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多家银行不惜“打骨折”也要加速出清不良资产,其中尤以信用卡不良贷款为主,涉及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由民营企业发起的民生银行也加入这一行列,曾披露要转让超60亿元债权。
自2019年以来,民生银行的信用卡贷款增长较为有限,导致占贷款总额比例逐年下滑,去年上半年更是出现了同比下滑的现象。不过,公司信用卡的不良贷款率始终保持在高位,远远高于总体不良率,贷款质量亟待提升。

“甩卖”不良资产
近日,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公布了2025年1~5期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的转让公告,未偿本息总额合计6.38亿元,涉及资产3234笔、借款人2929户。

根据公告,民生银行上述转让的1~5期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的未偿本息总额分别为4332.99万元、1.93亿元、9939.03万元、6732.26万元、2.36亿元,拍卖起始价分别为395万元、1522万元、793万元、514万元、1890万元,分别相当于未偿本息的9.12%、7.9%、7.98%、7.63%、8.02%。
换句话讲,起拍价均不及未偿本息总额的十分之一,典型的“打骨折”,另外这些不良贷款均处于未起诉阶段。
今年2月20日,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公告称,拟以公开竞价方式批量转让信用卡不良债权,2025年第一批和第二批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债权金额分别为13.73亿元、46.55亿元,合计60.28亿元。

民生银行在招商公告中表示,该不良债权的债务人地区分布较广,其中华东、华南地区占比较大,未偿本金余额占比分别为18.76%、18.57%。债权本金余额在5万(含)以下占比较高。所有债权均无担保,为个人信用借款,已核销。民生银行强调,拟转让资产我中心均未发起诉讼,后续清收空间较大。
目前该公告已经被撤下。

进入2025年,全国多家银行加快转让不良资产,据银登中心数据,截至3月8日,共有8家商业银行挂牌转让26个信用卡不良贷款资产包,合计未偿本息规模已达277.7亿元。
其中交通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挂牌的信用卡未偿本息金额均超过60亿元,分别为68.24亿元、66.66亿元、66.2亿元。
2022年,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强调信用卡经营业务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严格执行信用卡资产质量分类标准和认定程序,全面准确及时反映资产风险状况。加强资产质量迁徙趋势分析,设定风险预警指标,持续有效识别、计量、监测、预警、防范和处置风险,准确掌握不良资产的规模和结构,按程序及时处置、核销。
这或许是银行开始加速出清不良资产的关键,另外,近年来个人不良贷款规模攀升明显,也让多家银行压力陡增。
信用卡不良率高企
1996年1月,民生银行在北京成立,是中国第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随后在2000年、2009年先后在上交所、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一家“A+H”的股份制银行。
2019年至2023年,民生银行的信用卡贷款总额略有波动,总体增长有限,分别为4458.81亿元、4623.09亿元、4720.77亿元、4627.88亿元、4879.73亿元,累计增加约421亿元,增幅9%。
2024年中报为4749.6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30.07亿元,降幅3%。
与此同时,信用卡贷款占公司贷款总额的比例呈现下滑态势,从12.78%下滑至11.13%,去年中报进一步下滑至10.74%。
实际上,公司的信用卡中心员工数量总体呈现下滑态势,2020年至2024年中报,分别为8608人、8355人、8316人、8315人、8079人,累计减少529人,去年上半年较年初减少236人。

2024年以来,多家银行开启了节衣缩食,民生银行也不例外,2024年中报在职员工为63071人,较年初减少671人,这让公司业管及管理费同比有所减少,其中员工薪酬(包括董事薪酬)为122.43亿元,同比减少8.57亿元,降幅6.54%。
去年9月,路透社报道民生银行北京分行全面降薪,公司随后回应媒体称,传闻严重不实,已经向公安机关报警,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2019年至2023年,民生银行信用卡贷款的不良贷款呈现波动走势,总体上升,分别为110.57亿元、151.8亿元、139.24亿元、123.46亿元,145.31亿元,累计增加约35亿元,增幅约31%,其中2023年同比增长18%。
2024年中报,信用卡不良贷款进一步增长至153.88亿元,较初期增加8.57亿元,增幅约6%。
同时期,公司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常年保持在高位,分别为2.48%、3.28%、2.95%、2.67%、2.98%,去年上半年上升至3.24%,较公司总体不良率1.47%还要高上1.77个百分点。

显然,民生银行需要将更多心思放在信用卡贷款质量上面。另外,信用卡业务是投诉的重灾区,以2023年为例,公司共受理金融消费者投诉198,430件,其中信用卡投诉量占比65.82%,即约130,607件。
据黑猫投诉,截至3月14日,民生银行信用卡投诉量多达5933件,已完成3999件,投诉完成率约67%,需要更积极回应消费者诉求,投诉主要涉及年费、利息高等等。

除此之外,民生银行还需要加强对员工以及合作机构的管理。去年6月,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宁波分中心因外包合作机构管理薄弱;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被处以70万元罚款。
实际上,民生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情况也要引起关注。
从业绩看,民生银行近年来的零售业务发展情况并不乐观,具体来看,自2020年开始该业务的收入逐年递减,分别为711.81亿元、704.08亿元、649.92亿元、623.24亿元,累计减少89.24亿元,降幅约12%。
2024年上半年,公司零售业务实现收入299.76亿元,同比减少16.29亿元,降幅约5%。
同时期的利润波动较大,分别为218.05亿元、280.82亿元、230.3亿元、246.68亿元,去年上半年为77.28亿元,同比减少24.06亿元,降幅约24%。

纵观全局,民生银行近年来的业绩情况同样不是很乐观,其中营业收入已经连续三年下滑,净利润连续三年保持个位数增长,去年前三季度则录得营收、净利双降的成绩,同比分别下滑4%、9%至1016.6亿元、304.86亿元,何时改变现状暂且未知。
出清不良资产可以短暂改善公司资产质量,但长期来看,持续性加强贷款质量管理,才能够真正做到一劳永逸,推动业绩增长。
(短平快解读-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PS若稿件侵权或数据有误,请及时联系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