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本草纲目》第四集——黄芪的故事

一千零一故事君 2025-03-27 21:12:40

每一味中药故事都令人期待,皆因这些故事让我们忆起,原来这世界上除了人事外还有许多惊喜的遇见,它们亦如我们一样一日二十四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经历春去冬来,沧海桑田存在于这烟火人间,难能可贵的是它们的存在皆为治愈、成全、利他,或者说它们比我们更接近于“道”。日新月异,变幻万千,传承千年,它们的故事,重现于世,让我们对这烟火人间重新认识,重新理解,重新感动,重新热爱,重新珍惜。就如今天华妈妈给大家讲的这味中药,它名为“黄芪”,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名“王孙”。

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黄芪”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位大将军带兵征战蛮族,战败之后只得带着伤重残兵藏匿在一片林子里,为了防敌人乘胜追击,暴露行迹,只得弃马慢行。大将军牵着自己的爱马走到一旁,从灌木丛中摘了些青草喂马,然后卸下马鞍,轻抚马褐色的鬓毛,眼中含泪对它说:“如今前是迷路,后有追兵,而粮药将尽,将士们都满身是伤,气力大损,只能且藏且行,我们能否走出这片丛林皆看天意。好伙计,你走吧!”说罢,拍了拍马:“走远点,好好活。”

送走爱马,将军带着残兵艰难地又走了一段路,依旧没发现村落人家,这林子好似深不可测,无奈天色已暗,只得搭把柴生火让大家就地休息过夜。

大将军刚靠在一棵树边坐下就感到撕裂疼痛,只见肩部和小腿的创口又渗出脓血,他卸下铠甲扯了一块布条在伤口上用力扎紧。就在这时,林中有位身着褐色布衣的少年朝他走了过来。将军连忙拿起一旁的剑。只见少年连忙说:“先生莫慌,我是近村的郎中来林中采药,见这边有火就走了过来。”

将军看清楚少年手中只拿着枝叶,满眼赤诚、纯善,又将剑放在一旁。褐衣少年走近又道:“见先生伤口渗脓血,有溃烂之势。”说着他拿出一条带着枝叶的根交给将军说:“嚼服此根或有所助。”将军刚接过草根,少年忽然如雾般消失了,只闻少年的声音从林间传来:“望战事早平,四海安宁。”

将军想这莫不是遇上神仙了,赶忙问道:“神仙,你还没告诉我这药去何处寻。”少年的声音又从林中传来:“战马所行之途皆可寻……”

将军正欲起身感谢却发现天已蒙蒙亮,原来是梦一场。将军拿起剑却看见身旁有一根褐色长根连枝带叶如梦中少年所赠一样,他拿起长根一时不知是梦是醒,不由折断咬了一节嚼,淡淡的豆香,微微的甘甜。

次日,他发觉原本满溢脓血的伤口竟然开始愈合结疤了。将军赶紧让士兵们根据此枝叶沿着马蹄印寻找,果然马蹄印周遭皆能寻得,不多久已收获颇丰。将军将其根分给伤兵,让他们一起嚼服,每两日大家的伤口都愈合了,不仅如此,还感到全身气力无穷。于是,将军重整旗鼓带着将士们再战蛮族大胜,凯旋而归。

后来,这神奇的草根救将军的故事传遍宫廷民间,因这位将军本是王孙,所以大家都以“王孙”代指将军带回来的那神奇的草根。王维著名的诗:“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王孙”说的就是这神奇的草根,黄芪……

黄芪生于谷。《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据传,这神奇的草根是大将军那褐马所化,忠贞不二,生生世世只为守护它的将军,因而它常现于战马所经之土,有“补气固表,解毒排脓,敛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再后来,黄芪作为上品被载入《神农本草经》:“黄耆,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大风,痢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一名戴糁。”

后《本草纲目》亦奉其为上品并加以补充:“药用部位:根。黄芪,别名棉芪、黄耆、独椹、蜀脂、百本、百药棉、黄参等。味甘,性微温。时珍曰:‘耆,长也。黄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药性甘,微温,归脾、肺经。’ 张元素曰:‘黄芪味甘,性温或平,气薄味厚,可升可降,属阴中阳药,入手足太阴经,又入手少阳足少阴命门’ 。”

乍看之下挺复杂,简言之黄芪最主要的功效就是三大类:第一大作用是“补气之长”,补气升阳,益卫固表,黄芪根是黄色的出于“土”,味道微甘甜,甘甜入脾脏,《黄帝内经》认为“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火生土,我们常说“心火,心火”就是心脏属“火”“土”就是脾脏,黄芪通过补充脾脏的气,也就是增加“脾气”反过来给心脏增加力量和能源。心脏是我们最重要的血液循环系统,脾气强就会让“心气”也强,因而黄芪还有强心,补血,安神的作用。

第二大作用是“利水消肿”,脾脏属于“土”,肾脏属于“水”,土能“调节”水。因而黄芪通过脾脏可以影响到肾脏,就如自然界天气通过气象,气温高,地上水汽就散发排泄,气温改变了,湿度改变了,生态跟着改变,温度高了,水散发了,有些地上的细菌就消亡了。所以促进人体水的散发,浊水排了,肿就消了。

第三大作用是“疮家圣品”,治痈疽、久败疮,人体六腑是运化排泄的,黄芪能通过脾气促进水的散发,因而能够帮助创口的脓液排泄,“脾气”强五脏能更好地将营养转化为人体需要的精血,“脾气”强又能促进“六腑”工作促进排泄,如此人体循环正常,免疫力就增加,创口就容易愈合。所以黄芪常参与的经方都以“温经补益”“安神”“止血”为主。

如《医宗金鉴》中的“保元汤”“圣愈汤”“黄芪当归汤”,《金匮要略》中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中的“人参养荣汤”,《十药神书》中的“举元煎”,《丹溪心法》中的“玉屏风散”这些都是增益气血,温补脾脏,治精神倦怠,少气懒言,不思饮食,面色苍白这类。

如《千金要方》中的“孔圣枕中丹”,《丹溪心法》中的“养心汤”这些都是补气养血,宁心安神,心虚血少,心失所养,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气短自汗,精神倦怠的。又如《太平圣惠方》中的“地榆散”,就是治疗清热理气,行瘀止血的方剂。治,痔疮肿痛,下血不止的。

到这里,我不由又想起了忠贞守候将军的那褐马,顿感荡气回肠。

怎么样?故事听到这,是否又想起了那忠贞守候将军的褐马,顿感荡气回肠。是否感觉,黄芪已入心,深爱犹不知?热爱户外的朋友,哪天在山野得缘遇到一株黄芪,记得合影留念。

据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才能换来今生擦肩而过,说不准你就是它等候的人呢!

来,华妈妈现在就带大家去找黄芪……

中药之讲究,真、正、纯,方才能见真效。今天,华妈妈带大家到一个值得信任的百年中华老字号去遇见黄芪,这个老字号是1669年(清康熙八年)在北京创立,创始人乐显扬认为“可以养生、可以济人者, 惟医药为最”,又以《周易》“同人卦”天火同人,象征同类会聚、齐心无私、协力经营共同事业,因此卦辞曰“亨”,即通达顺利;汉黄石公《素书 • 安礼》“同仁”一词,指同行仁德者;韩愈《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用“同仁”一词,取一视同仁之意。乐显扬融合上述三意,以“同仁”二字命为堂名——“同仁堂”。

1723年(清雍正元年),雍正皇帝御批同仁堂供御药。在整个清朝时期,享有连续188年供御药殊荣的民间药铺只有同仁堂一家。从创立至今300多年来,一直秉承“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在没有监管、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在中成药炮制的过程中依然要凭良心,自觉做到药材地道、斤两足称、制作遵法,即‘人在做,天在看’)。”的祖训,恪守“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使命。

好,到了,就是这里。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同仁堂采买一些黄芪回家吧!

黄芪的故事,华妈妈今天就给大家说到这。记住,黄芪虽好,亦是一味药,它的使命是治愈,所以不适合当食物或代饮品长期食用。

喜爱黄芪的朋友可以用一个玻璃瓶装一些黄芪放在自己常坐的桌上或送一瓶给你想守护的“英雄”,感受黄芪的灵气忠义,品味黄芪的智慧。

【号外】

切记:对于豆科过敏的人群,本身存在实热虚热如便秘,口舌生疮,口苦、舌苔黄腻、身体困重,潮热盗汗的人群,感冒发烧,咽喉炎等急性炎症期间,女性经期,高血压人群,自身免疫性疾病人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作者 | 周君君

下期预告:

《本草纲目》第四味中草药故事——丹参的故事

从今天起,华妈妈每天给你们讲一个中草药的故事。我们开始讲《本草纲目》第四味中草药——丹参的故事。

准备好了吗?开始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