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颗禅心
是清凉月,也是红灯笼
是超然于世,也是温暖慈悲

今晚茶会的主题是“温暖人间”,布了一张红茶席,挂了许多红灯笼,营造的氛围很温暖。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一颗温暖的心。
温暖的心是什么样?宋代本权禅师偈曰:“吾心似灯笼,点火内外红。有物堪比伦,来朝日出东。”他之所以这么写,是基于唐代寒山禅师的另一首偈颂:“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诗中,禅师以秋月表达了自己悟道的心境。无云夜空中,秋月就像一潭清澈的水,无比皎洁。这样的清净心,没什么可以形容,更无法向人述说,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虽然不能说,禅师还是用前两句,比喻了心的两个特质:一是空,如虚空般空旷;一是明,如碧潭般清澈。

我在引导禅修时,也常常让大家去体会,觉知、清明的心是什么样的。它是无限的宽广、开阔、明净。就像清澈的水,其中出现任何东西,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清净心也是同样,一切念头的生灭、来去,都能了了分明,纤毫毕现。
所以禅修并不是追求无念,而是保持觉知。没有念头时,知道没有念头;有念头时,知道念头出现。功夫纯熟的话,哪怕日理万机,内心依然可以保持清明。
寒山禅师在诗中表达了修行的悟境,但从大乘角度看,似乎有些偏冷,所以本权禅师从另一个角度作了回应,以灯笼对秋月,以内外红对清皎洁,更侧重对众生的慈心和担当。两首诗的不同视角,正体现了自利利他的大乘精神。

所以我们修习禅茶时,不仅要碧潭清皎洁,还要点火内外红。首先,通过禅茶开启内在觉知、清明的心;进一步,以禅茶为方便,利益无量众生。或者说,自己修行时,可以似秋月,似碧潭;利益众生时,就要把心变成照亮自他的灯笼。
灯笼靠什么才能点火内外红?就是靠慈心。在我们的初级慈心修行中,要对一切众生发起由衷的祝愿,祝愿每个人都能“无敌意,无危险,无精神的痛苦,无身体的痛苦”,祝愿每个人都能保持快乐。
大家不要小看这四句话。如果仅仅按经文来念,那很简单,每个人都会。但真正把这些话变成发自内心的愿望,遍及一切众生,没有亲疏、爱憎之别,那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凡夫心是有分别的,非常狭隘,必须通过缘起的思维,才能把众生纳入心中,真诚地祝愿他们。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和慈悲,是无法建立这一愿望的。做到这点,慈心的修行就进了一大步。
摘自《盘坐、呼吸对禅修的意义》作者:济群法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