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的并发症会致命?提醒:除了疏通血管,这几个坏习惯也得改掉

桓玠阅览养护 2025-01-25 17:26:59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血栓是一种让人听着就害怕的疾病,很多人觉得它离自己很远,但实际上,它可能就在我们身边悄悄埋下“炸弹”。血栓的危险不仅仅在于它本身,而是它引发的一连串并发症,其中一些甚至会直接威胁生命。很多人或许觉得血栓形成后,只要疏通血管就万事大吉了,但其实,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坏习惯,往往才是血栓的“幕后推手”,我们必须警惕并及时改掉。

血栓的形成,是血液、血管和血流三者之间失衡的结果。简单来说,血液变得“粘稠”了,血流速度变慢了,或者血管壁受损了,就很容易促成血栓生成。一旦血栓形成,它会像堵塞的水管一样,阻碍血液流通。如果堵塞的地方是脑部,就可能引发脑梗;如果堵在心脏的血管,就可能诱发心梗;如果跑到肺部的动脉,大概率会形成致命的肺栓塞。这些并发症都不是小事,严重时可能在短时间内要人性命。

以肺栓塞为例,这是血栓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当血栓从下肢静脉脱落,随着血液流动跑到肺动脉,就会引发肺栓塞。这种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常常表现为突然胸痛、呼吸困难,甚至休克,如果没有及时救治,死亡率非常高。医学研究表明,肺栓塞的死亡率在急性期内可以高达30%以上,而经过及时治疗,死亡率可以降到10%以下。这个对比说明什么?血栓不是一成不变的“死局”,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

除了肺栓塞,脑梗也是血栓的另一个“杀手级”并发症。脑梗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很多患者即使幸运地保住了生命,也可能面临语言障碍、肢体瘫痪等后遗症,生活质量大打折扣。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200万人因脑卒中死亡,其中很大一部分与血栓有关。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群中尤为常见,但近年来,因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年轻化趋势也不容忽视。

谈到不良习惯,这里不得不提几个高危因素。长期久坐是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诱因。现代人工作节奏快,很多人一天到晚坐在电脑前,运动量严重不足。久坐会让下肢血液循环变慢,血液堆积在静脉,容易形成静脉血栓。尤其是长时间乘坐飞机、高铁或汽车时,腿部活动受限,血栓风险会进一步加大。因此,哪怕工作再忙,也要记得每隔一小时起来活动一下,哪怕是简单地走动几分钟,也能显著降低风险。

吸烟的人群同样是血栓的高危人群。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壁,使血小板更容易聚集,增加血栓形成的概率。研究发现,吸烟者患血栓性疾病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到4倍。再加上一些人同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风险会成倍增加。戒烟,是减少血栓风险的一个重要措施,远比吃保健品、打点滴之类的“偏方”来得靠谱。

除了吸烟,饮食习惯也是影响血栓的重要因素。高盐、高脂、高糖饮食会加剧血管损伤,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尤其是喜欢吃油炸食品、甜点或者重口味饮食的人,血栓风险会更高。相反,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可以帮助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动状态。鱼类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也有一定的抗凝作用,适量摄入有益心血管健康。

压力大、作息紊乱也是现代人容易忽视的致病因素。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会导致身体释放大量应激激素,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同时促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形成血栓的几率也会更高。很多人因为工作熬夜、昼夜颠倒,不仅影响身体代谢,还可能间接诱发血栓相关疾病。规律作息、适当减压是保护心血管系统的重要手段,千万不要等到身体发出警告时才后悔莫及。

缺乏健康管理的意识也是血栓高发的一个原因。很多人觉得自己年轻、身体健康,不需要体检,更别提主动关心血管健康了。殊不知,血栓形成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等到症状出现时,往往已经是病情严重的时候了。定期体检、关注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血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它的存在。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疏通血管,更要从源头上控制它的形成风险。改掉久坐、吸烟、饮食不健康、作息不规律等坏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血栓的根本之道。血管就像一条生命的“高速公路”,只有它们“路况良好”,人体这辆“车”才能顺畅行驶。

别等到疾病敲响警钟时才意识到后悔莫及,主动关心自己的血管健康,才是对自己生命最好的负责。

参考文献: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中华医学杂志》关于血栓性疾病的综合研究数据。

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关于肺栓塞临床治疗的研究报告。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吸烟与健康风险调查报告。

《中国卒中学会指南》关于脑卒中预防的推荐措施。

0 阅读:20
桓玠阅览养护

桓玠阅览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