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里有时终须有”新解

商贤老侯 2021-11-26 09:45:25

我国明代时期有一部叫做《增广贤文》的儿童启蒙书,里面集结了诸多格言、谚语,有些观点在唯物主义者看来有宿命论色彩,但它们却又是被无数事实证明是正确的,比如,“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人们在解读时大都偏重于“命”,事实上,这些人并没有搞懂“命”的真正含义,肤浅地认为既然命运已经为自己定下了基调,再拼命努力也没用,从而失去奋斗的动力,给唯物主义者以“宿命论”的口实。因此,要想正确理解“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必须对这里所说的“命”有着精准而又全面的认识。我认为,这里的“命”应该指一个人天生的禀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特长与特短。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有音乐细胞,有的人有体育才能,有的人善于演讲,有的人是数学天才,大千世界,若干亿的人,有着不同特长的人太多了,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事业,只有将他的特长发挥出来,才有可能做到,然而,现实生活中,能如愿的人并不多,其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许多人并不了解自己的特长,故而出现盲目就业,浪费才华的现象,第二种情况更多,这些人虽然看到自己的天赋,但由于受环境影响、制约,比如来自父母的、师长的、就业的压力,导致所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特长相悖,出现诸事不顺,无有成就的惨状。有趣的是,一个偶然的机缘让有些人做了与自己天资相吻合的事,结果,他们创造出令自己惊讶、使社会认可的骄人成绩,尝到甜头的他们一发不可收,继续在属于自己的领地深耕,取得越来越大的成就。从表面看,他们并没有执意去寻求,好像轻而易举得到了想都不敢想的荣誉和地位。与之相反的是,有些人一辈子都在拼命追求,可到最后仍是一场空,背后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去发展。这两种现象多了以后,古人经过不断总结,给出了“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解读。

像这样的例子有许多,我自己的经历就可以算一个,说出来,可供大家参考。

我属于那种生性要强的人,可由于家庭和时代的局限,年轻时的理想并不十分远大,仅是想做一个作家,能写出一、两部有影响的作品就满足了。就是这个愿望,也因为自己没有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味贪大求快,又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支撑,文学梦以破灭告吹,而我生性率直、自傲且放荡,不适宜做官,文学梦初次熄灭后仅在官场上扑腾一下,就摔得鼻青脸肿。眼见青春已逝,不甘平庸的我被逼辞去央企的好工作下海经商。在商海搏击二十多年,搞了好几个公司,有两个在当地颇有影响,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表彰,获得“中国优秀民营家”“全国创业之星”两项荣誉,当选为江苏省淮安市第六届政协常委,淮安市总商会副会长,这些成绩的取得出乎我的意料,而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遇到的困难也超过我的想象,将企业带上一个电商新平台以后,我明智地选择了急流勇退,将企业交给了年轻人去运营,自己在幕后充当起顾问,帮年轻人把把舵。

不再在一线经营企业以后,我和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社老友吕玉宝常常在一起聊剧本、谈小说,看到六年前一度红火的电视连续剧《鸡毛飞上天》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我不以为然,决定动笔先写小说,而后改编成剧本拍连续剧,如今,以《商贤》命名的达66万字的长篇小说悄然出版,没想到的是,《商贤》一经问世,就获得《华人楷模.2020艺术成就奖》,受到专家及读者的广泛好评,北京一家著名影视机构对《商贤》情有独钟,决定将其改编成四十二节电视连续剧,江苏省企业作家协会不仅将我推荐为省作协会员,还打算让我出任省企业作协副主席,意外的成功让我信心爆满,又开始另一部比《商贤》块头更大的长篇小说《天边》的创作,力争写出一部史诗般的鸿篇巨著来。对我取得的这些成就,老友们纷纷给予祝贺,而我在惊喜过后,不由想起母亲曾经对我讲过的《增广贤文》中这句“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话来,感觉这句话真是十分正确,我的这段经历很好地给予了证明。下海经商发财我未曾求过,属于一个意外,而文学梦破灭到了退休年龄失而复得更是不曾想到,这一切,难道不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吗?深究起来,我以为,还是我的禀赋所致,如果我身上没有文学细胞,没有生活积累,没有写作特长,这一切都是空的,所谓“命”,就是老天赐予我们的不同于别人的才华以及永不服输永远向上的秉性!

我的故事应该能够说明“命”和“天赋”的关系了,从我的以及无数人的成功经历来看,《增广贤文》中的这句话压根就没有“宿命论”色彩。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对这句话有着不同的认知也属正常,但轻易把它当作“宿命论”来指责、批判是不可取的,我们最起码要从中得出这样一个收获,那就是,为了不荒废自己的才华,不虚度一生的时光,我们应该努力寻找自己的特长,尽量从事与之一致的职业,如果因客观条件局限,一时难以做到,可以在业余爱好中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到了退休年龄,再把它们当作主业,这时就可能有意外之喜到来,出现“晚来俏”的绚丽现象。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