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八路军一司令遭地主铡三段示众,萧华派兵全面围剿,结果如何

历史的小书生 2024-08-02 03:33:04

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您的每一份支持都会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创作出更好的文章,希望您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同时也是对我文章的一种认可。

翻开中国地图,我们能够找到位于甘肃省境内的靖远县。但其实,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还存在过一个靖远县。这个县的名字是以革命先烈杨靖远的名字命名的。

位于保定的一家收藏馆里,存放着一份由解放区政府印制的靖远县地契,上面显示有渤海区的字样,跟如今的甘肃靖远县不一样。

解放后,以革命先烈杨靖远命名的靖远县已经改为河北的盐山县。不过,当地县城有一条路就叫靖远路。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属于冀鲁边区。

1940年,为了纪念杨靖远烈士,上级批准,从乐陵、盐山和庆云三县各划一部分组成靖远县。1945年,盐山县又跟靖远县合并,被叫做靖远县。新中国成立前,这里又被改为盐山县。

此后,靖远县便消失在了冀鲁边区这片土地上。但革命英烈的战斗故事和牺牲精神却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土地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

1902年,杨靖远出生在辽宁沈阳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靠着做小买卖养活一家人。少年时,杨靖远被送进当地的私塾读了六年书。

1919年,17岁的杨靖远考入了中医专科学校,毕业后,杨靖远先后在沈阳、锦州一带行医。这一时期,他目睹了老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盘踞在此的各势力间互相争权夺利,对老百姓的生死毫不关心。

悲惨的现实引发了杨靖远的思考。渐渐地,他意识到,掌握医术虽然能够治病救人,但并不能改变社会现状,更不会根治人的思想顽疾。

于是,杨靖远最终选择了弃医从戎,并考进了“奉天讲学堂”。然而,进入这里后,杨靖远却被军阀混战的现实深深刺痛。就这样,对现实失望的杨靖远在毕业后并没有加入东北军,而是拾起了老本行,在学校当了一段时间的校医,不久又进入了沈阳兵工厂。

在沈阳兵工厂做工期间,他结识了一名地下工作者马辉之。在他的影响下,杨靖远也开始秘密参加革命活动,并在不久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几十万东北军根据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选择撤出。日本侵略军仅耗费三个月时间便侵占了东北全境。

日本侵略军进入我国东北地区后,对无辜的老百姓进行肆意杀戮,杨靖远的父母也被日军残忍杀害。

同年9月20日,充满仇恨的杨靖远联系了8名爱国青年,趁着日本人不注意,在沈阳皇姑屯两洞桥上扔出了手榴弹,炸死了多名日本士兵。

事情发生后,日本人恼羞成怒,大肆搜捕杨靖远等人,为了躲避追捕,杨靖远辗转来到了北平,并与党组织取得联系。此后,根据组织命令,他便在平津一带开展抗日活动。

1938年3月初,时任冀鲁边工委书记的于文彬因在战斗中受了重伤,救治无效后光荣殉国,冀鲁边区为此召开了追悼大会。

由于当时的战斗环境残酷且复杂,于文彬的三十一支队跟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为了尽快了解支队情况,党组织派遣了杨靖远、李启华等五名同志到三十一支队开展工作,加强党的领导。杨靖远被任命为三十一支队副司令,李启华任政治部副主任。

一收到命令,杨靖远便询问“何时出发”,丝毫没有对未来战斗的恐惧。

4月5日,杨靖远等人来到了位于河北董村的三十一支队司令部的临时驻地。当他们一来到这里,便听到当地老百姓高声呼喊着“咱们的队伍来了”。

这一年5月,杨靖远率领三十一支队驻扎在庆云、乐陵一带。国民党的刘景良率领1000多人的队伍对庆云发动了多次攻击,使得处于困境中的三十一支队更加雪上加霜。

尽管如此,杨靖远也依然率领三十一支队打出了多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刘景良被赶了出去,同时敌人想要借此粉碎冀鲁边区的梦想也彻底破灭。

1938年9月,三十一支队改编为八路军平津支队,杨靖远出任司令员。此后,他继续率领平津支队在这一带开展革命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我军革命根据地。

盐山四区是津南要道,这里的地理位置至关重要。但当时,这里被当地乡镇的地主武装势力控制着。

为了打通这一要道,杨靖远亲自来到了盐山开展工作。当他抵达这里的五天前,日军刚刚进了村里实施了惨无人道的暴行:杀人放火、抢钱抢粮……

日军逼着当地老百姓交出八路军,逼问他们八路军的行踪,乡亲们不肯说。日军便揪出几人狠狠折磨,血流了一地,死了三个青年。

杨靖远来到这里后,跳下马跟当地的乡亲们握着手,心疼地说道:“乡亲们,让你们吃苦了。”

当地的老人在回忆起第一次见到杨靖远的场景时,仍然历历在目:杨司令员打头,身材高大,留着长长的胡子,骑着马向村里的方向跑来。

听着乡亲们控诉日军的种种暴行,杨靖远发誓“一定要报仇雪恨”。同时,他下达命令,要求战士们帮助乡亲们修建被毁的房屋,并让卫生员给乡亲们看病治疗。

交代完毕后,杨靖远便带着警卫员去了乡亲们家里了解情况。

走进一家老乡的屋里,杨靖远说道:“大娘,给您添麻烦了”。

老奶奶见状,急忙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道:“添什么麻烦,赶紧坐下,喝点热水。”老奶奶说罢,便赶紧烧水。

杨靖远接过热水喝了起来。老奶奶则跟一旁的警卫员说道:“小同志,你们杨司令怎么留了这么长的胡子?”

警卫员笑着回答道:

“奶奶,我们杨司令蓄髯为志,发誓不打败日本鬼子不刮胡子!因此大家又叫他‘杨胡子’。”

老奶奶点点头,既高兴又心疼:“好孩子,好孩子……”

来到盐山四区后,为了打通津南要道,杨靖远冒着生命危险先后两次来到当地地主武装首领孙仲文处。向其认真讲解我党的政策,孙仲文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转变,并表示“不打八路”。

除了同孙仲文单独讲话外,杨靖远还找准时机向孙仲文武装兵团的民众讲话,宣传我党的抗日政策:

“弟兄们,八路军到冀鲁边区是来打日本鬼子的。小鬼子把屠刀架在了我们的脖子上,残杀我们的同胞,这是每个有血性的中国人绝对不能答应的!”

杨靖远的讲话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人群里不断有这样的声音传出:

“这个八路军司令说得太对了。”

“我看这八路军里是真的有能人。”

这一时期,由于孙仲文“不打八路,为抗日团结”的规定,盐山四区逐渐稳定下来,我党在这里的交通情况也比较通畅。

然而,这样的情况并没能维持多久。11月,为了吃掉位于冀鲁边区的八路军,国民党方面派了马皋如秘密前往孙仲文处,以高官厚禄许诺他。在利益面前,孙仲文很快便被收买。

就这样,孙仲文的武装力量被国民党收编,他继续出任司令员。

仗着有了国民党这个靠山,孙仲文的立场也快速转变,并为国民党干起了事。

孙仲文选出100人组成了一个大队,并接受专业的作战训练。很快,这个支队便在我军驻地的门口架起了机枪,威胁我军安全。另外,之前畅通的交通要道也遭到了孙仲文的刁难。不仅扣押我军过往的人员,甚至还截走了钱粮。

孙仲文故意制造摩擦的行为引起了我边区军民的强烈不满,但出于大局考虑,杨靖远还是尝试选择先采用和平方式解决。

于是,杨靖远带着一名警卫员来到了孙仲文处,一见面,杨靖远便严肃地说道:“孙先生,你们最近的行为已经超出了之前我们的约定。”

这时的孙仲文仗着有后台撑腰,也不装了,面露凶色,狠狠说道:“我现在是国民党亲自下令委任的司令员,你们要么听我的,要么就离开盐山。”

杨靖远和孙仲文继续在话语上展开交锋,孙仲文自知理亏,被怼到气急败坏。甚至叫出来几个人要绑了杨靖远司令。

就在这危急时刻,随行的警卫员立即掏出枪,站在了杨靖远司令员的前面,并手疾眼快,紧紧抓住孙仲文,大声喝止道:“我看谁敢动手,当心我宰了他。”这时,枪已经抵在了孙仲文的脑门上。

孙仲文早已被吓得腿软了,他立即求饶道:“杨司令,都是玩笑,先放开我再说。”说罢,他又急忙制止自己的人再上前,让他们离远点。

就这样,杨靖远司令员和警卫员带着孙仲文来到了村边,见后面没有人,立即丢下他骑马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孙仲文的人才来到他身边,手下人问道:“要不要追?”

孙仲文啐了一口,骂道:“追什么追,连影都没了,追个屁。”

杨靖远此行已经彻底认清了孙仲文的真面目。回去后,杨靖远已经下定了要拔除孙仲文这颗钉子的决心。

12月13日晚,杨靖远和副支队长率领一队人马出发前往孙仲文的老巢许官大赵村,然而,由于当晚起了大雾,向导也迷失了方向,等到第二天天亮才摸索到了孙仲文的老巢。

虽然孙仲文已经得知消息,并加强了戒备。但这时已经到了必须行动的时候了。

杨靖远随即组织战士们发起冲锋,当时,他正在麦垛后面指挥着行动。不料,却被居高临下的孙仲文部下发现,当即冲他开枪。

枪响后,杨靖远腰部中枪,倒地不起。战士们见状,先后几波火力掩护,想要救下杨靖远。但最终没能成功。

就这样,受伤的杨靖远被冲出来的敌人抢了过去。队伍也因为失去了指挥,被迫后撤。

杨靖远被俘后,孙仲文得意洋洋地叫嚣道:“杨司令,这下你可不能怨我了。”说罢,只见他手下的人抬来了一口铡刀。

杨靖远看见后,已经预感到了自己的命运,但他脸上毫无惧色,反而大声喊道:“要杀要剐随便,我们共产党人最不怕的就是死。”

孙仲文不相信真的有人不怕死,他劝说道:“杨司令,这是何苦呢。只要你投降了,我就放了你。否则,今天你难逃一死。”

杨靖远听后,冷笑一声,不屑地说道:“废话少说,要动手就动。”

“好,那我成全你。”

就这样,杨靖远烈士壮烈牺牲在了敌人的铡刀下。孙仲文的手段太过残忍,杨靖远司令员被铡刀截成了三段。同时,他的头颅还被砍了下来挂在树上示众。这一年,杨靖远只有36岁。

杨靖远牺牲当天,天空下起了雨,边区群众悲伤地表示:“杨司令员死了,老天爷都哭了。”

孙仲文的恶行引起了冀鲁边区军民的强烈愤慨。萧华下令要为杨靖远报仇雪恨。

1939年1月2日凌晨,八路军派出两个支队兵分两路包围了孙仲文的老巢。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孙仲文的武装力量被彻底歼灭,而他也没了小命。

战斗结束后,冀鲁边区为杨靖远等烈士举行了追悼大会,当地许多青少年头上戴着白布为杨靖远等烈士“戴孝”,哭声响彻了冀鲁边区,人们为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八路军司令员而感到悲痛不已。

萧华写下了两幅挽联:

“断头流血乃革命者家常便饭,奋斗牺牲是抗日的应有精神”、“抗战方兴竟在盐山留遗恨,建国未艾空对鬲水吊英魂”。

杨靖远烈士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短暂而热烈的一生,他的胡子终究没能等到被剃掉的时候。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11
历史的小书生

历史的小书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