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化债和消费,这三者有什么深层联系?

春迟嫣韵谈军事 2025-01-14 16:06:31

现代货币体系的奥秘是什么?您是否曾好奇,货币的真正价值是什么?它在经济中如何流动?为何大家都愿意接受这一张张 “纸片”?别着急,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轻松有趣的故事,一步步揭开货币背后的秘密。从一个小伙穿越秦朝,到他利用竹片打造货币体系,甚至解决财政赤字问题,一切精彩尽在其中!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同开启这场经济冒险之旅。

小白穿越秦朝开启货币传奇

有个生活在 21 世纪的小伙,名叫小白。一次意外,他穿越到了秦朝,手中还提着一把威力巨大的加特林机枪。小白径直找到秦始皇嬴政,用枪口对准他的头,气势汹汹地说:“给我 2000 童男童女,还有一艘大船,我要去海外的蓬莱仙岛修仙!” 嬴政听后,并未惊慌,略作沉思。对于这位经常巡游六国、动辄斩杀数千人的霸主来说,2000 童男童女并非难事,一艘大船在他庞大的国库中更是不值一提。于是,嬴政爽快地答应了小白的要求。

小白得到人和船后,立刻扬帆起航,一路驶向现在的日本岛。登上岛屿后,他第一时间宣布:“从今天起,这片岛屿的一切都归我所有!” 接着,他向 2000 童男童女发布重要指令:“你们可以自由利用岛上所有资源进行生产,但是!所有生产所得的 10% 必须作为税收上交给我!”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 2000 人开始忙碌起来,有的种田,有的捕鱼,岛上逐渐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劳动景象。

竹片变身货币的奇妙历程

然而,作为 21 世纪的现代人,小白可不想像野人一样住在山野之间,他想建一栋豪华别墅。可这时他才意识到,当时光顾着吓唬嬴政,竟然没顺手要点金银财宝。没有钱,怎么建豪宅呢?总不能拿着加特林机枪对着工人,谁不干活就扫射一梭子吧,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于是,小白找到一片竹林,把竹子削成一片片竹片,并在每片竹片上刻上文字:“凭此竹片可兑换同等数量的竹片”。他决定用这些竹片作为支付建筑工人工资的工具。工人们疑惑不已:这些竹片既不能吃,也不能喝,甚至连好看的装饰品都算不上,要它有什么用呢?好在小白有现代货币学知识,他很快想到了解决办法。

他随即宣布了一条政令:交税只能用这些竹片,每 10 片竹片可以用来缴纳 100 斤大米的税。这一命令一出,工人们的态度马上发生了转变,他们愿意接受竹片作为工资。因为在这个岛上生活,必须用竹片交税,不然不仅无法履行纳税义务,还可能面临惩罚。此时,竹片在市场上有了需求,人们会为了得到竹片而努力工作。并且根据小白宣布的政令,每 10 片竹片可以缴纳一百斤大米的税,也就是说,一片竹片大概等于一斤大米。这也促使人们愿意用一斤大米去换一片竹片,而这片竹片就相当于现在发行的货币。

在现代的货币体系中,货币发行无需挂钩任何产品,就像这个小岛上小白不在竹片上刻 “凭此竹片可兑换一斤大米” 一样。如果小白在竹片上刻上 “凭此竹片可兑换一斤大米”,那么为了保证竹片的价值,小白就必须储蓄一定量的大米。但刻上 “凭此竹片可兑换同等数量的竹片”,小白只需要保证每个人都需要交纳税款,那么每个人对竹片就有需求,就能驱动竹片在市场上流通。

这也是现代主权货币能在市场上流通的主要原因。现在的政府无权要求人们去使用哪一种货币,但政府可以规定用哪一种货币来缴纳税款,通过这种方式去强迫民众持有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在现代的货币体系中,货币没有任何价值,也不挂钩任何的产品,国家也不承诺多少货币能买到一斤大米。现在的货币只是国家规定的法定货币,交税的时候只能用这种货币,购买资产的时候,也是只能用这种货币,交电费、水费也只能用这种货币。也就是说,只要在这个国家生存,就必须持有这个国家的货币。

货币让劳动与商品均可储存

当小白用竹片支付建豪宅的建筑工人工资时,他实际上把工人付出的劳动 “货币化” 了,将原本难以储存的劳动转化为一种可以保存的金融资产。劳动本身是很难储蓄的,不管一天干了多少活,时间总是 24 小时。而通过发行 “竹片货币”,劳动被赋予了一种可以储存的形式。这些建筑工人通过劳动所得的竹片,可以用来购买其他人的劳动时间。如果小白用这些竹片去市场上买一条鱼,那么这条鱼也同样被 “货币化”,成为了一种金融资产。货币的存在,不仅让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劳动变成了可以储存的财富,也让看得见摸得着的商品同样可以储存。

总的来说,货币的价值在于它能让那些原本无法直接交换的东西变得可以交换,让无法储蓄的东西变得可以储蓄。

财政赤字背后的经济逻辑

豪宅建成后,作为 21 世纪的中国大好青年,小白在读书时专注于学业,在工作时专注于赚钱,直到穿越,他连女孩子的手都没摸过。在 21 世纪时,他就有一个心愿,要娶一个漂亮的老婆。而现在,他想翻 365 倍完成这个心愿,他想娶 365 个漂亮的女孩作为老婆,一天换一个,天天当新郎。但娶老婆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种高消费。为了维持这种高消费,他制造了大量的竹片。一年下来,他发现通过消费支出的竹片,远远大于他通过税收收回来的竹片,也就是俗称的收支不平衡。如果放在国家层面,这就是政府部门的财政赤字。

那么,他制造出来的竹片去到了哪里呢?答案是:去了他 365 个丈母娘和岳父家里。也就是说,小白的财政赤字变成了他丈母娘和岳父家的储蓄。如果把小白和他丈母娘和岳父家想象成两个部门,小白是公共部门,丈母娘和岳父是私人部门,那么公共部门的赤字就会等于私人部门的收入。在现代货币体系里面,私人部门的收入会等于公共部门的赤字和海外经常账户的收入。财政部门的赤字对于私人部门而言是一种收入,所以财政部门的赤字对于私人部门而言是一种好事。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财政部门的赤字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因为它能够促进私人部门的投资与消费。财政部门的赤字扩大,代表着私人部门的储蓄增高。如果财政赤字一直持续下去,政府部门的负债率会越来越高,而私人部门的储蓄率也会越来越高。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财政部门一直处于正收入,也就是收入大于支出,那么财政部门的储蓄率就会越来越高,而私人部门的负债率也就会越来越高,直到所有的货币被财政部门收回。所以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财政部门的赤字利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一个国家的财政处于盈利状态反而不利于国家的长久发展。这也是现在基本上所有的国家都处于财政赤字的根本原因。

小白看到财政赤字之后,会感到害怕吗?作为一个 21 世纪的大好青年,小白其实根本不在意这种财政赤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 —— 他在竹片上刻的那几个字:“凭此竹片可兑换同等数量的竹片”。这意味着,他没有承诺竹片可以兑换成大米、黄金或其他有实际价值的物品。如果把竹片看成一张借条的话,可以这么理解,你把这张借条给我,我就给你换一张新的借条。所以小白并不存在被挤兑的风险。如果竹片承诺可以兑换一斤大米,那问题就大了,小白可能会面临被挤兑的风险,大家会蜂拥而至要求兑换大米,这时他可能就会感到害怕和恐慌。但现在,竹片的价值对小白来说并不重要,因为它并没有承诺能兑换什么实物,所以,小白并不在意财政赤字,也不担心竹片的价值。

货币回收与化债过程

然而,过了几年,小白发行的竹片越来越多,竹片的数量多到每个家庭都有一仓库的竹片,甚至有些家庭懒得上山砍柴,直接用竹片当柴烧了。这时,小白发现自己已经难以通过竹片来娶到漂亮的老婆,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作为 21 世纪的大好青年,他意识到是时候收回一些竹片了。如果我们把每一片竹片看作一张张借据,那么此时的小白实际上欠着一屁股债。如何 “收回借据” 呢?放在国家层面,这个过程就叫做 “化债”。在现代货币理论中,货币就是政府的债务,发行的货币越多,政府的债务就越多,持有的货币就相当于持有政府的债权。如果没有银行体系的支持,化债就意味着收回流通中的货币。

小白决定回收竹片。他可以增加税收,减少每年娶老婆的次数。当小白的税收大于它的支出时,竹片就会不断地被小白回收,市场上的竹片就会越来越少。同时,小白也可以通过出售自己拥有的资产来回收竹片,例如找一块靠海的土地,将这片土地的 70 年产权卖出去,一次性回收市面上大量的竹片,从而快速减少市面上的竹片。在国家层面,这一过程就是公共部门收入增加、支出减少,负债率降低。而对于私营部门来说,就是收入减少、支出增加,储蓄率下跌。所以,政府的化债,痛苦的并不是政府本身,而是普通老百姓。因为政府通过回收货币、增加税收、减少支出,会导致普通人的收入下降和生活成本增加。

中国化债的逻辑分析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国的化债呢?其实,分析中国政府的发债问题,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首先,来看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为什么需要化债呢?因为地方政府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力,它的债务来源主要是借贷,而不是通过发行货币来筹集资金。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归还本金和相应的利息。近年来,土地财政大量缩水,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无法覆盖日益增长的支出,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地方政府的债务将变得越来越大,甚至会形成无法偿还的恶性循环。所以,地方政府需要化债,至少要做到收入减去支出后,剩下的利润足够偿还银行的利息,这样债务才不会 “爆炸”。但是,当地方政府要保持收入大于支出时,通常意味着当地居民的支出将大于收入。

为了平衡财政,中央政府此时就需要通过发行货币来增加居民收入,刺激消费和投资,进而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税收来源,从而减少因为地方政府要增加收入而对当地居民的伤害。

总的来说,地方政府要化债,关键在于增加收入、减少支出,而地方居民则需要增加支出、减少收入,以此平衡地方政府的收支情况。而中央政府的任务就是通过发行货币增加居民的收入,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税源,减轻地方政府的压力。如果居民在地方政府化债期间收支是平衡的,那么地方政府增加的收入就会等于中央政府通过发行货币增加的负债。也就是说,地方政府的借贷债务转移到中央政府的货币发行债务。从这个角度来看,地方政府的借债与中央政府的货币发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和转移关系。

以上就是货币运行逻辑与化债的关系,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也就能想明白,到底为什么要鼓励消费了吧?说白了,货币发行,化债和居民消费支出增加只有同时完成,才能真正的完成风险的转移。

0 阅读:15
春迟嫣韵谈军事

春迟嫣韵谈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