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华夏历史如此悠久,在此期间也是接连涌现出了不少聪明的孩子,他们被称为“神童”。
不过说句实话,成为神童并不一定是件好事,因为会遭人羡慕嫉妒恨。
我国历史上曾有这样四位神童,他们都还没成年就离开了人世,据说他们都是被人陷害而死?他们都是谁呢?
首先前两位是来自三国时期的曹冲和周不疑,这两位不仅是当世神童,而且还是好朋友。那他们最后都是因何而死?我们先来说说曹冲。
按理来说,出生于曹氏这样的大家庭,曹冲并不应该那么早病逝才对。
或许有人说:“要是华佗还在世就好了,他指定会救好曹冲的。”
这么说的确有道理,但是大家仔细想一下,曹冲真的是表面上得病那么简单吗?华佗就算能救他一时,但能救他一世吗?
若是有人故意为之,那谁也救不了曹冲,包括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曹老板,所以我们不得不怀疑,曹冲是被人陷害而死。
关于曹冲是被人偷偷陷害而死的说法,我们可以参考司马懿曾说过的这句话:“这孩子真是蠢到家了!”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当时曹操的那些著名谋士们都没办法计算出大象的体重,而年纪尚小的曹冲居然有办法。
至于当时曹冲多大了,至今说法不一,不过大家公认的是,当时曹冲应该还不到10岁。
据史书记载,曹冲六岁左右的时候,他的智商就已经远超常人了,所以人家曹老板当时非常喜欢这个聪明的儿子。
曹操的长子曹昂战死后,曹操心中储君的位置不久便有了新人选,那就是曹冲。
这时的曹操和曹植,还被曹操在一旁晾着呢。
尤其是在称完大象后,曹操对曹冲更加喜欢了,曹冲储君的位置由此更加坚固。也正是在这时候,司马懿说曹冲实在是太蠢了,他不应该将自己最聪明的一面表现出来。
自己有能力,为何不能表现出来?
其实司马懿的意思很明显,因为过度表现自己的能力,会引起他人羡慕嫉妒恨,慢慢地就会有生命危险。
但涉世未深的曹冲哪里想过这么多啊!他那时候只是一个十岁不到的孩子,还不懂得人心险恶,所以司马懿那么说,多少有点太牵强了。
那这能不能说明,曹冲就是被司马懿所害?当然不能。
其实那时候的司马懿还没有什么篡位的想法,那最具嫌疑的凶手会是谁呢?后来成功夺得储君位置的曹丕,为何会是他呢?
首先从曹丕的行为来看,他是有处死自己亲兄弟潜质的。
曹丕和曹植虽然是同父同母,但曹丕为了自己的利益,居然曾多次想要杀掉曹植。
对自己的亲兄弟都如此狠毒,更别说不是同母的曹冲了。
而且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曹冲要是不死,那曹丕和曹植永远没有让曹操重视他们的机会。
曹冲病逝后,曹操对曹丕说过这样一句话:“曹冲病逝是我的不幸,但你们却因此幸运了。”
大家都非常清楚,曹冲一死,曹操只能考虑曹丕和曹植了。曹植虽有夺位之心,但他并不是阴毒的狠人,所以最可疑的凶手就是曹丕。
然后就是曹冲的好朋友周不疑了,他是来自荆州的神童。
周不疑的父母为了让儿子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决定搬到了京城中。也正是在这里,周不疑认识了曹冲,从此两人经常形影不离。
曹操得知自己的宝贝儿子有了一个神童朋友后,自然也是非常开心。毕竟周不疑间接地相当于以后的辅佐大臣。
利用曹冲这个好朋友,周不疑还多次为曹操出谋划策,您还别说,还都挺不错。
要是论某方面的能力,周不疑是要比曹冲还要聪明的。
但不幸的是,自从曹冲离世后,曹操看周不疑越来越不顺眼,因为他总觉得,没了自己的儿子在中间缓冲,这个周不疑是不会专心辅佐自己的。
对于这个神童,曹丕非常喜欢他,所以听闻自己的父亲要把他处死时,曹丕赶紧去为周不疑求情了。
曹丕说自己想要这个人才,所以希望曹操别杀他了。
曹操听后却说道:“孩子啊,你是把握不住这个神童的。既然我们都得不到,那就只能杀了,防止他去辅佐别人。”
于是在曹操的谋划下,刺客最终将周不疑杀了,那年周不疑才十七岁。
接下来这位神童可是非常了不起啊!就连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都曾拜他为师。
孔子拜师那年他多大年纪并不清楚,只知道那时候他在游说讲学,而项橐收孔子为学生的那年,他才只有七岁。
那孔子当初为何要拜这么小的项橐为师呢?
当时项橐先是难住了孔子的学生们,像子路他们都被难住了。既然这样,孔子只好亲自动手。同时他还和项橐约定,最后失败者要拜胜利者为师,于是两人开始了一场才艺表演。
随后项橐先问道:“什么样的树没有叶?什么水中没有鱼?什么样的火无烟?什么样的花不生长枝叶?”
这些问题非常像如今的脑筋急转弯,众人听后一脸茫然,就连孔子的脸色都非常难看,显然这些问题的确很难。
思索了半天后,孔子只好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
接着项橐说出了问题的答案:“枯树上没有叶,井水中不会有鱼,萤火没有烟,雪花不长枝叶。”
项橐问完后,孔子毫不客气地问道:“那你说天上总共有多少颗星星呢?”
孔子问的问题也很刁钻,这就好比有人问你:“你的头上总共有多少根头发?”
项橐听后笑着说道:“一天一夜星辰。”
孔子听后整个人都懵了,三局两胜,孔子已经连输两局,所以最后无奈之下他只好拜项橐为师。
七岁孩子便有如此智力,实属难得。
也正是因为非常聪明,而且项橐那时候学习还认真刻苦,所以他被后世人尊称为“圣公”,有圣人老师的意思。
如果没有项橐的话,那可能“圣公”这个尊称就是孔子的了。
根据这个姓氏,有人就提出了质疑:“这个项橐与‘西楚霸王’项羽有没有关系呢?”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项羽绝对不是项橐的后代,因为项橐十岁那年就已经离开人世了。死因不知道,估计十有八九是被他人所害。
那时候虽然结婚早,但也不至于十岁就有了孩子,所以项羽绝对不是项橐的后代。
不过后来据相关专家们考证,项橐和项羽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他们两人都是项师的后代。
项师是项氏家族的第一代祖宗,项橐是第三代,第十一代就是项羽,看来他们是有关系的。
接下来这位是来自大秦帝国的神童甘罗,他的爷爷甘茂曾经是大秦的丞相,所以甘罗小时候就以自己的爷爷为榜样,很快就成了神童。
要说与甘罗有关的精彩故事,这就涉及到了当时秦国的权臣吕不韦。
当时吕不韦想让张唐前往燕国,但因为途中经过赵国,而且张唐和赵国有仇,所以张唐说什么也不去燕国,吕不韦见状也是毫无办法。
甘罗得知这件事后主动请缨,吕不韦见状却说道:“我这么聪明都没办法,你一个小孩子能有什么办法?赶紧走开,别在这里捣乱。”
甘罗见状便拿出了自己的“好兄弟”项橐,他说:“项橐七岁那年就已经成了孔夫子老师,我今天都十二岁了,难道还能比他差?”
“反正你现在又没有好的办法,不如让我去试一试。”
最后无奈之下,吕不韦只好让甘罗去了。
在甘罗的一顿“语言攻击”下,张唐竟然真的愿意去燕国了。吕不韦得知这件事后既惊又喜:“这小子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对于甘罗来说,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因为他还要去赵国,劝说赵王不要为难张唐。
就这样,甘罗赶在张唐之前来到了赵国。在他的劝说下,赵悼襄王乖乖听话了。
两人交谈的内容非常简单,就是甘罗让赵国给秦国五座城池,然后秦国会把燕国质子送回去。这样赵国便能安心攻打比较弱小的燕国,秦国绝对不会阻止。
就这样,甘罗完美地完成了这次吕不韦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等回到秦国后,秦始皇亲自提拔甘罗,让他当了秦国的上卿,也就是丞相一职。
一个十二岁的小伙子,居然当上了丞相,属实了不起。
不过自从这件事过后,史书中便没有出现过甘罗这个人了,所以大家都说甘罗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十二岁。
按照史书来推测,他应该是被人陷害致死,要不然为何没有他的踪迹了。
在一部影视剧中,里面说是秦始皇亲手将甘罗斩杀的,因为他太狂傲了。
狂傲可能不假,毕竟人家很聪明嘛,但应该不是秦始皇杀的,因为秦始皇从来不杀功臣。
现在我们常说:“做人一定要低调。”看来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堤高于岸浪必摧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