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胡杨的路上
图/文:唐鼎华
1.为了去看“等你千年的胡杨”,两个退休老人兴匆匆地去内蒙赴“金秋胡杨之约”。火车到了银川,再跟团向额齐纳旗出发。途中过祁连山,再过阴山,一路在高速上奔驰,快速移动的防护栏与一直“堵”在你眼前的大山使你心烦。什么时候能见到“她”,心里有那么点“急”。
去“约会”的路程有些长,为了见“胡杨”一面,一路的无聊、艰苦与收获、快乐会相互伴随,无法去计较谁多谁少,只能随遇而安。有缘也许会有意外的惊喜,就看运气,也看发现的眼光与捕捉的能力。2.旅行团为了让大家吃上可口的佳肴,选择在乌海市用餐,所谓:为过二天的“约会”加加油。一车游伴在市区的乌海湖边下车,用饭前的二十分钟时间和水鸟逗玩了二下,再在写有乌海二字的石碑下打卡拍照,算是“到此一游”。
3.吃饭的酒店今天新开张,门口却没见贺喜的花篮,更没有炮竹声声,要紧吃饭也没注意门面长得怎么样。急吼吼地走进大厅,却被一股直面而来的别样的气息“震撼”到了,见浅蓝色的拱型落地玻璃窗透着明亮的光线,把室内的白墙染成淡淡的冷调子,四周还摆满了开着白花的绿植,没见一点红颜色的热闹,只有纯洁、宁静。高高的穹顶有一圈带蓝色图案的天窗,加上大型的烛光吊灯还有一圈黑色的追光灯的点缀,设计蛮有点清真寺的色彩。为了照顾我们这些南方人的口味,饭菜倒是江南的样式,低头细品着家乡的味道,抬头又审视着四周异乡的情调,冲突中有点云里雾里。4.车子开到景点敖伦布拉格梦幻大峡谷,起起伏伏的丹霞与雅丹相融的神奇地貌似开关启动让眼前一亮,抓着你刚清醒的眼神大声在问:看看江南有这样奇特的面目吗!此处没有一丁点儿草木的遮掩,也没有丝毫山泉的陪伴,赤裸裸的红色大石怪!加上被千年风雨的雕琢,四面八方都充满了奇形怪状,左看像什么仙,右看又像什么魔,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要看你何处着眼!或联想到什么……走在峡谷中,平视前方,裂开般的二边山体与一片三角形的蓝天再和一条弯弯绕绕的山路组成一个有纵深空间的画面。现在没有风,也没有雾,更没有雨和雪,且没有妖魔鬼怪出现。转身迎面对着石壁,横向性的巨石充满着张力,人就像缩小一般;走一段抬头仰视着扑面而来的山体,心里更觉得人渺小又柔弱,那顶“博士帽”(怪石)给哪个巨人戴?走在窄窄的山沟仰视是“一线天”,爬上山顶俯视,这沟又变成裂开的“一条缝”,真是“一步一景,十步不同天”。
半小时多的峡谷山路,因怕累,坐着电瓶车摆度了二次,漏了许多的看点。尤其是导游送我们进景区时特意说“这里有什么少数民族对生殖崇拜的牡门洞和人根峰”等等。这些玄妙在哪里?寻找中有了个明确目标却没有导游的“指点”要靠自己猜,东瞧西望,迷迷茫茫。5.峡谷中见用小石块垒的石堆,一堆又一堆,数都数不清。如是玛尼堆,一般只有在藏区才能见到,它承载着藏民消灾避祸或祈福的意愿。这里也有藏民?还是蒙族牧民而为?这么多的数量又是有多少人的集体行为?还是少数人长年累月的积累?细看这里每一堆的堆法还不一样,形成的造型也不一样,有些四周还摆放了一圈小石块,是否藏着别的含义不得而知。6.有意思的是有许多小石堆是堆放在山脊上,在山下望上看,让山的轮廓线变成锯齿状,有些像鳄鱼的一半嘴巴,让这里的怪石又增加了一分“凶相”。还有些小小的石堆镶嵌在石壁缝隙中与大石头形成大小与数量的强烈对比并产生节奏感。种种小石堆和不同怪石的不同组合成了看点,也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谜团。
7.走进重建的黑水古城,用传统工艺加工的黄泥城墙因没有做旧,少了点沧桑感,但城墙的厚重与高大的背后那种磅礴的气势犹在。城里面用同样工艺筑的北方房屋高低错落又井井有条;大小街巷里游客如织,古装今用的商家、店铺琳琅满目。走到一处见有人围观,从人缝中看:是布告栏上粘贴着一排通缉令,纸面上除了写杀人放火的文字外,还用线描画着不同的犯人形象。驻足细看,这些人的长相各有特点,其中还有侠女相!另外线条勾画颇见功力。只是画的都是古人,到哪里去抓捕他们?有一种穿越感!不一会儿在另一处衙门里,还见到一张似山水画般的羊皮旧地图,上写着“总管府驻地区域图”几个繁体字。画面用线条简单粗略地描绘了黑水城城内外的区域面貌,给了俯视黑水古城一个的全新角度。一笔一笔的线条断断续续,引导着游人走进了一个曾经的西夏边防要塞,也是“古丝绸之路”以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8.走出古城,眼前一片金色,见到“胡杨”啦!一条泛着金色的溪流连接着岸上胡杨和她的倒影横挡在身前,它是黑河的支流叫弱水。
和胡杨会面要过弱水桥,才能到她身边。心急的骑马过去,弱河不深,一队骑马的趟水过河,走出了金色的波纹。我们耐心跟着拥挤的人群走在弱水桥上,对岸的胡杨叶子金灿灿的,树下俏阿姨们摆着时尚的姿态,老帅哥们的拍照样式也很酷,特别是那些手拿“长枪短炮”的显得很专业。走近树身仔细打量这里的胡扬:不高大也不粗壮,没有岁月留下的包浆,也没有修练后获得的光泽,更不像等你千年的“她或他”。9.在弱水河的这一边回看古城,巨大的身躯横卧在弱水边,似在休息,又似在等待,可以想象城门下曾经迎送过多少商旅,一波又一波的驼队进进出出;城边一端还有好几座土筑的葫芦式佛塔,或蹲或站相伴着,十足的塞外风情。弱水很平静,像镜子一样一边照着古城,一边照着胡杨,岸边还散落着黑色的马匹与综色的骆驼、红柳丛与绿芦苇,它们在蓝天白云下相互映衬着,让古城变得更精彩。10.怪树林是弱水胡杨的另类,这里是一片胡杨的枯木,看不到一丁点代表性的“金色”叶子,只有残存的灰色枯木中泛着点紫气。“无叶子”的胡杨像脱了衣服般的裸露着自己,她似要把什么都要告诉你,从主杆到分枝再到枝丫所展示出的动态,再到肌肉、骨骼、经脉、皱纹,似乎在表达痛苦与挣扎。再细看,扭动的纹理和打了结样的结疤,又有那种顽强的求生欲所生发出的力量感。怪树林的一边有沙丘,时不时地有骆驼队载着游客走下来,骆驼数量多时会带出雾蒙蒙的沙尘一片。光线开始倾斜,又变得柔和了起来,今天的压轴戏是看落日的霞光与怪树林交相辉映。我们往沙丘顶上爬,选了一个角度坐下,顺手脱下鞋子,把上山灌进鞋中的沙粒一点一点清除掉并耐心等待着。阳光渐渐变红,沙丘的阴影越拉越长,阳光把怪树林染得通红通红,它们似乎吃醉一般,受光的和背光的或红或黑的枝枝杈杈。变得充满着激情,载歌载舞样地在等着重生……11.达镇胡杨林是额齐纳旗胡杨面积最大的景区,分一道桥到七道桥。这里是电影《英雄》的拍摄地,也是张艺谋选“美”一眼相中的最美胡杨林!随着电影的传播及网络的推广,她的名声远扬。因最漂亮的“金色胡扬”要到秋天才现身,由此每年十月全国各地的“爱慕者”们蜂拥而至。第一次看到停车场上停满了这么多车,密密麻麻的数也数不清,都是来看一眼“等你千年的痴情胡杨”。进入景区,胡杨的身高与腰围,明显要比弱水大,姿态也优美,特别是弯腰曲身在溪边梳洗,优美的身姿倒影在水中;几棵生长在水中的胡杨像嬉水一般,只是没有飞舞的水花,她们在蓝天的包围下那么安静、文雅,又妖娆妩媚。12.坐车到四号桥,眼前胡杨更高大了,挺拨的技干直冲云霄,抬头仰望着,默默地问一声“是千岁胡杨吗?”有几棵胡杨是醉了,倾斜着身姿靠着分枝的支撑才没有倒下;也有二棵已经醉倒在地,靠着树根抓紧着地面。她们是老了,但垂暮之身仍然枝叶茂盛,一片金黄尽显风流。也许老了韵味才丰满,老了故事才曲折有深度,由此吸引着无数的爱慕者。
她们的枝干弯弯扭扭地紧贴着地面,像坐椅一样在招唤你来歇歇脚。是累了,走过去坐下,手触碰着树身,暖暖的。又言“是在等我们吗?千年等一回!”虽然这些树永远倒下了,但她仍然横躺在那里等你的到来,不管你是看她一眼还是抚摸二下,她骄傲着,因为美。因为老了还拥有美!无论是用手机或相机记录还是用心记录,这场约会虽然相见的时间比起千年的等待是那么的短促,可内心的满足是最为甜美的。谢谢你用美来拥抱我们。你是额齐纳最美的胡杨。13.与胡杨惜别后,就要回银川了。途中有个去居延海看日出的节目。大家四点起床,四点半出发!在车上吃早点,完全是年轻时的做派。到了景点,见黑黑压压的人们走在木板栈道上,在星星点点路灯的指引下我们往看台而去。凌晨气温很低,天色还很暗,傻站在看台上等日出。远处一辆接一辆旅行车亮着车前灯,与头顶上的星星一起陪伴我们消磨着无聊时光。北斗七星!天狼星、织女星,一辆车、二辆车、三辆车……身上原先的热气慢慢发散光了,冷得手脚发抖。一会儿身后多了二排围观的游客,带来点暖意,算是解了围。天亮了,回看四周,都是“回到青春的老人”!他们有的穿着艳丽的羽绒服,有的穿着时尚的春秋衫,脸上似乎看不出寒冷的样子,只是不停说:大阳还不出来!那些不说话的一定是淡定者,有些碎碎念者“我们白等了”。天边泛出桔红色,给大家带来了希望,太阳快出来了。这时导游发来一条信息:“居延海日出时间大约在7点35分左右。”还要等二十分钟!14.回到银川,大部分人第二天回家了,我们还要去阿拉善腾格里沙漠看乌兰湖。一早驾驶员兼导游老刘接我们上车赶路,途中还接上几个年轻散客,其中有三人还是孤身旅行者!车在阿拉善英雄会接待站停下,老刘把我们一行十二人交给了三位开四驱车的“骑手”,还签了“安全合同”,超级认真!后来才体会到穿越腾格里沙漠有多“惊险”。我们和二个孤行者上了辆天蓝色并彩绘有孙悟空手拿金箍棒的四驱车,车尾升出长长旗杆挂着二面三角旗帜很有形式感!也很拉风。插好安全带,出发。车进入腾格里沙漠,没有路,前方一个又一个的沙丘,构成一弯一弯的曲线。车子开始颠簸,一手拉着车顶上的把手,另一手企图用手机拍摄窗外的景象,但晃动得无法控制,屁股时不时被颠得抬了起来。大的坡度一上一下像过山车一般,胃被一升一沉有点吃不消,导游事先让我们少吃饭,算是有所准备。车上的孤行者带上了防吐的口袋,时刻准备不测。15.沙丘,看上去不高就看“骑手”怎么开,有时走在脊背上,像两个车轮在行走!转弯时似乎要翻过去一般,吓得不敢呼吸。我们的“骑手”是队长,曾经参加沙漠拉力赛并获得冠军!他带着我们冲沙浪,来感受在沙海浪尖上的惊险与刺激。我们在车内感受着一会车向上冲,仰视中窗外一片天空;一会车向下开,俯视中窗外一片沙丘。见前面的车辆缩成甲壳虫一点,沙山不低哈。有时沙丘挡住了前面的车,就靠露出车尾的高高的旗帜发出信号,来避免发生碰揰。沙漠没有路全凭“骑手”的经验,车时快时慢,到了一个至高点停下休息。站在沙山顶俯看茫茫沙海,见前方一块碧蓝色,骑手说:它是天鹅栖息地也叫天鹅湖,想与天鹅亲近可以坐沙舟去。一个“孤行者”坐着小沙舟滑下沙丘,快速“脱离”了我们,又变回独自一个,人越变越小,转了个弯差一点翻“船”。到了山脚下然后回身就往沙山上艰难地爬。上一步滑下半步,气喘吁吁地说:累死了,吓死了,眉宇中透露出对参与这项滑沙运动的后悔。16.我们的车继续向沙漠深处开。见窗外有骆驼队,骑手说快到今天的主要目标乌兰湖了。
车进停车场,这里的车不多,“骑手”说:周末或节假日来这里体验的年轻人很多,年龄大的很少见,按规定年满65岁的就不能参加了。那我算是漏网之鱼,你们错减我二岁,让我抓住了“青春”的尾巴哈。一排车尾的旗帜被风吹得哗哗响,一旁的黑色凉棚下几个年轻男女和“骑手”坐在鲜艳的塑料凳上谈天说地。另一边有二个蒙古包,其中一个装饰有漂亮的图案还带着红色的葫芦顶,门上写着“饭店”,门口站着一个包着头巾的蒙族大娘,她脚边一块黑板上有今天的菜单;另一个是米黄色的,门上写小卖部,探头进去,货架上有些泡面、饮料、小吃等。蒙古包后面竖着高高的天线架,下面有个装水龙头的白色水桶,有几头黑牛啃着沙漠里的小草,悠哉悠哉,很有画面感,拍了二张照后往乌兰湖走。17.乌兰湖,号称地球的心脏,湖水是血红色的,非常奇特。湖不深,浅水处泛着白色,像盐,可行走。低头往湖心前行,水色越变越红,有点怪异。水中人的倒影很清晰,跟着后面一步一步走。抬头远望,可能受蓝天的影响湖水又变成了紫色,映衬着湖水中一小块金灿灿的枯黄了的草。“骑手”带了无人机,免费帮我们摄像与拍照,说:空中俯拍湖水颜色纯,效果好。头顶上无人机发出嗡嗡嗡的声音,机身上的小红灯一闪一闪……拍照是旅行中不可少的内容,尤其是有了手机,照片成了与他人分享快乐的途径。孤行者让我们帮着拍照,做着各种动作,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18.接着又赶去看骆驼湖,骆驼湖是粉色的,显得秀气些;后面又看了二个湖,湖水是一般的蓝色。“终于”回到英雄会,等候的老刘说:不虚此行吧?大家脱口说:终身难忘!刺激!老刘又说:我是个老司机,但不敢走沙漠。在沙漠中越野是要经过专业训练的,你们享受到了这次旅行中最精彩的体验。老刘是个健谈人,回去的路上喜欢讲历史,一会儿手指着远处的二个金黄色的高土墩,说这是西夏王陵;指着山坡上的一段残墙说:这里是三关口明长城遗址。进了市区,又告知前面是鼓楼,这是玉皇阁……一路上有人说一说眼前一个差点被忽视的一闪而过的残迹或还是整修一新的古迹,瞬间的虚虚糊糊就变得丰满有趣了。老刘还喜欢烧菜,说银川的吃数羊肉最鲜美!银川的羊叫滩羊,食甘草长大,肉质细腻无膻味。烧羊肉应该怎么选材,怎么做准备,讲得头头是道……说到吃,这次蛮遗憾的,我们大多是吃团餐,加上每天挤不出时间与力气再去品尝美味,唯有一次在车上导游为大家宣传本地的特产时,给我们品尝了枸杞子、酸枣糕、牛肉干、奶贝,就是没有羊肉产品。19.在回家的列车上碰到一个去家乡灵山朝圣的藏族家庭,让胡杨之行多了一个不一样的结尾。入夜,躺在卧铺上即将昏昏欲睡。朦朦胧胧中一家人由孙女带队,有奶奶、外婆、妈妈、爸爸、姑姑、舅舅、舅妈,还有孙女的丈夫。她们大多身穿藏族服装,让半醒半梦中的我见到一幅画一样,因到了睡点,这一幕一会儿就消失了。特别佩服的是外婆和奶奶就睡在我们的顶上的上铺,七八十岁的两老身姿骄健,没二下就安然睡下了。
20.第二天清晨,阳光射进车窗。见二位老人坐在窗下的折叠椅上,手捻着佛珠开始念经。身穿汉服的爸爸从另一车厢过来,一开始以为他是导游,笑眯眯地对两老问寒问暖。一会儿妈妈和舅妈、姑姑也过来陪二老说话,忙着打开水送早餐,她们身穿的藏袍,有时留一个袖子围在腰上,有时二个袖子都围在腰上,袖子又和鲜艳的腰带编织在一起有着各自的穿插与起伏,又自然衬托着腰到臀部的曲线,感觉蛮有讲究。藏袍都是深色系列,而藏袍的里子是浅色带格子的。藏袍为了适应气温的变化而宽大,寒冷时下摆可以二层叠起来保暖;炎热时叠起的部分可翻转过来降温。随着气温的变化,浅色格子的里子时而会展现出来,变化着藏袍的深浅长相。二老穿的上装还保留老式贴身的盘纽外套,䄂管瘦窄,袖口到小臂半尺长是另一种颜色的护袖,蛮精致的。母亲一辈上身穿的是圆领羊毛衫显得简洁大方,而发式一般是一条、二条式的辫子。她们俯仰之间,变化着身躯的曲线和服装形象,加上她们手上的银手镯,胸前的珍珠项链等首饰及佛珠,一晃一闪,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成为了车箱内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孙女是一派城里女孩的打扮,身穿带图案的白色圆领汗衫、牛仔裤、旅游鞋,头戴棒球帽,扎马尾辫。她讲普通话,说他们都是虔诚的佛教徒,老家有间佛堂,每天清晨起来他们都要做礼拜磕长头,所以两位老人身体很好。她大学毕业后在太原成家立业,现在陪一家人去无锡灵山朝拜大佛,然后再去普陀山朝拜观世音菩萨,眼中充满着期待……在侃侃而谈中列车在不断地前进,一站又一站的过去,离家越来越近。2023年冬唐鼎华写。唐鼎华
唐鼎华,1958年2月出生,江苏无锡人。1982年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第五届架上连环画组委会委员、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吴冠中艺术馆特聘画家、江南大学书画研究所研究员。1992年入编《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1998年无锡电视台拍摄专题片《用画讲自己的话-记画家唐鼎华》,2003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观察与思考》、《感受与语言》,2005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创意课堂》,2006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插图设计》,河北出版社出版《唐鼎华作品集》,香港中艺画廊举办《唐鼎华国画作品展》,2009年常州画院举办《唐鼎华教授中国画作品展》,2010年江西出版社出版《二十一世纪画家个案研究唐鼎华》,201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素描基础》,2013年出版《新概念设计漫画》,2014年作品《无锡老百业》、《天下惠安》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展,2015年《美术》第二期发表美术作品《天下惠安》,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画欣赏》,《木偶戏》参加全国首届插图展,《女红军故事》参加全国第四届架上连环画展、《童年旧事》获“东升杯”全国连环画大赛优秀奖,2018年《洛神赋》参加第五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钱绍武艺术馆举办《唐鼎华中国画小品观摩展》,2019年《童年的货郎担》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擦一下镜子照见童年》参加全国第六届架上连环画展,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擦一擦镜子,照见童年》,《唐鼎华作品》参加中国优秀经典故事全国连环画作品展,2020年4月26日《劳动者的风采》发表在人民日报,12月27日《冬趣》发表在光明日报,2021年《南疆的一天》入选第七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2022年3月在无锡美术馆举办《童年——最柔软的记忆 唐鼎华中国画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