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的灭亡:柴荣去世前后,后周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

青栞 2025-02-18 22:15:57

显德六年(959 年),乃是周世宗柴荣登基后的第六载。在这期间,柴荣勤奋努力,尽心尽力地想要让天下实现大治。然而,世事难料,命运无常,就在这一年,当他正热火朝天地推行政策变革、致力统一大业的重要时刻,这位守护后周的顶梁柱却突然患病,后周的未来也由此出现了巨大的转变。

要说他的统治过程,那就得讲讲一个关键人物——王朴。正是王朴的存在,让柴荣在政治方面可以更具针对性地推行改革举措,其中特别要提的是做到了赏罚分明。

王朴的本事总的来讲,那可是个全能型人才。他在政务方面干得相当出色,对天文礼法、典章音律、水利建筑等诸多领域也都很精通,他写的《平边策》对后周的统治方针有着重大影响。柴荣为了实现统一的大业,打算亲自出征。可没想到,这一仗还没真正打起来呢,关键人物王朴突然就死了,咋死的也不清楚。柴荣先是吓了一大跳,接着就悲痛得不行,给王朴办了个很隆重的后事,还在灵堂上哭得稀里哗啦的。

在北方战事的筹备过程中,柴荣打算带领将士们加紧行动,把燕云收复回来,以此让后周能够长久安稳。然而,这期间的某些安排却透着点儿不对劲。在出发前,好几位高级将领接连表示反对继续攻打辽国,这把柴荣气得不轻,他觉得当下正是一鼓作气追击的好时候。没想到,就在出征的前一晚,柴荣竟然病了,而且病情还越发严重,以至于没法再指挥打仗了。

将领们反对接着攻打辽国,这难免让柴荣起了疑心,要知道,自五代乱世开始,靠政变登上皇位的情况并不少见,跟这次的局面有相似之处。柴荣察觉到军中似乎有了反叛的苗头,不过在返回京城之前,他得妥善处置,好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柴荣于瓦桥关置雄州,在益津关立霸州,且让韩通负责修城事宜,以此作为抵御辽国的前沿。与此同时,他下令军队返回京城。但是在回京的路上,由于病情愈发严重,匆忙赶回来安排后事的柴荣,面对京城内部的不稳定情况,令人意外地将张永德免职。

事情是这样的,张永德请求柴荣尽早返回京城以安定国家,为使太子能顺利继承皇位,柴荣经过思考和权衡,决定解除张永德的军职。这一举措引发了不满,此后柴荣频繁调动将领,想要巩固皇室的权威,保证幼子柴宗训可以顺利继位。但在他离世前的最后几个月,他唯一信任的禁军统领赵匡胤逐渐成为了关键人物。

柴荣安排了不少重臣,想要让他们彼此牵制,还特意提拔赵匡胤来掌控禁军,期望能让政局安稳。然而,柴荣没料到,他原本觉得可靠的将领赵匡胤,在得到其他高级将领的支持后,于显德七年正月初一,瞅准时机发动了陈桥兵变,随后称帝,建立北宋。对于这场精心策划的变故,柴荣没能洞察其中实情。

在后周柴荣病故之后,由于没能妥善解决其内外的矛盾与冲突,结果让赵匡胤把后周当作了北宋政权的根基。柴荣的离世直接引发了后周的灭亡。北宋的成立再次证实了五代时期政权频繁更迭的这一规律,而柴宗训年纪尚小,统一的大业也就这样结束了。

柴荣在临终前虽做了诸多精心安排,可还是没能阻挡赵匡胤的谋权之心。赵家与符彦卿家族以及朝廷的大臣、将领相互勾结,最终成就其事似有天命。重臣突然离世、天子猝然驾崩,探究柴荣过去的统治以及后周的内部忧患,很难将这残酷的朝代更替背后的更多细节全然找出。

赵家的人打算用假造外敌入侵的办法,引得朝廷派兵出征,好趁机行事。其实呢,辽国根本没打算向南侵略,就这么被利用着巧妙设计了这么一出,结果让赵匡胤很快从禁军统帅变成了北宋的开国皇帝,就此开启了新的历史一页。

柴荣离世之际,后周的内外部状况复杂多变,犹如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团。那么在柴荣过世后,那片土地上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这些历史的细微之处,给后人带来了诸多的悬念,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0 阅读:11
青栞

青栞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