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苏敩,从小就当了兵,脱掉军装退休之后,我做过山地救援、灾害救援。现在,我和我的一群伙伴发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阿尔兹海默症的走失老人。
满北京地搜救走失老人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有一些家属中途就「不想找了」。
成立民间救援队
08 年 12 月份,我脱了军装之后退休了,在社会上是一个闲人,年龄又不大,跳广场舞、领鸡蛋还不是我这个年龄要做的事,所以当时我决定自己做点事。
我在部队服役期间学习了很多技能,03 年在德国学了整套山岳救援系统,09 年又学了美国灾害救援系统,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推广各种安全技能的防御。
2003 年我们成立了一个志愿者队伍,开始是以山地救援为主,08 年之后又增加了灾害救援。
08 年我随着部队参加了汶川救援,在汶川,我得到了一个视频。
视频中记录了一个受灾的学校,那所学校有 699 人,地震后,五层楼坍塌成了一层楼。家长们第一时间跑到废墟上把孩子抱在自己怀里,那个视频上显示,从废墟里面被救出来的绝大多数孩子是有生命体征的,但到了 5 点多之后,孩子们陆续出现了咳血痉挛和各种并发症,到当天下午七点半以后,操场上就满是密密麻麻用各种布盖着的尸体。
学校后来统计,699 人无一生还。
当时看这个视频的时候我非常难受,一方面是为灾难的无情揪心,另一方面是为错误的救治着急。
这种地震救援被救出来的孩子,最忌讳的就是在怀里抱着。第一步应该固定体位,第二步加压。因为身体在出现部分挤压的时候,会出现淋巴和血液的坏死,坏死之后的血液进到心脏,再通过心脏造成脏器衰竭损伤。
这个视频让人十分难过和遗憾,爱人当时在家里每每看这个视频都会掉眼泪。
在这之后,我做了更多了预防、救灾的安全知识分享,普及类似的救灾知识,我身边围绕的志愿者越来越多。
图片来源:自己拍的
几年之后,我们成立了北京市志援应急救援服务中心,队伍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注册在籍的也有 1000 人了。
16 年冬天,我在北京偶然发现一个走失的阿尔兹海默病老人,我才意识到,亲人离散的悲剧不止发生于无常的灾难,更存在于身边的疾病。
从那时开始,我和我的伙伴们一起组成了寻找老人的队伍。
从开始找走失老人到现在,我们大概已经参与了 300 多起,值得庆幸也值得炫耀的一点是,只要我们出队,老人一定能安全地找回来——我们的成功率是 100%。
生死时速的救援
在老人走失事件里,我们发现了一个特别大的问题:
很多人都认为老人是一个正常人、是成年人,他离开家走丢了不会有太大危险,会自己再找回来的。但往往这种想法,可能让老人出现更大的意外。
比如,我们就曾遇到过一起「生死时速」。
这位老人是 17 年的 5 月 11 号左右的走失的,我们第 2 天开始参与,直到第 6 天他才被找到。找到老人的时候是下午将近 4 点,他掉在了一个建筑垃圾的堆料厂,由于下雨,堆料厂成为了一个人造的沼泽区,老人掉到了这个人造的沼泽里面坐不起来了。
当时我们找到老人的时候,老人的鼻子眼睛嘴都在往外爬蛆,生命体征已经非常弱了,如果当天下午不找着,老人肯定就没有生命体征了,我们感到特别庆幸。
刚开始搜救,我们还没有摸索出比较好的救援方法,团队里都觉得这样费时费力不是个长久的事情,随着每一期救援之后的总结,现在基本上已经掌握了一套比较科学的方法,能够迅速将走失老人找到。
首先老人走失之后,我们会建议家属第一时间要报警,发布走失消息。
第二点就是做好预案,发现痕迹。黄金搜救时间差不多是 48 小时,比如只是附近走丢了一个小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各种监控设施搜救,比如说街道办事处的维稳监控,派出所的治安监控,以及路面上一些商家的民用监控;我们会去「发现痕迹」,跟家属做沟通,包括老人年轻时候的工作经历、生活经历,来判断老人可能会去哪儿。
图片来源:自己拍的
奇怪,儿女不想让我们找了
虽然我们的成功率是 100%,但确实遇到过一些非常犯难的搜救。
最大的挫败,不是来自「找不到」,而是家属搜救意愿很低,甚至根本就「不想找了」。
曾经有一位走失老人在北京是非常富足的,他们家二次拆迁,老人手里十来套房,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老人走失之后,一般超过 48 小时,我们就会建议家属在寻人启事上写上酬金。
为什么写酬金?是因为一张寻人启事在路边,写着谁谁谁走丢了,找到老人必有重谢,你可能马上就过去了,不会停下看。但如果这张寻人启事写着,「帮我寻找回老人者,酬金 5 万」,无论多忙,你都会停留几秒看一眼。
当时我们跟家属解释完这个情况之后,家属就在考量要出多少钱。
六七个小时之后,二女儿特别淡定地告诉我们,写 1000 块钱。
这个寻人启事在他们那个小区也贴着,这个事情在小区业主里迅速发酵了,很多人都说这家人不值得交,可千万别理他家人。我们在小区遇见另外一个老太太,老太太跟我说,你们快回去吧,别找了,人家好不容易给他妈弄丢了。
原来是因为前两天他二闺女家的狗丢了,在小区贴寻狗启事说,谁能把狗找回来给 5000 块钱。
后来小区里的一个邻居大娘,也是一个村里的老村长,让我们把酬金改成了 10 万,这个大娘告诉我,找着老人 10 万块钱我出。
最后姐俩带着弟弟去老村长家里吵:「我们说好了 1000 块钱,这 10 万块钱谁出?」
老村长说:「滚蛋,这钱我出,我们老姐妹儿一辈子了,10 万块钱对我家来说不算钱。」
最后老人被我们找回来之后,她二女儿还专门来质问过我,你为啥让我写酬金?如果不写就不会有这么多疑义了。
家属找到一半「不想找了」的那次,我们也觉得很寒心。
那本身是我们搜救最长的一次,整整找了老人 11 天,用时 260 个小时。
其实在找到第 8 天的时候,老人的家属就放弃寻找了,家属当时告诉我们不找了,如果再找,家里的生活就完全被打乱了。
但我们团队中有一个特别执着的志愿者,带着团队继续在寻找,在第 11 天把老人在朝东通县地界上找着了,迅速送到了就近的民航医院,送到了医院之后就给家属打电话,家属一直不接。
后来我就给当时报警的派出所打电话,结果民警的电话家属也不接,管片民警没办法就去他家敲门。打开门之后,他家人说我们不找了,派出所民警没理他们,让他们带着医保卡去了民航医院。
到了民航医院,家属连一句感激都没有,让我们非常心凉,还质问我们为什么都送医院来了,怎么不送到离他们家近的医院?
我们从医院离开现场大概几个小时之后,打开微信,我发现这位老人的所有家属都把我们拉黑了。
图片来源:自己拍的
让我们坚持搜救的,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心结,这位我们搜救了 11 天的老人是一位老铁道兵,走失那几天刚好过了 90 岁生日,我作为一个老兵,我的老班长走失,我们能给老班长一点帮助,是让我很满足的事情。
后来我们也渐渐习惯了,无论家属是否支持、理解,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为了让老人尽快回家,感不感谢的没有什么区别。
等我们老了,走丢了
会不会有人找我们?
这几年,老人走失的新闻屡见不鲜,这背后有一个庞大而可怕的数字:
中国目前有将近 1000 万的阿尔茨海默患者。三十年后,全世界阿尔兹海默患者将会是现在的三倍还多。
民政部的白皮书里面,中国每年接到走失老人警情有 50 万起,其中近 80% 由精神疾病和抑郁症引起,阿尔茨海默病就占去七成。那么,平均到每一天,老人走失事件 1370 起,728 起由阿尔茨海默病导致。
我偶然间发现过另一个数据,单某个月北京市公安局公布的当月阿尔兹海默症老人走失的数据,就将近有 600 起,可当月寻回了老人的只有 30 起,意味着还有 500 多老人在大街上飘着,没找到家。
如果不做点什么,那或许有一天,我们的父母亲人,甚至我们自己,都可能成为那个找不到家的人。
我们团队的力量,只能帮助失踪老人中非常少的一部分,需要有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加入到寻找老人的队伍中来。
当年我们团队中有一个 60 多岁的老爷子,在最后一次的搜救过程中,他当天行走的距离超过 38 公里,当晚凌晨 3 点多就被家里人送到了医院。
一年之后老爷子走了,走之前给我们留了一句话,这句话现在还在激励我们团队前行:
「今天我多走一步,老人离家近一步。」
老爷子故去之后,他爱人给我发来信息说老人没了,想开一个非常简单的告别仪式,凌晨 5 点简单告别之后,老爷子就会被送到火葬场。
我在群里和志愿者们说,老爷子没了,愿意去的伙伴可以参加一下。
那天早上 4 点半左右,我到达现场的时候,密密麻麻站了几百名志愿者,这或许对老爷子是一种特别好的告慰吧。
我年纪也不小了,有人问我说,老苏你会一直坚持做吗?
我会非常肯定地说,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这几天我在跟女儿聊天,我有了另外一个心理慰藉,女儿认为我做这件事非常有意义。也许 10 年之后我做不动的时候,女儿会接过我手里的接力棒继续往下走。
如果我们不做,等我们老了、走丢的时候,还会不会有人去找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