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降息预期落空,而且还净回笼了,市场有气无力。这就是比较难做的时候,哪怕很强的行业,比如AI,也会怕大盘突然大跌,导致泥沙俱下。
爱比克泰德说:“不要要求事情像你所希望的那样发生,而要希望它们像实际发生的那样发生,这样就会好好过下去。”未来行情不管怎么波动,都接受它,这样会好过很多。
这周有个值得关注的消息是陆家嘴论坛,6月4日就放话说会有一些举措出台,到时候看下是否会超预期。这低迷的市场,太需要点刺激了。
最近,我一直在研究日本失落30年的历史,以史为鉴,对当下也有一些启示。
1995年起,日本有个现象:当时日本市场利率接近于0,但企业都不爱借钱,还在积极还旧债。这件事一度持续了10年,甚至到2002、2003年,日本企业净债务偿还额已经上升到了每年30万亿日元以上,接近GDP的10%。
这个现象按传统经济理论是解释不通的,因为都0利率了,你怎么还不借钱扩张呢?
日裔经济学家辜朝明在研究1990年日本为何衰退时,提出“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概念。在他看来,经济衰退分两种:一种是由经济周期造成的衰退,另一种是由企业资产负债表问题造成的衰退。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比如,经济下行,导致居民手中持有的房产价格下跌,居民的总资产就变少了。房价虽然跌了,但贷款一分钱不能少,每个月的工资还是要拿出一部分还房贷。经济下行,每月工资变少了,房贷金额不变,就会导致必须砍掉一些消费,缩衣节食去还贷。
这会导致恶性循环,即消费减少,企业收入减少,进而员工工资减少,然后消费再减少。
再比如一家日本企业,原本拥有价值100亿日元的土地,它拿来抵押借了银行70亿日元。结果现在土地只值10亿日元,它背的债务却还是70亿。这家企业表面看经营正常,但从资产负债表看,已资不抵债,陷入技术性破产。
在此背景下,大家会主动储蓄、还贷,以应对可能的风险。都不敢借钱,主动缩表降杠杆,就导致市面上的“活钱”越来越少,形成流动性陷阱。
此时,央行不管怎么降低利率,企业和个人都不贷款,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变小,又造成央行的“被动缩表”。而央行的被动缩表,就造成市面上货币供给不足。
当眼里只有风险,只想避险,而不敢奢望利润最大时,就会导致企业家精神不足,就业压力大,躺平,阶级固化。
怎么办?
一是政府出面成为最后借款人,用财政政策来撑起经济支出,扛起国家的投资大旗,帮市场争取时间来应对这种衰退。
二是把利率降到最低,想贷款就给你,养着中小企业,以此保就业。
这是日本的办法,也是全球各国都在走的路。在这波全球加息前,欧美早就接近0利率了。
所以说,我们面对的是变局,一些传统的经验可能会失效,比如地产和消费等也许都不好过,科技创新应该还是会加大投入,毕竟这是破局的方法之一。
普通人怎么办?
其实,只要你足够穷,经济形势的好坏就与你无关。赚大钱不容易,靠勤奋赚点糊口的小钱并不难。
别轻易负债,降低负债,保持现金流,让环境帮你把对手淘汰掉,剩者为王。比如,很多城市二手房价格相对高峰期都腰斩了,同样的钱,几年前只能买一套,现在就可以买两套。资产价格越跌,底部抄底的人越爽。我不是说房价见底了,只是举个例子而已。
锻炼好身体,少生病,也是一种降本增效。
交易策略上,苟着点打,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不求赚大钱,控制回撤,一步一步来。但只要行情来了,一定要抓住。
这是今天的一点思考,供参考~
作者:布衣书生 自媒体:复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