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零零后女孩被富养,16岁不会穿衣吃饭就会购物,如今怎样了

森阳聊历史 2023-01-16 05:03:02

文|枫韵

偶尔从网上看到一个视频,视频中,两个孩子正在大打出手。其中的女孩,明显高出男孩半头。

面对节节败退的男孩,女孩没有丝毫“穷寇勿追”的意思。尤其是看到男孩还试图反击她,女孩的气更大了,揪着男孩的衣服,不依不饶地捶打他。

如果不是女孩的母亲急忙阻拦,并且拉住疯狂出击的女孩,小男孩大概率会被打得鼻青脸肿。

被母亲紧紧拉住的女孩,面对委屈大哭的小男孩,脸上不但没有负疚之色,还因为无法发泄自己的怒气,而歇斯底里地哭闹起来。

看到她这个样子,母亲虽然将她抱在了怀里,心里却五味杂陈:本来给她最好的生活条件,是想让她感到幸福,让她成长为一个阳光女孩。

如今她怎么变得这么不可理喻,“难道女孩要富养的理念,不是这样的吗?”

两个打斗的孩子,是一奶同胞。女孩是姐姐,比弟弟大几岁,叫刘思琦。2001年2月19日,出生在辽宁盘锦。

作为刘家的头胎独生女,父母的珍爱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因为生意正在上升期,忙着做买卖的夫妻,谁也没有功夫陪伴宝贝女儿。

不过为了弥补这份欠缺,父母将家里的亲戚都请来了。

这是一个阵仗恢宏的保障队伍:叔父负责保镖兼司机,姑姑和姨妈,就专职照顾刘思琦的日常琐碎。

吃穿住行,一应事物都有充足的票子做后盾。

刘思琦的锦衣玉食,贯穿了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也造就了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行事飞扬跋扈的性格。

因为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刘思琦长到十六岁,属于自己的事情很少主动做。

穿衣服,姑姑从头到脚全程料理;吃饭,姨妈端到嘴边,刘思琦只管张口就行。

绕是这样,刘思琦还是觉得日子过得没有意思,于是花钱,便成了她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事情。

大到上万元的奢侈品,小到地摊上看上眼的小玩具,想要就买。衣服要新潮,要出彩,至于价钱,那可不是刘思琦考虑的事。

逛一次商场,刘思琦看上眼的东西太多了。钱包里的红票子,犹如中了磁性的飞镖,嗖嗖地,一会功夫,三五万的数字,就成了过去时。

小丫头不知道钱来的不易,只知道花的时候,一张张甩票子的感觉挺爽。

花钱花到手软的刘思琦,想事也想的天马行空。

一次心血来潮,她竟要自己创业,实践一下挣钱的乐趣。

刘思琦怂恿舅舅和她一起“泛舟商海”,看着小丫头那信心满满的样子,父亲笑了。他对愁肠百结蹿上脑门子的舅舅说:“你就带她去吧,管她干什么,只要看着别把你们俩赔进去就行。”

就这样,同样年轻气盛的舅舅,带着踌躇满志的外甥女,豪迈出征了。

第一笔买卖,和电子产品打了个擦边球。两个人弄了一批手机壳,开着宾利车跑去市场打地摊。

哪知,做买卖可不像逛市场那么容易。两个人在市场蹲了很久,进货价七八十元的手机壳,摆在豪车的后备箱里,少有人问津。

面对这种萧条,刘思琦闷头想了一会,突然拿起笔在一块纸板上,写了几句广告词。

广告一挂出去,生意立刻火了,甥舅两人,很快就以两块钱一个的价码,将手机壳兜售一空。

看着手里的百十来块钱,刘思琦很佩服自己的决断能力,觉得应该替自己庆祝一下。于是她便带着舅舅,来到烧烤摊,将到手的货款,悉数换了烤串。

任意妄为,花钱大手大脚,虽然已经超出了正常孩子的作为,但是刘思琦的父母,却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他们错误地理解了“女孩富养”的意义,觉得给女儿营造富足的生活条件,即让女儿衣食无忧,又能培养女儿高品质的行为做派。

直到有一天看到女儿坐在饭桌边,心安理得接受姨妈喂饭时,刘妈妈的心里,不由紧了一下:“女儿十六了,毫无违和感的等着喂饭,这还是一个正常孩子吗?”

尤其是看到刘思琦跟弟弟干仗,丝毫不手软的行为,母亲感到极其震撼。按照正常的家庭关系来讲,作为比弟弟大好几岁的姐姐,对弟弟是应该怜爱的。

“这富养出来的女儿,咋像一个行走江湖的小霸王呢?!”

刘思琦的父母,重新审视了自己在教育方面的缺憾。他们认识到,以为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就是对孩子爱的做法,是会害了孩子的。

爱孩子,不光要让她享受面包的香甜,还要给她尝试苦咖啡的味道。

事情很凑巧,就在刘思琦的父母,为如何让刘思琦,成长为一个明事理,懂感恩的孩子而犯愁时,湖南卫视开启了一档“换位人生,重塑三观”的真人秀节目。

父母为刘思琦报了名,让她加入了《变形记》节目的体验活动。

一直生活在蜜罐子里的刘思琦,要独自一人,到一个地处大山深处的农村,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父母对于将女儿放在这种环境中,心中即充满了不舍,也抱有了极大的希望。

他们殷切地等待着,女儿能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来没有单独出远门的刘思琦,把一切都想象的很美好。

可是,当她带着父母精心准备的一大堆行李箱,跟随节目组,到达贵州的预定地点之后,出乎意料的考验,让刘思琦直接崩溃了。

面对所有参与《变形》计划的人,节目组宣布了一项规定:要交出电子产品和兜里的钱。生活用品除了日常必须,其余都不能带到山里去,包括刘思琦最爱的化妆品。

不准用化妆品,这个规矩可是触碰了刘思琦的底线。刘思琦的爱美之心,可是超出同龄女孩的程度的。

为了一款与明星等同的发型,刘思琦会让叔叔开着车,跑出好几百里,花上几万块,眼睛都不待眨一下地。

如今连化妆的权利也要剥夺,“太过分了!”

面对节目组老师的要求,刘思琦赌气要退出节目,坐在行李箱上不走了。

老师不急不恼地告诉她:“你的父母已经和节目组签了合同,所以你不能半路退出。在合同上,所有条款,都写的清清楚楚,你只能照做。”

刘思琦嘟着嘴,不吱声,也不动窝。她觉得在家里,只要她和父母耍娇,事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

领队老师招了招手,人们都回到到车里,他自己则蹲在一旁,默默地陪伴刘思琦。

这种无声的抗衡,终于让刘思琦懂得了,社会上规则,和家里的规则是不一样的。

虽然还在赌气,刘思琦还是将化妆品都掏了出来。

下一步要投奔的新家,在大山里面。和她一起的,还有一个男孩。他们跟着节目组的老师,下了汽车,沿着山路徒步而去。

没有人帮助刘思琦拎行李。

拖着大包小包,走了一程的刘思琦,犯了小姐脾气。一甩手,将四个行李箱,都丢在了山路上。

迈过了任性的第一关,生活上的艰难和清苦,给刘思琦,升级了另一个关口的难度系数。

在家里的锦衣玉食,让刘思琦绞尽脑汁,也想象不出,农民的日子竟然这么贫穷。

“粗茶”没有,只有井水解渴;“淡饭”淡到一菜一饭,聊以饱腹即可。

这种考验,对于刘思琦来讲,可是地震般的认知颠覆。

好在新家的爸爸妈妈,都是淳朴善良的农民。家里唯一的一个小男孩,正在上小学,见刘思琦等人的到来,高兴地直追着她们喊哥姐。

为了让远道而来的城里孩子,能够安心住下来,农民爸妈竭尽全力,为她们提供最好的照顾。

令人欣喜的是,刘思琦虽然是在甜水里泡大的,但是生就的善良和爽气,让她很快接受了这个家的亲和质朴。

而另一个男孩的随后到来,让刘思琦,感受到了一个小哥哥的细心:他看到刘思琦由于把行李箱都丢掉了,没有洗漱用品,便拿出自己的那一份,分给了刘思琦。

三个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和一对新父母组建起来的家,充满了欢乐和热闹。刘思琦逐渐适应了,没有保姆照顾的日子。

尤其是新爸爸和小弟弟,听说刘思琦的行李都丢在了山路上,马上赶到山下去寻找。

经过一番波折,新爸爸在离家很远的村委会,将刘思琦的行李都找了回来。

这让刘思琦,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翻天覆地的新认识。

她逐渐懂得了,人世间,竟然还有一种关系,可称为亲人:那就是大山里的农民爸爸一家人。

这种变化,令远在老家,紧张兮兮地关注着女儿的父母,舒了一口长气。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个城里的孩子,对于新家的感受越来越亲切。尤其看到新爸爸,为了让儿子上学方便一些,特意修了一条通往山下的路,让他们明白了,父亲对孩子那份爱的深切。

新爸爸每天干完农活,就扛着锹镐,将山路一段段地修饰平整。他用一滴滴充满慈爱的汗水,为儿子的成长,铺就了一条安全的通途。

这种朴素的爱,感染了三个孩子,他们也主动加入到修路的工作中。

劳动锻炼了孩子们的体魄,也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更重要的是新家那种互相信任,互相挚爱的氛围,也熏陶了孩子们的内心。让这些平日里享美味,穿时尚。心中想的,是如何满足欲望的孩子们,知道了,关爱他人,也会带给自己更大的快乐。

刘思琦的变化,更是巨大。看到新妈妈下地干活,她也背上背篓,跟着妈妈来到山坡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十指沾了“阳春水”的刘思琦,生活自理能力全面提升。所有的变化,都让远在东北的父母,欣喜的不行。

更令人欣慰的是,新家朴实风格的熏染,极大地挖掘出了,刘思琦骨子里掩藏的善良秉性。

在帮助新爸爸修路时,刘思琦发现新爸爸的鞋子,已经破的不像样子了,她的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

谁知当她把这个想法,说给两个男孩时才知道,他们也有了一样的意思:给新爸爸买一双鞋。

想法倒是好的,但是三个人,几乎同时沮丧地拍了拍腰包。

钱被节目组“没收”了,他们已经成了“穷光蛋”。

好在小哥哥想到了一个主意:“听说村里正有人盖房子,在那里当小工,每天可以挣到五十元呢。”

另一个孩子高兴了,他兴奋地说:“咱们去工地,干一天,就可以给爸爸买鞋子了。不过......。”

他欲言又止地瞅了瞅刘思琦。

刘思琦立刻懂了他的意思,好胜心被激发出来了:“切,干就干,谁怕谁啊。明天就去。”

就这样,长到十六岁,都不知道钱是怎么来的刘思琦,为了五十元钱,变成了施功场地的小杂役。

终归是女孩子,力气小又没有经验,干了半天,就累得腰酸背痛。推砖头时,脚下一滑,竟然摔倒在水泥堆里了。

旁边的人急忙将她拉起来。

看着这个原本白白净净的小姑娘,一脸灰尘暴土,两个男孩子不由得大笑起来。

一天下来,三个小家伙挣到了人生第一笔,用汗水换来的钱。也实现了他们,人生第一个美好的愿望:为新爸爸买了一双结实的鞋子。

手捧着孩子们送给自己的鞋子,这个淳朴厚道的农民,激动地将孩子们搂在了怀里。

三十天的变形计划,很快结束了。

通过这段时间农村生活的历练,刘思琦不但学会了,最起码的生活技能,也学会了爱。

当她以一个肤色健康,精气神迥然不同的模样,出现在家人面前时,父母心中的那份开心和感动,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

而刘思琦看到随父母一起,赶到贵州的大山里的弟弟,内心自然焕发出的手足情,让她一把将弟弟搂在了怀里。

弟弟不断叨咕着:“姐,我都想你了”的话语,平生第一次,唤起了刘思琦内心情感的波澜。她真切地体验到了,亲情真的好温馨。

没有离别便没有思念,没有设身处地的比较,便没有深入内心的感受。

大山里的家,让刘思琦体验了,亲人间无法替代的爱。一家人互相疼爱的关系,让刘思琦懂得了,爱是凝聚家人互相牵挂的水乳交融。

通过《变形记》的再雕琢,刘思琦终于成长为一个有个性,有主见,有一颗奋发向上之心的青年。

都说是“浪子回头金不换”,通过三十天的《变形》重塑,刘思琦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的道路,只能由自己选择,并坚定地走下去。

好在自小的富裕生活,也给了她完整的审美训练。而自幼充足的物资享受,也让她对时尚的品味,有了与生俱来的欣赏眼光。

刘思琦对服装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刘思琦奔赴法国,到那里开阔眼界,接纳服装设计的艺术教育。

自小的富养机制,造就了刘思琦的品鉴能力,使她对美的概念,有着与普通孩子不同的理解。

大都市的文明,沉淀了刘思琦的鉴赏力。两年多的刻苦学习和认真训练,指明了刘思琦自己,对服装艺术的追求方向。

二十岁学成回国的刘思琦,立即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

当年那个动辄与弟弟争斗,十几岁了,连最起码的生活技能,都不具备的小丫头,终于“变形”成功。在百花齐放的服装设计的道路上,成为了高手的角力者。

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过:“ 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

生养,很多情况下,是人生理需求的副产品。

养而不教,有朝一日,充斥在社会上的,就是一群歪瓜裂枣的社会渣滓。

好在刘思琦的母亲,及时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而且也坚决地改变了,对刘思琦爱的方式。成功地将一个“巨婴”,培养成了,具备一定社会功能的有用之才。

对女孩要富养,不仅仅要为她们,提供优质的生活条件,更要在她们的生长过程中,给以尽可能的亲情陪伴,和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的供给。

这样“富养”出来的孩子,才会成长为一个懂得感恩,懂得博爱,对社会有用的人。

.END.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0 阅读:28

森阳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