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荆州博物馆院落西侧,有座四角仿古亭,里面一口大铁锅锈迹斑斑,却是传奇中的宝物——传说这是曹操打胜仗的法宝,是张飞残暴的刑具。但专家研究后,却发现这铁锅竟另有神秘用处。
这口大铁锅,就是著名的“承天寺大铁锅”。说起承天寺,缘起于晋代。永和年间,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桓温的帐前主簿罗含曾在此修建了气势恢宏的宅院。多年之后,当罗含致仕还乡的时候,他“秉承天意”,将自己宅院改为“承天寺”。这寺院几经修缮成了荆州最大的寺院,而且自晋到明清,一直香火鼎盛。而这寺院香火延绵的原因,有百姓猜测是因为“一口锅”。
这锅周长5.52米,外径1.75米,内径1.34米,外高0.89米,内深0.83米,壁厚0.06米。无论如何看,都称得上是一口大锅。而传说中,这口锅与三国时期的三位名人息息相关。
第一,曹操打胜仗的法宝。
东汉末年分三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一战打败袁绍,奠定北方统一。为拿下南方,曹操决定先取荆州,后攻东吴,挥师83万向荆州。
急行军中,曹操发现,军中小锅煮饭只能供少数士兵吃,这就耽误了不少时间。于是,在谋士的建议下,曹操用了“两千五百斤”铁水,铸造了一口可以供千人吃饭的大锅,“烧三天三夜不滚,滚三天三夜不冷”,头锅千人吃饭,并作为先锋冲锋陷阵。
如此一来,曹操的大军果真神速而凶猛,拿下了荆州,这口锅,也就成了曹操打胜仗的法宝。
第二,张飞暴烈的证据。
曹操虽然打下了荆州,不过与与孙、刘联军赤壁对峙时,却吃了亏大败而走。这口威风凛凛的大铁锅被张飞夺得。张飞暴烈成性,常与下属发生矛盾,盛怒之下,这口大铁锅,竟成了张飞惩罚下属的刑具。谁犯了军规,谁下油锅!
第三,关羽的带兵的行军锅。
刘备派关羽攻长沙,遇到了有勇有谋的老将黄忠。关羽军内每次埋锅造饭时,黄忠就趁机掩杀过来。关羽向张飞讨来了这口千人的大锅,士兵轮流吃饭,再与黄忠轮流作战,并最终取得了胜利。黄忠投降归附了刘备,长沙也成了刘备的地盘。就这样,立下了“军功”的大铁锅,也成了关羽军中的一个圣武。
这口锅历经千年岁月,承载了无数故事,并从军中到了寺庙,成为了让承天寺香火延绵的“镇寺之宝”。千年之后,承天寺因为战火被毁,这大铁锅却留存了下来,并在建国后被请进了博物馆,成为了荆州的重要文物。
一口大铁锅,三位三国传奇人物,但专家研究后,却尴尬的发现,这根本不是锅,也和三国没啥关系!
这所谓的“铁锅”用于行军不靠谱。这铁锅在古代可是奢侈品。中国的生铁冶炼,诞生于春秋时代,而做饭用的铁锅,在汉代时出现。随着冶铁技术的提升,最早先的青铜锅变成了铁质锅,但宋朝冶铁水平提升,铁锅才真正得到完善并广泛使用。就连国力昌盛的唐代,铁锅也是十分难得,例如,在武则天时期,当时皇宫里最贵重的铸铁器皿只有两个,一个是摆放在院子中间防火用的大铁缸,一个是御膳房里做饭炒菜用的大铁锅。铁锅的珍贵,可见一斑。
承天寺的“锅”却并非锅。不仅因为打造这样一口锅,实在是耗资严重,而且,它实在是太重了,没有十几个壮汉根本都抬不动,当行军锅完全是自找麻烦。不仅沉重,这口“锅”还废柴费时费钱,十分不划算。
既然不是行军做饭,那张飞刑具,更是站不住脚,这口“锅”内径1.34米,内深0.83米,“炸”人每次只能炸半个,实在费事!
那这既不是行军锅,那这是什么呢?通过翻阅古籍,人们找到了答案。这不是锅,而是塔帽。
《荆州驻防志》卷十六穆克登布(穆克登布是成都将军魁玉之子,自幼随父亲转战江浙,在丹阳、江宁一带驻防多年)《承天寺铁镬考》说:
“府县志皆谓铁镬,而不明所由来。忆丙寅(1626)春,于金陵聚宾门外亦见是物凡二,俱偃卧瓦砾榛莽中,形质与此无少异,唯较大十之三,询之土著者,皆谓报恩寺塔顶,塔谓粤逆所毁,顶以无所用,故置此。
根据这种说法,这“铁锅”是塔顶,后来塔坍塌之后便废弃于此。
而这个塔,在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所作的《荆南府承天院塔记》有所记载。黄庭坚被贬多年,终于接到了皇帝的诏令得以回朝。黄庭坚路过承天寺,曾与承天寺方丈智珠畅谈,并提笔写下《荆南府承天院塔记》。
铭刻着这篇文章的石碑,也在承天寺遗址附近被发现。
如此一来,这“铁锅”是塔帽的说法就更可信了。
那为什么宋代铸造的“塔帽”却和三国人物扯上了关系呢?
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三国文化诞生和繁衍之地,120回的《三国演义》,有72回的内容都涉及荆州。
在荆州,三国是民间不灭的话题,除了正史、演绎,还有好多百姓凭借想象,将平常的事物也和三国牵扯上了关系,成为了三国周边。
例如,荆州就流传着“马跑泉”“关公豆腐”“关公筑城”“张飞一担土”“平头冢”“磨刀雨与龙晒衣”等故事,而这承天寺的铁锅,也在百姓传说中平添传奇。
形成史实加虚构的神奇故事,也再次证明了荆州的百姓们,是多么爱三国啊。#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