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20日,川建国将第二次就任漂亮国大统领。
在上一任期,他已经强力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终结进程,而在新的任期,他会不会成为继攻乌的普保国之后,又一个给二战后国际秩序解体加速的人?
而当今之世,是否类似于中国春秋时期向战国时期的过渡?
在这段等候就任的日子里,懂王动作频频,早已提前进入大统领角色。
他调停俄乌战争、介入巴以冲突,又放言要收购格陵兰、兼并加拿大、夺回巴拿马运河。
对丝毫不在乎二战后国际秩序的人来说,国不分大小、相互尊重一律平等,主权国家不受侵犯……这都是个什么玩意!
既然普保国企图永久占领乌克兰领土,还不能得到驱逐和担责,那么别人为什么就不可以?
着眼于格陵兰、加拿大和巴拿马运河,与从经济全球化撤退到孤立主义,实属一脉相承。
从欧洲和中东等地进行战略收缩,固守北美基本盘;
继续实施均势战略、离岸平衡,逼迫欧盟、日韩澳印等加大支出,与亚欧大陆的新兴大国开展战略竞争,防止任一强国,又尤其防止实力最强的做大;
自己则减少支出、扩大收益,对外加筑关税高墙,对内减税,重振本国产业;
在北冰洋以南、巴拿马运河以北、大西洋以西、太平洋以东建立“MAGA”的“大北美共荣圈”,或许是懂王的诉求。
从第一任期到第二任期,懂王有可能会从拆解经济全球化,到进一步加速拆解二战后国际秩序。
现有国际秩序是1945年二战结束时奠定,是从冷战时期的一个架构、两套体系,发展到苏联解体后的一个架构、准一套体系。
一个架构,即以联合国为核心,在五强的秩序维护下,奉行多边主义,以对话与合作为机制,减少和避免战争和冲突。
两套体系,即由于美苏争霸,世界分裂为两个“半球化”。
而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进入一超多强和经济全球化,如东、西方各国顶级企业蜂拥纽约上市,而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为全球提供制造品。
懂王在2017年初次上任后,推行单边主义、摒弃多边主义,架空WTO、大打贸易战,即使睡王治理的四年有所回调,但今天成了“三个世界”:两大阵营已成形,不想站队的大量国家在艰难地寻求中立平衡。
原本懂王就一再退出多个重要的多边国际组织,而随着普保国发动俄乌战争等事件的发生,一个架构的墙脚也被挖动了。
固然,多数国家不支持俄发动的战争,格陵兰、加拿大、巴拿马乃至美国的主流民意也不支持懂王的狂言,但,历史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从来取决于形势,而非多变的民意。
主流民意喜欢和平,要安逸,要发展,可为何总有那么多的战争和苦难?
如今,随着川建国二次上台在即,新一轮的关税风暴蓄势待发。那种追求成本最低化、利益最大化的全球优化配置,正在被各自划圈所取代。
在地缘政治上,一个个敢于撕破窗户纸,不再遮遮掩掩,敢于追逐利益诉求,获取更有利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早晚会一一涌现,区别只在于吃相好看还是难看点。
在价值观上,大体遵循主权国家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在弱化,对话与合作、多边主义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
在架构平台上,WTO已经名存实亡,其他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对自己有利则用,无利、弊大于利就高呼改革,或威胁退出。
正如中国春秋时期,周天子虽衰,但各诸侯国仍名义上尊奉之,各国争霸还遵循周礼的一些规矩。而到了战国时期,周天子和周礼被视如无物,各国直接以力相争。
历史阶段的转变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许多事要在很多年之后才会更明显。
当前,是这个春秋与战国的过渡期吗?
战国时期蔚为风行的黄老道,是道家学派的主干流派,对当时的诸侯国有着重要影响。
1973年在中国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战国时期道家文献《黄帝四经》,包括了《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四部经典,在老子学说基石上,整合了百家之说,提出的系列思想对我们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黄帝四经》提出“先德后刑以养生”,即优先与人为善、贸易互利、输出优秀文化、扩大朋友圈,其次才是强化武力、维护正义,必要时自卫反击,捍卫国际秩序和道义。
同时,《黄帝四经》还提出“循名责实”,各国都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各拥有一个名分,拥有各自的权利,承担不同的国际义务。各国要尊重他国的名分,也不逃避自己的责任。
《黄帝四经》还强调“极而反,盛而衰”,就像当代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其名作《大国的兴衰》中所分析的,近五百年来世界霸权的变迁,过度扩张就是大国衰败的开始。
“王天下者之道,有天焉,有地焉,有人焉”,在《黄帝四经》的语境中,要引领世界,需天时、地利、人和。
近年来,阿根廷、印度、欧洲多国在向右转,川建国又即将二次上台,原有的二战后秩序经受诸多冲击,这种时势或为一种天时。
俄罗斯为了更优的地缘政治环境,率先下手,是否会有更多的国家以和平或非和平的手段,优化自身地缘政治环境,值得观察。
而归根结底,大争之世,重在人和,在于创新更能争取天下精英人才,更能让最广大人民受益的价值理念、发展模式。
在为这一历史转型贡献智慧之际,相信来自东方的文明,也能在多样性中发挥一份力量,应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