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老人沉迷绘画40年,妻离子散靠拾荒生活,大师:他水平一般!

霜月映寒江 2024-12-14 14:22:23

"画画,就是我的生命。"

2008年,江西一老人为了画画,不惜将自己老师的“铁饭碗”工作给辞了。

他用一生来追求画画,最后却沦落到妻离子散,自己只能拾荒为生。

然而他辛苦钻研出来的画,却遭到专业人士的漠视,甚至直言只能评得上一般。

但他却被网友称为“民间毕加索”。

那如今生活的怎么样?

艺术之梦,不悔追求

在江西赣州的街头,一位拾荒老人常常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他总是低着头,弯曲着腰,在垃圾堆里翻找着什么。

路人们都以为他在寻找废品,但只有徐荣发自己知道。

在废弃的木板和纸张中,寻找着他的画笔和画布。

而他就是2008年火遍网络的徐荣发。

徐荣发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在徐荣发蹒跚学步的时候,他的双亲就发现了这个孩子与众不同的地方。

他总是喜欢拿着木棍在地上涂涂画画,对斑斓的色彩和线条有着天生的敏感,常常独自一人画上一整天。

随着徐荣发渐渐长大,他对绘画的兴趣愈发浓厚。

每当完成了家里的农活和学校的功课,他就会跑到村子后面的小树林里,一待就是一整天。

林间的小溪潺潺流淌,鸟儿在枝头婉转鸣唱,斑驳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下来。

在徐荣发眼中,这一切都是最美的画卷。

他常常找一块平整的石头或树墩坐下,拿出随身携带的纸笔,全神贯注地描绘眼前的景致。

尽管父母多次训斥,担心他荒废学业,徐荣发依然沉浸在绘画的世界中,毫不动摇。

徐荣发的画作虽显稚嫩,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独特的艺术韵味。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农村孩子能上学已是奢望,更遑论追逐那遥不可及的艺术梦想。

徐荣发的父母是传统的农民,他们不理解儿子为何要整日沉溺于"无用"的绘画。

在他们看来,读书才是正道,画画不过是孩子的一时兴起,是对宝贵学习时间的浪费。

在父母的反对下,徐荣发还是顺利完成了学业。

1977年,高考恢复,徐荣发凭借卓越的绘画天赋。

成功考入江西一所声名显赫的美术学院,开启了他的艺术求学之路。

大学时代,徐荣发的绘画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徐荣发的绘画天赋如璀璨星辰,常常引得老师和同学们纷纷驻足赞叹。

徐荣发从美术学院毕业后,踏入了南方冶金学院的校园。

肩负起传授美术的重任,成为了一名美术教师。

稳定的工作、不错的收入,徐荣发本应就此安稳地过完一生。

但内心的艺术梦想,却让他难以平静。

1996年的一天,徐荣发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毅然决然地放下了稳定的教职。

告别了家人,独自踏上了前往广东的追梦之路。

他渴望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艺术净土。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徐荣发尝尽了人情冷暖。

徐荣发怀揣着满腔热忱来到广东的这所美术培训学校,重新执起教鞭。

他秉持着"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

鼓励学生们打开想象力的翅膀,大胆地在画布上表达内心的情感。

他总是带着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的怀抱。

让他们用心感受每一缕风、每一片叶、每一滴露珠的呼吸。

然而学校管理层对徐荣发那种打破常规、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的教学方式感到不安。

在他们看来,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应对考试,在技法和题材上应该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

徐荣发的"放养式"教学,无法保证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甚至可能会影响学校的升学率。

双方的理念冲突日益加剧,学校领导屡次约谈徐荣发,要求他改变教学方式。

但徐荣发却始终坚持自己的教学理念。

他认为,真正的艺术教育,应该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角和表达方式。

而不是局限于应试的套路和模式。

学校最终在理念冲突的压力下,不得不忍痛辞退了徐荣发。

尽管学生们对徐荣发的教学方式赞赏有加,但在升学压力面前,学校不得不妥协。

徐荣发黯然离开了学校,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教学理念。

他坚信,总有一天,他的教育思想会被更多人所接受和认可。

失业后的徐荣发,在广东街头露宿,靠卖画为生。

他每日在街头摆开简陋的画架,用拾荒得来的颜料在废弃的纸板上挥洒色彩,将生活的艰辛化作艺术的坚持。

他的画作时而写实,时而抽象,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

但大多数人都只是随意看看,很少有人真正买下他的画作。

苦难人生,艺术绽放

几个月后,徐荣发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广东的艺术之梦恐怕难以实现了。

他带着满身疲惫与失落,踏上了归乡的路,心中仍怀揣着回到校园教书的微弱希望。

然而时光荏苒,一年多的漂泊让他的教师职位早已易主,归来的他已无立足之地。

至此徐荣发彻底失去了经济来源,只能靠妻子打零工维持生计。

即使命运将他推向生活的边缘,徐荣发的画笔依然在废墟中舞动,用艺术的光芒照亮了他那不屈的生命。

他变卖家中值钱的物品,购买颜料和画笔,继续在家中创作。

他的妻子无法理解他对绘画的执着,两人的矛盾因此日益加深,争吵成了家常便饭。

最终生活的重压和无尽的争吵让妻子心灰意冷,她带着儿子离开了这个曾经充满梦想的家。

失去了妻儿,徐荣发的生活更加拮据。

他搬到城中村的一间简陋房子里,靠低保和拾荒为生。

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绘画依然是徐荣发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他始终坚守着这份对艺术的执着。

他用拾来的木炭在废弃的木板上作画,创作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肖像和风景。

200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中风,让徐荣发本已艰难的生活更加黯淡无光。

徐荣发的右手因中风而失去知觉,再也无法握住心爱的画笔。

徐荣发曾深陷绝望的深渊,甚至一度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命运的打击并未击垮徐荣发,他毅然选择重新站起,用左手继续追逐他的绘画梦想。

虽然起初笔触颤抖,线条歪斜,但他坚持不懈,终于掌握了左手绘画的技巧。

2008年,一位游客在江西街头偶然发现了徐荣发的画作。

他被这位拾荒老人的绘画天赋深深震撼,拍下了徐荣发作画的照片,发到了网上。

照片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了广泛关注。

无数网友为徐荣发的艺术才华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

一时间,"疯子画家"、"当代梵高"等称号纷至沓来。

徐荣发的传奇人生终于引起了当地文联的关注。

一些艺术专家前来鉴定徐荣发的作品,但他们给出的评价却让人大跌眼镜。

"水平一般,难以入会。"

但徐荣发并不在意这些评价。

"我画画,只是因为我喜欢,并不是为了什么名利。"他淡然地说。

尽管徐荣发的生活仍然困顿,但他的精神世界却越发丰盈。

他常常在废墟中寻找灵感,用画笔记录下那些被世人遗忘的角落。

他的画作虽然不被主流艺术界认可,但却打动了无数普通人的心。

草根艺术,感动世界

徐荣发的故事,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草根艺术家。

一些善心人士自发为徐荣发捐款,帮助改善他的生活条件。

一些年轻的艺术爱好者开始追随徐荣发的脚步,向他学习绘画技巧和人生哲学。

如今徐荣发已经六十多岁了。

他的身体因为长期的风吹日晒而显得苍老,但他的眼神依然清澈。

他依然每天在街头拾荒,用废弃的材料创作着自己的艺术。

"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都不会放弃。因为我知道,只有坚持自己的梦想,人生才有意义。"

徐荣发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梦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的故事。

他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坚持和执着。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生活再困顿,只要心中有梦想,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出口。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徐荣发以一己之力,为艺术注入了最纯粹的灵魂。

他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内心深处那片纯净的精神家园。

他的存在,提醒着我们每个人,不要被生活的重压所迫,要勇敢地追寻内心的声音。

总结

也许,徐荣发的画作永远不会被艺术史铭记。但他的人生,却已经成为了一段传奇。这位拾荒老人,用执着和坚守,在平凡的生命中,谱写出了不平凡的篇章。他用自己的方式,照亮了艺术的另一种可能,也照亮了无数人心中的希望。

信息来源

1.澎湃新闻《66岁“疯子画家”一夜成名,画出天才之作, 被称“中国毕加索”?》2022-03-21

0 阅读:0

霜月映寒江

简介:霜月映寒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