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研究:一旦患上肺癌,6件事就别做了,不要害了自己!

调和养生之道 2025-04-20 05:53:0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肺癌可不是你想象中的“咳咳咳”那么简单。它像一个擅长伪装的“潜伏者”,初期几乎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最多就是咳嗽、胸闷、体重下降,很多人一开始都误以为是感冒或者肺炎,结果一查,竟然是“晚期肺癌四期转移”。

这时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你可能会问,既然这么严重,那得了肺癌之后该怎么办?是不是就只能听天由命?当然不是。但问题是——很多人一旦确诊肺癌,接下来的行为反而加速了病情恶化,不是治疗错误,就是生活方式没跟上,甚至有人走上“抗癌偏方”的歧路。

上海交通大学一项研究提醒我们,肺癌患者有6件事千万别做,否则真的可能害了自己。

第一件事,就是千万别盲目进补。很多人一听说得了癌症,第一反应就是“补”,恨不得把人参、鹿茸、海参、燕窝全往嘴里塞。

可问题是,肺癌并不是“虚不受补”那种简单的体虚。它更多是一种细胞失控生长的疾病,你补得越猛,可能越是给癌细胞添油加醋。

特别是某些高蛋白、高激素含量的补品,可能反而刺激肿瘤生长。更别说很多所谓“秘方”压根没有科学依据,不但没用,还可能干扰治疗效果。

营养不是不能补,而是要科学补,在医生指导下补,不是谁说好就真好。

第二件事,就是不要轻信“神医”或“特效药”。一旦被诊断为肺癌,很多人会陷入恐慌,开始到处打听偏方土方,甚至有人跑去找“民间中医大师”,拿着几千块一罐的草药“抗癌丸”当救命稻草。

但你要知道,真正有效的抗癌药物,是经过层层临床试验筛选出来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不是哪个山村老中医“祖传三代”就能搞出来的。你可以选择中西医结合,但必须在正规医疗体系内,不能放弃科学治疗去找“奇迹”。

很多人就是在这一步走错,白白错过了能控制病情的机会。

第三件事,是别把自己关起来。

这不是说你要每天出去社交,而是不要让自己陷入一种“我完了”的绝望情绪。肺癌不是绝症,只要你配合治疗、调整心态,很多人都能长期带瘤生存,甚至实现临床治愈。

可如果你一确诊就把房门一关,谁也不见,饭也不吃,觉也睡不好,整天沉浸在“我是不是要死了”的恐惧中,那就真的容易出问题。心理状态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是实打实的,你越焦虑、越消极,身体免疫力越低,治疗效果也会打折扣。

不是说你要强颜欢笑,而是要主动寻求心理支持,哪怕找专业心理咨询师聊聊,也比一个人胡思乱想强百倍。

第四件事,是不要忽视“看不见的敌人”——感染。

肺癌患者由于肺功能下降、抵抗力减弱,很容易合并肺部感染,尤其是在接受放化疗期间。如果这时候你还不注意防护,比如去人多的地方戴不戴口罩都随缘,家里通风也不搞,甚至感冒了也不重视,那就等于在给肺癌“推波助澜”。

有研究表明,肺癌患者因肺部感染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比例高达20%以上。你以为只是普通感冒,可能就是压垮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

防感染,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关键一环。

第五件事,是不要随意停药或改变治疗方案。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看到副作用大,或者觉得自己状态还不错,就擅自停药,停靶向、停化疗,甚至有人一边吃中药一边偷偷把西药扔掉。

这种做法非常危险。你看到的“好转”可能只是暂时的假象,肿瘤细胞还在体内蠢蠢欲动,一旦失去控制,很可能迅速反扑。

肺癌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根据病理类型、分期、基因突变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方案,如果你随意更改,医生也很难判断病情进展,反而容易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第六件事,是千万别把“生活习惯”当成无关紧要的小事。

确诊肺癌后,有些人觉得“反正都这样了”,干脆不忌口、不锻炼、继续抽烟喝酒、熬夜刷手机,仿佛彻底放弃了自己。可你要知道,很多治疗手段的有效性,其实和你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比如抽烟会直接影响免疫治疗的效果,熬夜会打乱身体修复节律,暴饮暴食会增加内脏负担。你给身体一个良好的环境,它才有能力配合治疗去抗争癌细胞。

不是你病了,生活就不重要了,而是你越病,越要认真生活。

讲到这里,你可能会想:那我到底该怎么做?其实答案没那么复杂,但也绝不是一句“多喝水多休息”能解决的。你需要的是科学的治疗+稳定的情绪+合理的营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专业的随访管理。

听起来很多,其实落实到生活里,就是每一顿饭、每一次复查、每一次情绪崩溃时的自我调节。

肺癌不是“死刑判决”,而是一场持久战。你不是一个人打这场仗,有医生、有家人、有朋友,还有科学。

你要做的,不是盲目乐观,也不是盲目恐慌,而是理性地、坚定地走好每一步。

如果你身边有人正在与肺癌斗争,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

不是为了告诉他“你做错了”,而是想让他知道:有些坑,真的可以绕开;有些路,真的可以走得更稳。

哪怕你现在很健康,也请记住这6件不能做的事。

它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在厨房、在公交车上、在体检报告前,做出的一个个小小决定,最终汇聚成的大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中国肺癌防治蓝皮书(2023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2]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癌症统计年报(2022)》[R].北京:国家癌症中心,2022.

[3]李志强,陈建国,唐娟.肺癌患者营养干预与治疗依从性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23,30(05):547-552.

1 阅读:312
调和养生之道

调和养生之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