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中后期的诸多皇帝中,为何解决藩镇问题最彻底的是唐宪宗

历史学堂君 2025-01-11 09:36:08

唐宪宗(公元805年到820年在位)是中晚唐时期一位颇有作为的帝王,在他和朝臣的共同努力下,困扰唐朝中央政府的“恶性肿瘤”藩镇割据问题得到了最彻底的解决,全国又在形式上归于统一,唐朝又出现中兴的曙光。

那么,在中晚唐的诸多帝王中,唐宪宗为何成为解决藩镇问题最彻底的皇帝呢?

第一,唐宪宗本人就是一位志在中兴唐朝的明君。

李纯天资聪颖,早年唐德宗李适把年龄很小的孙子李纯抱在腿上玩。皇爷爷李适问孙子:“你是谁的孩子,怎么在朕的怀里?”李纯对李适说:“我是第三天子。”李纯登基后很喜欢读书学习,他读了贞观、开元年间的实录,将李世民和李隆基成功的经验作为自己治国的参考和标准。

上图_ 李纯(778年―820年),即唐宪宗

第二,唐宪宗李纯重用的宰相都是奋发有为的宰相。

强有力的执政班底是唐宪宗打败藩镇,统一全国的根本,而宰相的好坏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前进的方向。唐宪宗登基后,重用了一大批奋发有为,政治经验强的宰相,君臣合力,共同构成中晚唐后期相对有作为的中央政府。

唐宪宗时期的著名宰相有:李吉甫,此人反对宦官专权,打击藩镇。裁撤冗官,主张降低朝廷官员的俸禄,减轻民众负担。在巩固边防方面,李吉甫主张加强边站建设,为边防部队配备战马和武器。

李吉甫还是唐朝中后期有名的地理学家,其本人所写的著作《元和郡县图志》叙述了全国行政区划的变化,山川地形,人口物产等信息,为唐宪宗平定各地藩镇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

上图_ 唐侍郎窾李吉甫题名

武元衡,其曾祖父是武则天的堂兄弟。武元衡年少的时候天资聪颖,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诗歌写的很好,名次排列到进士之首。唐宪宗登基后,武元衡成为宰相。武元衡为官清廉,主张以强硬措施维护中央集权。由于武元衡的作为得罪了藩镇利益,藩镇头目李师道派遣刺客刺杀了武元衡。

裴垍,唐宪宗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在当宰相的时候为人正直,清正廉洁。不畏权贵,依法办事。在职期间,对唐朝赋税进行改革,减轻了民众负担。

裴度,唐宪宗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在职期间,他坚决主张对藩镇强硬用兵,平定了淮西藩镇。由于裴度坚决维护国家统一,藩镇对其恨之入骨,派出刺客将裴度刺成了重伤。

上图_ 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

杜黄裳,唐宪宗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坚决主张削藩,维护国家统一。在一次君臣对话中,杜黄裳就希望唐宪宗能吸取其祖父唐德宗李适的教训,严明法度,削弱藩镇,加强中央集权。唐宪宗非常赞同杜黄裳的看法。杜黄裳又说:“作为君主就得掌握朝政纲领,只要用人得当,赏罚分明,谁还敢不尽力?”唐宪宗全部采纳了杜黄裳的建议,在平定藩镇的行动中坚决果敢。

以上这5个宰相就是唐宪宗时期宰相的典型代表,这一点可以和唐玄宗李隆基形成鲜明对比:李隆基前期重用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名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后人羡慕的开元盛世。

但在后期,李隆基重用杨国忠等宰相,亲手断送了大唐盛世。而唐宪宗自始至终都用人品正、能力强的宰相治理国家,并积极听取宰相的意见,在中晚唐开创了元和中兴的大好局面,还平定藩镇,维护了国家统一。

上图_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第三,唐德宗时期两税法改革,为唐宪宗时期平定藩镇打下了经济基础。唐宪宗登基后,对经济展开改革,客观上为唐军打败藩镇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支持。

安史之乱后,租庸调制崩溃,唐德宗时期开启新的财政税收制度——两税法改革。两税法明确了税收项目,让地方官员不能随意增加税收种类,客观上减轻了民众负担,增加了财政收入,为唐宪宗时期的平定藩镇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唐宪宗登基后在两税法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展开经济改革,减轻民众负担。从客观角度看,唐宪宗时期的经济改革在客观上为唐军打败藩镇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支持。

上图_ 裴垍(?-811年),字弘中

比如,唐宪宗任用裴垍为宰相,减轻江淮人民的经济负担。宰相李绛在北方屯垦戍边,李绛4年内开垦农田4800顷,收获谷物4000万斛,节省了大量的财政开支。公元809年,唐宪宗重用曾被贬的王叔文党官员程异为淮南等五道的两税使,解决江淮钱谷之弊。

经过唐宪宗多年的经济改革,再加上唐宪宗在位初期风调雨顺,到了公元811年,也就是唐宪宗元和六年,天下迎来了粮食大丰收。充足的粮食即是百姓生活相对富足,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也为唐军打败藩镇割据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支撑。

上图_ 唐朝各藩镇形势图

第四,在军事上,对起兵反抗中央的藩镇强硬用兵,不给藩镇以任何喘息之机。

公元806年,唐宪宗刚刚登基没过多久,西川节度使刘辟就发动武装叛乱。唐宪宗派出高崇文、李元奕等将领率领大军讨伐。经过激战,唐军消灭西川节度使的叛军,刘辟被押送到长安斩首,唐宪宗平定叛乱首战告捷。

公元814年九月,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去世,其儿子吴元济向朝廷隐瞒吴少阳去世的实情,随即起兵反抗朝廷。吴元济的叛军威胁东都洛阳,唐宪宗于公元815年春节后正式对吴元济叛军开战。

唐军对淮西用兵的军事行动震动了唐朝其他藩镇,淄川节度使李师道感到了朝廷的威胁,遂采取两面派做法:一方面对外扬言支持唐军平定叛乱,另一方面却在暗中支持吴元济的叛乱。唐军采取先平定吴元济、后打击李师道的战术,集中兵力和吴元济的淮西叛军作战。

公元817年七月,唐宪宗亲自支持宰相裴度奔赴淮西平定战斗。九月,唐军名将李愬率领唐军攻克蔡州,大败叛军。持续3年的叛乱,以淮西叛军的失败而告终。

上图_ 李愬(sù)(773年-821年),字符直

公元818年,唐军出兵向李师道叛军展开进攻。818年十一月,唐军在裴度的指挥下沿杨刘渡河,在距离郓州40里的地方部署重兵,震慑叛军内部。公元819年正月,唐军将领韩弘收复考城,歼灭叛军2000多人。唐军将领田弘正的部队先在东河地区歼灭叛军主力10000多人,又在阳谷重创叛军。在唐军主力的连续打击下,叛军内部出现分裂,叛军将领起兵反叛并杀掉李师道,李师道的叛军悉数瓦解。

随着唐军平定淮西和淄川地区,除了相对独立的河北三镇,唐军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唐宪宗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困扰中晚唐朝廷多年的藩镇割据问题。而以上3点原因也是唐宪宗成为中晚唐时期解决藩镇割据问题最彻底的帝王的直接原因。

0 阅读:26
历史学堂君

历史学堂君

历史是什么,学堂君带您一分钟读懂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