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到17日,王毅外长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马耳他举行了多轮会晤,针对一系列双方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磋商。从中美两国的新闻稿来看,该次会晤的内容包括了如今已经没多少声音的俄乌战争。
9月18日早,外交部宣布,外交部宣布王毅将在9月18日访问俄罗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中俄第十八轮战略安全磋商,期间将与俄外长进行会晤,将讨论在国际问题上的合作以及乌克兰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俄乌战争问题上,王毅刚刚与沙利文举行了会晤,马上就飞赴俄罗斯,与拉夫罗夫举行会谈。在这两场会谈中,均会涉及俄乌战争,这也意味着俄乌战争可能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现在的俄乌战争,只能用胶灼来形容。目前乌克兰与俄罗斯僵持着,乌军反攻效果不是很好,现在用无人机加导弹袭扰俄军,尤其是克里米亚的目标。对俄军进行持续的消耗,想速胜不太可能,除非俄罗斯内部崩溃。俄罗斯军队虽然尚有余力,但如果对乌克兰军队展开大规模的进攻也并不现实,因为这意味着人员伤亡以及巨大的物资消耗。
现在的俄乌双方,双方都没有讲和的理由。俄军总伤亡人数已经高达数万人,加上自俄乌战争以来已经遭到美西方的多轮制裁,合计上万项,俄罗斯现在停手等于俄罗斯军人白白牺牲以及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除此之外,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的终极目的是要求乌克兰禁止加入北约,最好是永久中立化,其次才是将从赫鲁晓夫时期被送给乌克兰的乌东地区重新收回,这两个目的,俄罗斯在第二个上已经实现一大半。但在第一个目的上,却很难实现,甚至乌克兰和北约正走得越来越近。
俄乌冲突
同样对乌克兰也是如此,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乌克兰现在已经被架在了火上烤,打又打不过,退又退不了。自乌克兰6月份发动夏季大反攻以来,向前推进的速度犹如蜗牛行走。俄军在前线设置了三道防线,打了三个月才勉强能够冲击到俄罗斯第一道防线,而在这三个月的过程中,乌军阵亡人数已经超过6.6万人,想要继续突破俄军后续防线势必要付出更加惨烈的代价。
根据顿涅斯克地区官员的表示,从俄乌战争至今,在不包括失踪人员的情况下,乌克兰已经损失超过50万名军人,可以说乌克兰已在这场战争中丧失大量有生力量,是否还有能力继续突破已成未知数。
但是乌克兰又不能不继续打,一方面乌克兰的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几乎全部来自于美西方支援,如果乌军不在战场上表现出更为强硬的态度和进攻意愿,将会导致美西方国家对乌援助降低,尤其是在北约国家军火库已经面临枯竭的情况下,继续对乌援助几乎全靠一口气撑着。
另一方面,乌克兰究竟打还是不打是美国说了算,只要美国说给乌克兰“断粮”,马上就可以促成俄乌之间的停战,之后通过各方斡旋促成俄乌和谈。但是美国现阶段是不希望俄乌战争彻底停止的,消耗俄罗斯是美国的长期战略,另一个美国在面对金融系统性风险以及经济问题的情况下,依旧需要通过一场战争来持续给欧洲放血,让美国薅羊毛。所以在多方利益和得失的衡量之下,俄乌战争只会朝着长期化的方向发展。
另外,明年是美国的大选年,拜登想要在明年谋求连任已经人尽皆知。但问题在于俄乌战争的过热以及美国通胀以及经济的不景气,很容易成为竞争对手特朗普攻击他的把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拜登政府虽然不允许俄乌战争草草收场,但最起码在选举的那段时间里维持低热度状态,这有益于拜登的竞选。
另一方面在过去一年半时间里,美西方对乌克兰的输血也确实很猛,以至于北约国家内部的军火储备已经见底,6月北约就表示部分成员国弹药库存已经耗尽,英国媒体更是爆出英军弹药库存最少需要10年才能恢复到可接受水平。
俄外长
所以在俄乌战争问题上,美国的态度是在短期内维持一种低烈度的状态,这时候中国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众所周知,中国一直希望俄乌战争能够政治解决,但美国不希望以和谈结尾,甚至布林肯一度强调呼吁停火是“卑劣的圈套”。
在以上两种因素的加持之下,美国似乎愿意向前走一步,希望俄乌战争朝着短期低烈度的方向发展,而化解俄乌冲突是我国所希望的,所以在这次王毅与拉夫罗夫的会谈中,肯定会涉及到这一点,甚至有可能推动俄乌战争走向停战,之后逐渐通过政治手段实现俄乌战争真正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