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9日深夜,熊向晖正在办公室查看资料,突然电话铃声急促响起。已经快半夜了,他纳闷谁会在这个点找他,带着满心疑问走到客厅接起了电话。"嘿,哪位?"
"熊叔叔吗?我是叶选基!"电话那头的声音很熟悉,"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您,跟我伯伯有关!"打电话的是叶剑英元帅的侄子叶选基。叶选基的一番话让熊向晖兴奋不已,他立刻叫来妻子:“赶紧把叶帅给的茅台拿来,今晚我得好好喝一杯!”熊向晖是什么人?叶选基说了啥?为啥他这么激动?【周恩来:他又一次保卫了党中央】熊向晖是我党地下工作的传奇人物,他听从周恩来的安排,在胡宗南手下潜伏了整整12年,为党立下了大功。这段隐秘战线上的经历,展现了他非凡的胆识和忠诚。
1947年某日,熊向晖一到南京,胡宗南就找他:“向晖,这儿有两份机密文件,你按这内容画张军事地图,再写个施政方案,抓紧时间给我。”熊向晖应声道:"行,我马上回去画,画好立刻给您送来。"胡宗南笑着拍拍他肩膀:"你做事我信得过,赶紧去吧。"熊向晖打开胡宗南留下的文件,一看之下顿时惊住了。两份材料,一份详细列出了陕北解放军的兵力部署,另一份则是蒋介石攻打延安的作战计划。
蒋介石这次动用了15万大军,而我们在陕北只有3万多人。不仅如此,他还出动了94架飞机。熊向晖一看这阵势,心里直打鼓:这分明是要一口吃掉咱们陕甘宁边区!第二天一早,情况紧急,熊向晖跟着胡宗南赶回西安。到了西安,他并没有马上传递情报,而是等到天黑,乔装打扮后去了联络点,找到了联系人王石坚。胡宗南给了我两份机密资料,内容涉及延安的安危,请您立即向延安汇报!
胡宗南很快在洛川召集了一场紧急会议,详细安排了攻打延安的计划。会议结束时,他提到:“保密局的魏大铭还给大家准备了个意外的惊喜。”魏大铭笑着起身说道:“我这儿有套美国最新的无线电定位设备,只要开机就能锁定解放军各指挥部的具体位置。”
熊向晖在会上一听胡宗南的话,心里一惊,没想到他还有这么一手。散会后,他回到房间,一边抽烟一边来回踱步,脑子里不停琢磨怎么把消息送出去。情况紧急,熊向晖没空等到晚上送消息。他马上把情报写下来,塞进信封,交给胡宗南的机要通讯员,让他送到西安给潘裕然,再由潘裕然转交给王石坚。
周恩来接到王石坚传来的消息,立刻表扬了熊向晖:"这小子真行,又帮了中央大忙!"多亏熊向晖及时送来重要情报,我们才能迅速撤出延安,让胡宗南扑了个空。【阴差阳错立下功劳】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屡战屡败,蒋介石心有不甘,特意指派胡宗南和宋希濂驻守西南,试图做最后的抵抗。胡宗南和宋希濂麾下兵力多达50余万,毛主席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下达了命令。刘邓领导的第二野战军,联合一野和四野的部分部队,朝着大西南挺进。陈赓和杨勇的兵团分别绕道四川,目标很明确:在大陆彻底解决胡宗南和宋希濂,绝不能让他们跑掉。
毛主席确实有远见。胡宗南和宋希濂曾讨论过,情况不妙就往缅甸撤。我们得想办法堵住他们逃跑的路。胡宗南和宋希濂只听蒋介石的指挥,所以我们必须让蒋介石出面,让他管住这两个部队。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周恩来突然想到了熊向晖,心里立刻有了主意。1949年11月6日晚,周恩来在中南海勤政殿设宴招待张治中、邵力子等人,熊向晖也在受邀之列。张治中见到熊向晖时,惊讶地问他:“你怎么也投诚了?”
熊向晖还没来得及开口,周恩来就插话说:“他不是起义,是归队!”这话一出,张治中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熊向晖是共产党的人。周恩来接着对张治中说:“麻烦文白先生转告蒋介石,让他也了解一下这事。”张治中一回去,马上给蒋介石写了封信:以前我以为国民党在打仗和搞政治上不如共产党,今天才明白,连你们最得意的情报工作也差远了!胡宗南那边就有共产党的人,熊向晖就是!你说胡宗南能打赢吗?国民党怎么可能不败?
蒋介石看到张治中的来信,火冒三丈,吼道:"怪不得胡宗南老是吃败仗,原来身边有卧底!"从此,他对胡宗南的信任大打折扣。后来,胡宗南和宋希濂提出要撤往缅甸,蒋介石怀疑他们要跑路,死活不同意。我军在西南战役中大获全胜,彻底击溃了胡宗南和宋希濂的部队。宋希濂被活捉,胡宗南侥幸乘机逃脱。这场胜利,熊向晖立下了汗马功劳。【接完电话,熊向晖让妻子把叶帅送的茅台酒拿出来】建国初期,周恩来安排熊向晖进入外交部任职。由于缺乏相关工作经验,熊向晖在工作中多次受到周恩来的严厉指正。
1954年4月,周恩来带团参加日内瓦会议,熊向晖主管新闻办。为了让外国记者更好地认识中国,周恩来特意安排播放《1952年国庆节》。电影放映完毕,场内掌声雷动。代表们临时决定加映《梁祝哀史》。可试播时,酒店工作人员一脸茫然,随即离席。熊向晖立即意识到他们看不懂,便让工作人员准备一份15页的剧情说明,以便向外国记者解释。
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熊向晖向周恩来做了汇报,结果出乎意料地挨了顿批评:外国记者可没时间细读说明书。请柬上直接写:来看一部中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彩色歌剧电影。放映前用英文简单介绍下剧情,让观众提前感受那份悲情就够了。熊向晖按周恩来的要求去执行,结果赢得了大家的认可,电影放完了,人们还舍不得走。
1972年,熊向晖被任命为中国驻墨西哥的首任大使。在启程前,周恩来和叶剑英等领导人特意前来送别。在墨西哥任职期间,熊向晖不仅思念故乡,还对国内的茅台酒怀有深深的怀念。1973年5月,熊向晖从国外回来,向周恩来做了工作汇报。就在他打算走的时候,一个不认识的人突然来找他,一问才知道是叶剑英派来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笑眯眯地说:“叶帅知道您在国外老惦记着咱们的茅台,特地让我给您捎来几瓶。”熊向晖盯着桌上的五瓶茅台,感动地说:“叶帅这么挂念我,真是没想到。不过这也太多了,要不您带回去几瓶?”
工作人员摆摆手,回答:"这是叶帅特意给您的,我哪敢带回去?就算我拿回去了,叶帅肯定得批评我办事不力。"熊向晖听罢,只好接受,并说道:"那就麻烦你帮我向叶帅道个谢。"有趣的是,熊向晖回到墨西哥后,不仅没喝掉那几瓶茅台,反而一直留着。直到1976年,他才兴奋地让妻子把酒拿出来,打算好好喝一顿。
1976年10月9日,熊向晖接到了叶剑英侄子叶选基的电话。听到这个好消息,他立刻兴奋地对妻子喊道:“赶紧把叶帅之前送的茅台拿来,今天我要好好庆祝一下!”熊向晖于2005年9月9日离世,终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