种了一辈子地,也没指望啥退休金。”

接下来,大家纷纷报起了自己的退休金数额,有高有低,但大多在两三千之间。

轮到我的时候,我有些犹豫。

其实,我的退休金算是村里较高的了,可在这群同学中,我不知道该不该说实话。

可是,谎报一个数字又觉得心里不踏实。

于是,我如实说道:“我一个月6600。”话音刚落,整个包间又静了一下,随后有人笑着说:“嘿,李建国,你厉害啊,退休金这么高!”语气里,有羡慕,也有几分酸意。

接下来的气氛有些微妙了。有人开始追问我是怎么挣到这么高退休金的,我简单解释了一下粮站的工作和政策,想把话题带过去,可却感觉大家的眼神变了,不再是纯粹的友好和怀念,而是掺杂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聚会结束后,我回到家,心里总觉得不太舒服。

果然,第二天一早,我就发现班级群里多了很多聊天信息。

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咱们班李建国最能干了,这么高的退休金,真是让我们羡慕啊!”还有人说:“建国这辈子命好,不像我们这些苦命人。”这些话表面上像是玩笑,但我却听出了嘲讽的味道。

第三天,事情变得更加明显了。

同学群里,有人开始发一些酸溜溜的段子,比如什么“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还有人直接发了一些关于粮站工作的负面新闻,影射我退休金高是因为“占了好政策”。

看到这些,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原本以为,多年不见的同学能够一起叙旧,结果却变成了这样。

晚上,我问老伴:“你说,我是不是不该参加这个聚会?”老伴叹了口气:“建国,咱们就是普通人,没做过什么对不起别人的事,也没欠谁的,别往心里去。他们不理解你,那是他们的事。”

但我心里还是难受。同学群里那些酸话越来越多,我几次想解释,可又觉得没必要。我的生活是靠自己一点一滴奋斗出来的,不是靠运气,更不是靠什么不光彩的手段。可是,这样的解释,有谁会听呢?

终于,在腊月二十二这天,我做了一个决定。

我没告诉任何人,悄悄退出了班级群。我不想再去争辩,也不想再看到那些冷嘲热讽的消息。

退出的那一刻,我感到一阵轻松,但心里也有一些遗憾。或许,这些同学之间的感情,早已在岁月中淡化了吧。

退出群后的那天晚上,我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星星,心里却变得平静了许多。我对老伴说:“以后啊,这种聚会,咱还是别去了。人老了,还是守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吧,和家人在一起,过好自己的日子,比什么都强。”

老伴点点头:“咱们这辈子,问心无愧就行了。别人怎么说,那是他们的自由,咱只管过自己的。”

是啊,人这一生,终究是为自己而活。我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我为家人付出了所有,也为社会尽了自己的责任。这就够了。

这件事让我明白,有些人,有些事,过去了就过去了,没必要再去强求什么。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眼前人,过好自己的生活。至于别人怎么看,那并不重要。

三天后,我退出了班级群,也退出了那些无谓的比较和纷争。我想,这才是属于我的安稳晚年。

0 阅读:0
晚风计划

晚风计划

用枯燥的文字诉说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