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马桑菌25元/斤,当地农民透露:成本不到5元,谁在暴力收割?

小农民挖穿地球 2024-12-15 21:46:50

种菜很有趣,关注我,一个狂爱种东西的小农青

这几天,贵州遵义市正安县的马桑菌种植基地丰收了。

订单多到忙不过来,采摘工人一天可以采500斤。

目前,马桑菌的采摘工,一天有80块工资。

而马桑菌的市场价是25元/斤,该基地产量有10万斤,预计产值在250万元左右。

(来源:直播遵义)

是很不错的数字,当地农民应该有得赚了才对。

但是,当地了解行情的农民却透露:他们被收割了。

马桑菌的真实价格,为何惹怒农民

遵义的马桑菌,价格比猪肉都不逊色,一斤25元。

网购价格还得往上走,堪比高级食材。

可这钱,种植的农民到底能分到多少?

真相让人心痛:一斤马桑菌的成本,还不到5元。

从地头到餐桌,这价格翻了几倍甚至十几倍。

到底是谁在中间暴利收割?

一斤马桑菌成本不到5块?算笔账就知道

马桑菌种植的主要成本有菌棒制作、人工费用、种植场地、采摘包装。

以杨兴镇桐梓社区的马桑菌基地为例,菌棒是基础,每根成本不到5元,

而一根菌棒能长出一斤左右的鲜菌。

换句话说,农民手里地头出货的马桑菌成本确实非常低。

农民的辛苦不止在菌棒上。

从搭棚、铺菌棒,到日常养护,最后采摘包装,这一整套流程下来,

也没有多少技术门槛,关键靠的是勤劳和经验。

然而,这样辛苦劳作一年,真正到手的收入并不高。

有农民说,他们每天劳作十几个小时,

最终也不过赚个百来块工钱,忙活了一年,家里存款没多少。

再看采摘之后的环节。

在基地里,这些菌子要么现场打包,要么被收购商直接以订单方式运走。

价格怎么样?

5元一斤的批量价,再稍稍浮动一些,这就是农民的天花板。

对比市场上25元甚至更高的零售价,农民能分到的利润太少了。

中间有多少环节加价

农民5元一斤卖出去的马桑菌,怎么摇身一变,到了市场就飙到25元?

这背后得看中间经过了哪些人手。

第一步,收购商出场

收购商通常是最先拿货的人。

他们的模式很简单,批量压价。

农民每斤5块卖给他们,到他们手

价格就能翻到10块甚至更高。

收购商掌握了货源,但单个种植户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

最终只接受对方定价。

第二步,批发商和物流费用

收购商把马桑菌批发出去,接下来就是物流的环节。

从遵义到大城市,这些菌子得用冷链运输冷链不便宜,

加上中间的储存费用、批发市场的转手费用,

这时候每斤菌子的成本已经涨到了10元甚至更高。

第三步,零售商的定价策略

最后,菌子到了商超或者网上平台。

这一环节,零售商定价更随意。

消费者能看到的价格轻轻松突破25元。

零售商加价的理由很多,比如包装、店铺运营费用,甚至“品质宣传”,

实际上都记在了消费者头上。

从农民到最终买家,马桑菌经过的环节看似不多,

但每一层都在抬高价格。农民靠卖力气赚那辛苦钱,

而中间商、零售商却赚走了利润的大头。

谁在定价?到底谁拿走了大头

农产品价格的高低,一般说是市场决定,但这个市场真就公平吗?

一层一层看下来,才发现中间环节有不少“猫腻”。

中间商垄断渠道

在很多地区,农产品的流通都被少数几家中间商掌控。

这些中间商利用自己的渠道优势,把控收购价格,

农民想要高价几乎不可能。

种植户单打独斗,没有议价能力,最终只能被迫接受低价。

消费者为包装和品牌买单

到了城市市场,马桑菌的身份彻底变了样。

简单地包装一下,贴上个品牌标签,就成了高端食材。

价格翻了几倍,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掏钱,

可钱最终没进农民的口袋,

转成了中间商和零售商的利润。

信息不对称的暴利

最关键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消费者不了解马桑菌的真实成本,

农民也不知道消费者能出多少价。

这种双方互不了解的情况下,

最大的利益往往都落在中间商的手里。

农产品为什么需要更透明的价格体系

很多人会问,像马桑菌这样从地头到市场价格翻几倍的现象,为什么没有人管?

其实问题并不简单。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开放的,监管农产品价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话说回来,农产品价格体系的透明化确实是一个必要的方向。

建立直接销售渠道

农民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距离,这让中间商有机可乘。

如果能让农民直接面对消费者,不仅能省去中间环节的成本,

也能让农民获得更多收入。

像电商平台、社区团购这些方式,理论上可以做到直接缩短流通链条。

比如,一些地区农产品基地推出了直接销售的模式,让城市消费者通过网络下单,

农民在地头发货。

这种模式让价格更透明,也让消费者能吃上新鲜实惠的产品。

但目前,这些模式还没有普及,

农民能参与的机会有限,电商平台对流量的掌控权又增加了隐形成本。

要让这些方式真正成为常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加强中间环节的规范管理

中间商的问题并不是全部,但确实占了很大一部分。

垄断、囤积、哄抬价格等行为在农产品流通环节并不少见,

市场监管部门其实有权介入。

尤其是对一些恶意行为,

比如收购商在低价压榨农民的同时,

再高价出售给批发商,这种行为明显破坏市场秩序。

但问题在于,监管不可能覆盖到每一笔交易,

小种植户面对这些问题往往缺乏话语权,

最终只能无奈接受现状。

让消费者和农民都看到真实的成本构成

从农民到消费者的这条链条中,最大的缺陷就是信息不对称。

消费者不知道自己的钱具体花到了哪里,

农民也不知道自己种的东西实际可以卖多少钱。

这就导致了价格虚高、中间商牟利的现象层出不穷。

如果能让价格构成公开透明,

比如明确列出种植、运输、储存、销售的成本比例,

消费者自然会更理性地选择,

农民也能更有信心地讨价还价。

透明的价格体系不仅仅是为了让农产品更便宜,也是一种公平的保障。

不论是消费者还是农民,

大家都希望看到一个更加健康、合理的市场环境。

我们还能做什么

马桑菌这些价格不菲的农产品,你是否想过,自己花的钱到底去了哪里?

对消费者来说,学会关注农产品的真实价值是一个开始。

对于农民来说,尝试更多地接触直接销售渠道,

学习利用电商平台、短视频推广自己的产品,也许是一条破局的路子。

0 阅读:2
小农民挖穿地球

小农民挖穿地球

种植技巧分享 植物,蔬菜,水果冷知识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