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为褒姒烽火戏诸侯,留下了几千年的笑谈。
在南北朝时期,同样也有一个黑色幽默的故事,皇帝宠爱美人,在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反胜为败,让人笑掉大牙。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北周皇帝宇文邕一直和北齐不和,想置于其死地而后快。
宇文邕经过三年的励精图治国势日渐强盛,宇文邕决定对北齐用兵。
公元575年三月,勋州刺史韦孝宽上疏,献上著名的《平齐三策》。
韦孝宽的《平齐三策》让宇文邕坚定了伐齐的决心。
为此,宇文邕做了充分准备。
第一次伐北齐他根据姐夫于翼的提议“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将欲攻之,必先援之”的方案,派遣使者出使北齐主动示好,让对方失去警惕,然后攻其不备,一击致命。
就这样过了一年多,宇文邕于575年七月二十五日,正式下诏,宣布伐齐。
这次他动用了18万兵力,兵分六路攻击北齐。
主力部队由皇帝宇文邕亲自挂帅,率军6万,出潼关,直扑洛阳。
开局非常好,各路人马连战连捷,宇文邕率周军主力,很快攻取了河阴大城。
河阴大城地处黄河南岸,是北齐防守河桥而设置的河桥三城之一。
宇文邕随即乘胜攻打中城,然而在这里却遇到了顽强抵抗。
驻守中城的是北齐永桥大都督傅伏,他依仗地利,率部死守。
北周军队日夜围攻了二十多天,死伤惨重,却始终无法攻破中城。
宇文邕不得不改变战略部署,掉头攻打洛阳西北的金墉城。
但是在这里依然遭到金墉城守将、北齐洛州刺史独孤永业的抵抗,宇文邕亲自指挥仍然无法攻克。
这时,北齐右丞相高阿那肱率领的援军已经来到,着急上火的宇文邕竟病倒了,考虑再三,宇文邕决定撤兵。
攻占的三十余座城池也不得不全部放弃,声势浩大的第一次伐齐就这样草草收场。
再次伐齐,那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北齐皇帝高纬,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宇文邕第一次伐齐吃了一个“闭门羹”,这个窝憋气让他很不爽,经过一年的休整,宇文邕决定再次伐齐。
他的目标还是跟上一次一样,灭掉北齐,统一北方。
有了上一次进攻洛阳的教训,宇文邕接受大臣的意见,决定改变进军路线。
这次进攻地点选在了晋州(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
576年10月,宇文邕再次御驾亲征,出兵东伐。
北周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到了平阳城外。
北齐守将尉相贵一面据城死守,一面不断派出使者,向正在晋阳的皇帝高纬告急,请求增援。
然而一天天过去,使者一个个出去,援军却迟迟没来。
皇帝随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敌军近在眼前,攻击不断,援军却遥遥无期。
困守孤城的北齐守军渐渐地失去了耐心,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忠心——行台左丞侯子钦、晋州刺史崔景嵩先后向周军投诚,引北周军入城。
平阳就此落入了北周之手,包括主将尉相贵在内的守军八千人全部被俘。
这真是“虎落平阳”。
让人纳闷的是,离平阳只有500里的晋阳驻扎着北齐的主力,骑兵三天就能赶到,不仅仅是尉相贵,就连宇文邕也百思不得其解,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为什么不见援军?
北齐皇帝高纬在干什么呢?
原来在忙着“泡妞”。
这些天,高纬正和他心爱的美人冯小怜如胶似漆、形影不离,在晋阳城郊外的天池打猎。
白天打猎物,晚上抱尤物,这样的日子让高皇帝心旷神怡,心满意足。
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一晃多天过去了,他在享受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价值观的时候,他的前线--平阳,已经陷落了。
他在温柔乡缠绵的时候,许多将士已经魂归故乡了。
其实,也不是高纬置前线于不顾,而是那些告急文书高皇帝一份也没有见到,它们全部被在外面负责保卫工作的右丞相高阿那肱挡住了。
在这个右丞相眼里,再大的事情也比不上领导的心情,让皇帝开心才是他的职责所在,一个丞相置国家危难不顾,把全部心思用在讨好皇帝身上,这样的佞臣才是动摇国家根基的所在。
直到有一天,最后一个使者带来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平阳已陷!
这下高阿那肱才不敢再怠慢,急忙向高纬汇报。
听到这个消息,高纬也急了——平阳是晋阳的门户,平阳失守,晋阳就危急了!
一定要把平阳夺回来!
高皇帝下令立即返回晋阳,集结部队,反攻平阳。
谁承想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
冯美人不同意。
她玩心正浓、意犹未尽,不肯就这么回去,拉着高皇帝的手说,陛下,别这么急嘛,陪我再杀一围么!
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但在高纬的眼里,冯小怜就是他的一切,其他所有的一切和他的美人相比就像萤火虫和皓月相比一样,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与当年的周幽王和褒姒对比,高纬更胜一筹,不爱江山更爱美人。
为了冯小怜,他什么都愿意。
于是,高纬把所有的一切都抛在脑后,继续陪着他的佳人兴致勃勃地打猎去了。
这是唐朝诗人李商隐为此留下著名的诗句“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的由来。
就在高纬和冯小怜卿卿我我的时候,宇文邕可不给他磨叽,很快又攻占了洪洞、永安(今山西霍州)等地。
此时,高纬总算回到了晋阳,在晋祠集合兵马,还不忘带着他的冯小怜,率军南下,与北周军队对峙。
处事稳重的宇文邕审时度势,觉得北齐军新到,气焰正盛,决定避其锋芒。
他任命大将梁士彦为晋州刺史,率军一万留守平阳,又让齐王宇文宪率军六万驻守涑州(今山西闻喜一带)为平阳相呼应。
然后自己率大军返回北周。
对此,虽然诸将极力劝谏,可宇文邕还是撤了,宇文邕和高纬一样都不按套路出牌,每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
下面该高皇帝上场表演真正的技术了。
公元576年十一月四日,北齐大军推进到平阳,把平阳围得水泄不通,日夜不停攻打。
在北齐军的猛烈攻击下,平阳城危机四伏,城楼都被摧毁,城墙也损毁严重,残存的城墙只有七八尺高,北齐兵经常登上去给北周兵短兵相接。
形势十分危急!
守将梁士彦骁勇善战,虽然年龄大了,可气势上一点也不输,他慷慨激昂地对将士们说:“死在今日,吾为尔先。”
这气概真是不含糊,就是死,我也有死在你们前面!
他身先士卒,一直战斗在最前线。
在梁士彦的激励下,北周军士气大振,以一敌百,一次次击退了北齐军的进攻。
久攻不下的北齐军又改变战术,开始挖掘地道,这一招果然奏效,城墙一下子塌陷出一个十余米的大口子,北齐军顿时洪水般涌上来。
梁士彦虽然率军死战,然而他拼尽全力,还是难以阻挡越来越多的北齐军。
眼看就要功败垂成、无力回天,这时候怪事发生了!
北齐军竟然停止了进攻!
难道良心发现,或者上苍在帮助北周?
都不是!
原来北齐军接到一个奇怪的命令:暂缓攻城!
这个命令是皇帝高纬下的,原来此刻,他想让他心爱的冯小怜亲自前来观摩北齐大军攻进平阳城的壮观场面——这样的机会可是难得遇见的,小怜一定从来没有看过,她一定很开心,让自己的女人开心,是一个男人最伟大的成就。
这与当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如出一辙。
不得不让人觉得,这一对活宝,就是从周朝穿越过来的。
美人都是注重形象的,冯小怜也不例外。
为了光鲜出场,她精心化妆,洗头、盘发,画眉、抹胭脂,涂口红……一番折腾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终于风情万种仪表俊秀的冯大美女出场了,果然惊艳众军,犹如仙女般的冯小怜获得雷鸣般掌声,这种感觉正是她需要的,这才是范、是明星。
可接下来她期待的北齐军破城而入的精彩场面却没有出现,难道是自己的美丽惊艳了世界,让时间、空间都静止了?
就在等冯小怜款款而来的时候,北周军早已经用木栅堵住了城墙的缺口。
北齐军就这样失去了宝贵的破城机会,要知道战场上瞬息万变,胜败也在转瞬之间。
高纬心里也难受,不为别的,而是为让小怜白跑了一趟而难受。
为了补偿,冯小怜提出了新的思路,既然看不到北齐军入城,那么去平阳城西面那块巨石上,看看圣人留下的遗迹也不错。
高纬满口答应。
可是 去那里要经过一座桥,而这座桥离平阳城太近,在北周守军弓箭的射程之内,一不小心美女就会变野兽——射成刺猬。
这点小事难不倒皇帝高纬,于是高皇帝下令在远离平阳城的地方另造一座桥。
造桥需要木料,高纬就下令拆掉自己的攻城器械。
桥终于修好了,高纬和冯小怜兴致勃勃地去旅游,看名胜古迹,可过桥时,桥居然坏了,这也太衰了!
高纬担心冯大美人那颗脆弱的心灵碎成玻璃渣子,他决定加封冯小怜为左皇后,并马上派人回晋阳取皇后的凤鸾,在前线举行仪式,接受众将士的参拜。
这够刺激了吧!不愁美人不高兴。
这二位太狗血了,像是猴子请来的逗比。
胜利在望却下令停止进攻,攻势正盛又拆除攻城器械,这让流血牺牲的将士们情何以堪?
御驾亲征的高纬不但没起任何好作用,反而大大降低了士气。
北齐军全无斗志。
就这样整整一个月过去了,平阳城还牢牢掌握在北周军手里。
高纬不急,可有人急,北周皇帝宇文邕见梁士彦顶住了北齐的进攻,宇文邕决定重返战场,他于576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再次集结队伍,渡过黄河,与宇文宪汇合,浩浩荡荡杀向平阳。
高纬已经没有机会了!
高纬的情商可能爆棚到1000,但智商应该在0以下。
他见宇文皇帝来了,我高皇帝怎么能示弱,他听从宠臣安吐根的建议,又被身边太监们怂恿,下令填平为阻拦周军而挖的深沟,命全军出击,他和冯小怜在后面骑着马督战。
战场上的血肉让冯小怜花容失色,她见北齐军左翼稍微有一点后撤,就吓得惊叫:哎哟,我们败了!陛下快跑!陛下快跑!
高纬立刻拨转马头,赶紧带着冯小怜等人仓皇逃窜。
其实在这之前,北齐军真的没败,安德王高延宗率领的右军已经占了上风。
但在这之后,北齐军真的败了,皇帝都逃了,我们凭什么给他卖命?
就这样,北齐军顷刻之间就垮了。
逃回晋阳的高纬,竟然要去北朔州避难,把首都晋阳留给高延宗、高孝珩两个堂兄留守,一旦晋阳有失,他就可以随时移民,逃亡突厥。
说走就走,第二天,高纬偷偷派人把母亲胡太后、太子高恒等人送往北朔州。
随后他召见高延宗,任命他为相国、并州刺史,总领山西兵马,然后不顾众人劝阻,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逃跑之路。
由此,揭开了北齐亡国的序幕,后来他带着满布袋的黄金和冯小怜逃跑时,被宇文邕抓获,由此成为北周的阶下囚。
高纬和冯小怜就是南北朝版的“烽火戏诸侯”,让人觉得历史不断在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