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讷生娃后生活贫困,希望父亲接济8000元,主席:给李敏也寄8000

览特评历史 2023-10-08 11:58:02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 关注 ”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2年某日,时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的张耀祠手上拿着一封信和一张批条,行色匆匆地来到了毛主席的办公室。

张耀祠

他将手中的信和批条递给了毛主席,毛主席看到信封上的字,顿时欢喜起来,他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信。

不到两分钟,张耀祠看见毛主席的脸色明显冷了下来,他小心翼翼地说:

“主席,批条我写好了,您批一下吧。”

毛主席并未立即回答他,他只呆呆地看着信中的内容,信上的字仿佛刺痛了他的双眼,许久后,毛主席才长叹一口气,说道:

“不用批了,你说该给多少?”

张耀祠思考了一下,回复道:

“这次确实比较困难,给个几千吧?”

毛主席点点头,说:

“那给个8000块吧,就从我的稿费里扣。”

张耀祠闻言转身去安排,没走几步又被毛主席叫住:

“等等,给李敏也寄8000块过去。”

等张耀祠离开后,毛主席又拿起了那封信看了起来,他不禁又叹了一口气,眼眶含泪,心想如果当时对那场婚事再多多考虑,是不是结局会好一点?

这封信是谁写的?谁能让毛主席给这么多钱?

“大娃娃”和“小爸爸”

给毛主席写这封信的不是别人,正是毛主席女儿,也是他最小的孩子——李讷。

李讷

1972年,李讷刚从短暂又痛苦的婚姻中脱离出来,还带着一岁的儿子,生活得十分艰难,实在入不敷出难以支撑了。

她也不好意思告诉毛主席,便向从小看着她长大的张叔叔求援。

张耀祠怎么会瞒着毛主席,不告诉他小女儿的近况?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毛主席看着从小宠爱长大的女儿,如今过得如此落魄,十分后悔当时没帮她多把把关,或许就能帮她远离这场不幸的婚姻,现在也就不会那么艰难了,也许就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了。

在毛主席的几个子女中,李讷是唯一一个在他身边长大成人的孩子,也是给毛主席带来最多天伦之乐的孩子。

1940年8月,在延安的一个窑洞里,47岁的毛泽东中年得女,毛主席亲自给孩子取名字,叫“李讷”,姓氏用了他的化名“李得胜”的“李”。

毛主席和李讷

小女儿的到来让毛主席的心柔软了一大半,因为在他大半生的革命生涯中,他四处奔波,历遍了艰难险阻。

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他的子女们从小都寄养在别处,父子父女亲情并不能朝朝暮暮地维系,现在李讷出生了,他多想这个可爱的女娃留在他的身边。

经过和李讷母亲的商量后,他们决定将李讷留下,亲自带在身边抚养,从此毛主席的身边多了一个小天使。

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天真懵懂到知书达理,李讷在毛主席的身边度过了完整的童年,获得了最多的父爱。

那个时候毛主席经常吃完晚饭后就牵着李讷在花园散步,李讷小小的手只能握得住毛主席的一两根手指头,他们大手牵小手漫步走着,毛主席给小李讷讲故事,逗得她咯咯笑,旁人看到父女孺慕的景象,都会心一笑。

李讷是毛主席的开心果,也是他的小棉袄,每当毛主席工作起来废寝忘食的时候,大家就会把李讷送进他的办公室。

看到女儿来了,毛主席就会放下手中的工作,陪女儿玩一会儿说说话,带她去吃东西,这样毛主席也得到了休息。

李讷在7岁以前一直跟在父母的身边,直接能够获得毛主席的亲自教导,毛主席经常寓教于乐,给李讷讲故事的时候,会教导她学术知识,也会告诫人生道理。

毛主席也会和李讷在院子里“疯跑”,带着她和小伙伴一起玩老鹰捉小鸡、过家家等游戏,锻炼身体。

在毛主席身边长大的李讷,活泼聪明自信大方,拥有着这个年纪孩子所没有的胆识胆魄。

1947年解放战争时,毛主席使了一出“空城计”诱敌深入延安,完成所有部署后,最后才撤离延安。

飞机轰炸、地雷响炮声声不绝,李讷并没有被吓到,跟着父亲撤离,跋山涉水一路奔波,不哭不闹十分乖巧,让毛主席心生骄傲的同时又心疼女儿的懂事。

青春少女和暮年爸爸的信件往来

建国后,一直在家庭教师的教导下的李讷,隐瞒身份进入到小学学习,李讷在小学发生过一件趣事,后来还被改编到了电影里。

李讷在音乐课上学习唱歌的时候,老师教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自小在毛主席身边长大的她,立即发现了歌词的错误。

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现在的中国是“新中国”,应该加个“新”字,而老师同学并不赞同她的说法,李讷坚持己见,老师只能请家长,而后毛主席来到学校解释,老师才发现李讷的父亲原来是毛主席。

由此可见李讷从小就十分有主见,心志坚定,一旦是自己认定的事情,她不会轻易地放弃。

1953年,李讷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师大附中,每到周末才能回家,学业繁忙之时,甚至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

这也是李讷第一次自己一个人生活在家庭之外的地方,所以她十分思念自己的父亲,毛主席也很记挂着他的“大娃娃”。

毛主席生日快到了,李讷想动手给父亲做一个手工的小礼物,她先是绣了一块手帕,可不熟悉针线的她绣得很慢,毛主席生日都过了她还没绣好。

于是李讷很是懊恼,重新做了一个书签,写了一封信给爸爸寄去表示抱歉。

在信中,李讷言辞恳切,先是抱歉自己没能及时将礼物送到,然后又是调皮地“猜”爸爸不会生气,最后送上新礼物的时候,向爸爸表示了真挚的祝福:

“希望我最亲的小爸爸永远年轻、乐观,我永远热烈地爱着您。”

毛主席看到这封信,平日里繁忙工作带来的高压情绪,都在一瞬间缓解了,心灵得到了慰藉。

他也经常给李讷回信,关心她的身体状况和学业。

李讷因为急性阑尾炎动手术,后来又因为感染发高烧,缠绵病榻,被工作缠身的毛主席不能时时陪伴,只能写着一封又一封的信,安慰鼓励李讷。

李讷身体痊愈后,趁着放假毛主席就带着她去江河游泳,父女俩乘风破浪,“会当击水三千里”。

李讷也从中学到了父亲勇敢面对惊涛骇浪的人生信条,让她以后在面对人生苦难的时候也能砥砺前进。

女儿婚事不顺父亲忧心万分

李讷坚韧不拔,心志坚定的个性像足了毛主席,为人也不骄躁,不搞特殊,受到毛主席殷切教导的她成绩优秀,顺利考进了北京大学就读历史专业。

毕业后被分配到《解放军报》当编辑,继承了父亲优秀的文笔,一步步稳扎稳打,26岁就成为了总编辑。

就是这样的李讷,在婚姻一事上却十分坎坷,但只要是李讷认定的事情,她都十分坚持自己的意见,在择偶方面上也是,这就和母亲引发了一场不小的矛盾。

1970年,李讷被毛主席送到了井冈山的五七干校劳动锻炼,大家都不知道李讷的身份。

这时的她已经年满30岁了,毛主席夫妇为李讷的婚事操心不已。

但毛主席并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和高干子女结婚,他更希望李讷能够找到一个工农阶级踏实能干的优秀男孩。

大家为李讷介绍了几个优秀的男士,她都不大满意,她更想找一个活泼开朗的人,能够和内敛的自己互补,就这样,办公厅的服务员小徐走进了她的视线。

小徐性格阳光,开朗大方,他看见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的李讷很是“孤单”的样子,于是有活动便叫上她,时不时邀请她去打球,在干农活的时候凑到她身边,陪她说话解闷。

久而久之,两个年轻人之间产生了感情。

小徐来自东北,长得高大帅气,而且性格活泼,经常能逗得李讷开心,两人的感情很好,按理说应该是佳偶天成,但李讷的母亲并不满意。

她认为女儿应该找一个身份更好的人,更年轻有为的人,而不是一个普通的服务员。

李讷和母亲大吵一架,谁也不让谁,李讷坚持要嫁给小徐,母亲坚决反对,无奈之下,李讷只能写下一封信,在信中介绍了小徐,寄给了毛主席,希望能得到父亲的同意。

李敏和李讷

毛主席早就从李讷母亲那里知道了这件事,如今女儿又写信过来,他拿着信看了又看,希望能从女儿的只言片语中看清楚小徐的为人。

但他也知道,如今的女儿沉浸在爱情之中,她口中的小徐或许带着滤镜,至于李讷母亲说的“二人身份不配”,毛主席并不赞同,他本身就不希望李讷和高干子弟结婚,搞身份阶级也是不对的。

小徐是一个服务员,没有上过大学,和李讷的感情很好,李讷非常喜欢他,见到他总是开心地笑,小徐为人也勤快,热爱劳动,家中的政治背景都很可靠。

毛主席想着,小徐踏实能干,对女儿好,那就够了,于是他在李讷的信中批复了“同意”二字,同意了李讷的婚事。

毛主席同意后,李讷母亲也不好再说什么,于是婚事就这样定了下来,李讷和小徐在五七干校的平房里举行了婚礼。

毛主席因为工作不能到场,便派人给李讷送去了新婚礼物,一整套共有39本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希望夫妇俩能够好好学习。

结婚后的李讷夫妇继续在五七干校劳动,一年后李讷生下了一个儿子,一家人过了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如果日子能这么一直过下去就好了。

李讷从小被毛主席养在身边,又是北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受过高等教育的她喜欢古典文学、历史文献,有时候捧着书一读就是一天。

但丈夫没什么文化,不能和她谈论“阳春白雪”,历史典故更是一窍不通,更别说两人迥异的人生经历了,渐渐地夫妇俩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

夫妻俩有了嫌隙,李讷母亲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她开始干扰起两人的生活,想让他们分开。

江青

在母亲的“助推”下,李讷和丈夫思想差距越拉越大,矛盾越来越深,李讷母亲更是动用了一些关系,将小徐“推荐”到一个学院读书,让两人分居两地。

分居一段时间后,李讷和小徐感情彻底破裂,然后他们就去办了离婚手续,儿子归李讷抚养。

就这样李讷成为了单亲妈妈,带着儿子从五七干校回了北京。

那时正好是时局最动荡的时候,李讷不愿意卷入这场风波,再加上离婚的事情,她和母亲的关系陷入了僵局。

离婚后的李讷生活越发艰苦,她带着儿子住在一间小房子里,靠着微薄的工资生活,任何事情都是亲力亲为去做,拉板车买菜、买煤球,给儿子买奶粉,为他请保姆,生活得十分困难。

她不想求助父亲,怕父亲对她失望,于是只能求助张耀祠,她的张叔叔。

毛主席知道女儿的困境后,立马掏出自己的积蓄寄给她,同时还寄了一笔钱给李讷的姐姐李敏,不久后又寄了两笔钱,一笔给李讷母亲,一笔给贺子珍。

这笔钱让李讷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但李讷被伤透的心还需要时间去治愈。

她带着儿子生活了多年后,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和妻子韩桂馨,不忍李讷孤寡一人,有意为她介绍对象。

但经历了父亲去世,母亲入狱的变故,李讷的精神状态很憔悴,再加上母亲的事牵连了她,她也不太好再找良缘。

但李银桥夫妇安慰着李讷,给她介绍了一位大她13岁的军区参谋长王景清。

王景清年纪大过李讷,是一位思想成熟温柔体贴的男士,两人的文化水平差不多,很快就聊到了一起。

1985年李讷和王景清结婚,这一次的婚姻抚平了李讷的心,也让她后半辈子有了幸福的归宿,如果她的“小爸爸”在天之灵看到女儿如此幸福,想必九泉之下也有安慰了。

2 阅读:142
览特评历史

览特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