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岁时初冬的早晨,醒来看到后墙上的挂钟,立刻起床穿衣服,妈妈带着一身热气从厨房里出来,说给你蒸了鸡蛋羹,吃了再去。
我摇摇头,说了一声要迟到了,顶着蒙蒙的薄雾匆匆往学校赶去。到了学校门口,另一位同学和两位老师也刚刚到了。今天要去镇上的中学参加抽考,两位老师分别用自行车带着我和另外一位同学往镇上出发。我坐在老师的车后座上,只觉得身上越来越冷,尤其是手,因为手扶着老师的冰凉的车后座,如果不扶的话,路上太颠簸了,怕一不小心掉下来。老师大概也察觉到了我有些冷,让我拽着他的衣服,我拽着他的衣服后感觉两只手稍微暖和一会儿,但还是冷。
老家的冬天另外一位同学,大概是和我一样,有时两辆车子并排,我看到他在车后座上缩成一团。车子走到镇上的十字街头,一阵喧闹和香味同时飘了过来,循声望去,十字街头灯火闪烁,烟雾朦胧,人影幢幢。走进了才发现,这里原来是在卖早点,这些大多是卖给早起抢摊位出生意的商贩们,也有镇上的人早上过来吃早饭。只是那时从未在这个时候来过街上,不知道是卖早点的,就知道几个大锅里热气腾腾,人们有的站着,有的坐在桌子前,吃着,喝着。两位老师同时停下车子,回头问我们饿不饿。其实闻到香味的时候,肚子里就有点叽里咕噜了,但我们还是很坚持的说,不饿,在家里吃过了。
我往人群中走去,就看到了桌子上摆着的家乡特有的装着胡辣汤的大桶,一勺鲜香的胡辣汤正从桶里盛出来。我立刻喊道,我要一碗。很快,满满一碗胡辣汤端到了我的面前,熟悉的大瓷碗,熟悉的又宽又扁的勺子(调羹),这些,都是老家才有的。黏稠的深棕色的汤,面筋块、人造肉、木耳、海带、金针菜(干黄花菜)······小时候能吃到的胡辣汤的食材一样不少,而且最后滴上的那几滴香油也是老家香油才有的味道。
老家的胡辣汤那碗胡辣汤所用的碗,也是老家以前很大的老瓷碗,我是结结实实喝了一大碗。一碗胡辣汤喝完,就觉得肚子很充实,身上慢慢就暖和了,再次走在寒风中,并不觉得冷了。后来,在老家喝过一些知名品牌的胡辣汤,在北京喝过暖壶里带过来的胡辣汤,但都没有那天清晨车站外的那碗胡辣汤好喝。因为那一次,是第一次距离家乡那么远,第一次离家时间那么久之后的回家。—03—锅台上的糊涂汤三十几岁那年,也就是疫情之后两年半没有回家的那年,原以为很久了,忽然想起就是去年夏天,为了更准确,我翻了一下朋友圈,的确就是去年夏天。
多少次风雨无阻、日夜兼程走过的黄河大桥
也因为经常偷偷回家,以至于有一次在车上跟我外甥通话,外甥就告诉他妈妈,说我小姨要回来了,我听见车子呼呼的声音,肯定在高速上······记得有一次,我提前悄悄告诉了大姐。快到家时,我问麦爸,你确定不告诉家里人,他说,都快到家了,你说吧。然后我就打我姐的电话(当然是提前告诉我姐,让她装作刚知道的样子),这时看看麦爸同学,明显是给了大家惊喜的得意样子,总觉得大家都稀罕他,o(* ̄︶ ̄*)o,现在是稀罕他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