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贵ST”,要退市了

惜梦市值 2024-07-03 22:21:03

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

“史上最贵ST”*ST左江,终于要退市了。

6月28日,*ST左江发布公告,宣布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深交所)的《关于北京左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根据该决定,*ST左江的股票将于2024年7月8日进入为期15个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期定于2024年7月26日。

自2023年5月4日起,*ST左江因2022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不足1亿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3年度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净利润亏损达-2.23亿元,营业收入为5217.27万元,且财务报告被审计机构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这触发了深交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中规定的终止上市条件。

最高时,*ST左江股价接近300元/股,退市时只有不到7元/股。

据证券之星不完全统计,整个6月份,包括*ST超华、*ST洪涛、*ST左江、ST联络、中银绒业、ST爱康、ST亿利、ST迪马、*ST巴安、ST富通、建车B、*ST易连、*ST美吉、ST阳光、凯马B和*ST高升在内的16家上市公司公告收到拟终止公司股票上市的相关文件。

显然,A股已经不再是垃圾公司的苟安之地。

全面注册制之下,不具备盈利能力的公司在A股已经没有容身之所了,未来将有更多地新人加入,也会有更多地企业退出。之前是“严进宽出”,今后是“宽进宽出”。

新国九条的及时推出,更是对资本市场的全面正本清源。

美国《财富》杂志曾有过一篇报道,在美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型公司的平均寿命也不到40年。中国则更夸张,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3年,大型集团的这一数据也只有7-8年。

这意味着,哪怕是一家风头正盛的企业,只要时间够长,终究也会衰退、寂灭。进一步想一下,如果让一家企业长久地留在股市,那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对资本市场最终将是弊大于利。

因此,持续地吐故纳新是保持资本市场活力的必然要求,而这也正是美股在长时间内维持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来自多伦多大学的克雷格·多伊奇教授曾在《金融经济学》杂志撰文,发表对美股退市情况的研究。其在论文中表示,从1975年到2012年,美国三大股市(NYSE、NASDAQ、AMEX)在38年间的IPO总数为15922家,而同期退市公司的数量则高达17303家(包括并购和主动退市)。

换句话说,美股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长期维持退市数量大于IPO数量的状态。还有一项更直观地数据,过去40年,美股大约有80%的上市公司都已退市。

反观中国这边,截止到2021年底,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超过4600家,而退市公司的总数只有区区163家。

维持优胜劣汰,全市场整体盈利能力才能有保障。

中泰证券曾做过一次统计,区间定在2009年-2019年,统计这十年内ROE高于15%的上市公司数量,其中A股只有18家,而美股有161家;将ROE指标放宽到10%,A股满足这一要求的企业数量为54家,美股则高达298家。

优秀的业绩又带来了更好地市场表现,投资者也获得了丰厚回报。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股走出了长达十几年的牛市,道琼斯指数从最低的6470点涨到了2021年的近37000点,期间涨幅近五倍。

另一边,上证指数早在十几年前就突破了3000点,随后兜兜转转,直到今天还在这个位置晃悠。而在这一时期内,国内GDP已经增长了三倍。尽管不能将中国股市的萎靡全部归因于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活力不足,但这终究是一个绕不开的因素。

更要命的一点是,由于退市数量非常有限,大量垃圾公司总能“绝处逢生”,这种特殊的“困境反转”甚至饱受青睐,致使市场长期浸淫在“炒垃圾股”的气氛中。质地好的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关注,质地差的公司反而热闹非凡,严重扭曲、背离了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初衷。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严进宽出”的属性与高考制度非常趋同,高中阶段拼命学习,一旦进入大学就完全放松自己。在上市公司身上则表现为,IPO前拼命冲业绩,上市后盈利能力快速“变脸”。

长此以往,在没有退市压力的情况下,很多公司开始躺平混日子,演变到最后甚至僵而不死,这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市场经济竞争活力的释放。

“流水”的上市公司,才能换来“铁打”的资本市场。

通过高频进出,让股市中留存的始终是整个经济世界中最有活力的那部分企业。这样既有利于经济发展,也能给予投资者回报,形成一个双赢的良性循环局面。

高压退市,对苟延残喘的那部分企业而言是一块挥之不去的乌云,而对整个市场来说,换来的是一片晴朗的天。

炒垃圾股的时代彻底结束了,投资者有必要仔细检查一下自己的持仓。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0 阅读:1
惜梦市值

惜梦市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