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故作深沉,善意喋喋不休

袁大岛 2025-04-19 21:44:43

一出好戏,演的必须有理有据。

剧情扎实紧凑,情节起伏有代入感,

而后,就是剧中人物的博弈了。

现在看戏,好人和坏人,不能太纯。

好人有难处,变得像个坏人一般,

这个,叫以暴制暴。

坏人有计策,以好人的面貌示人,

这个,叫瞒天过海。

我们讲以暴制暴的时候,目的是制爆,

而不是“前浪推后浪”,以暴制暴,

然后新的,更强大的暴出现了。

所以,对于好人变坏这件事,需要有一个限定性的条件,

那就是关键时刻,得“清醒”一下。

而我们看着会坏人瞒天过海的时候,

不能瞒着瞒着,到最后假戏真做了,

这坏人要是真成了好人,

坏人要是真的放下了暴力,

那好人还怎么能以暴制暴呢?

上面提到,好戏的标准,讲究剧情有理有据。

是好人还是坏人,戏走出来,

就必须得走个干干净净,

明明白白。

现在有些“剧情”,搞得好不好坏不坏,

好人不像好人,像个没活明白的坏蛋,

坏人也跟坏不沾边,

与其说是坏,倒不如说,

是好的不那么纯粹,又跟坏沾不上边。

这样的剧情,从观感上就会给人一种错觉,

好也是坏,那坏就是好,

这么看下去,看的迷迷糊糊,

看的是费劲巴拉。

所以,好的剧情,这方面要分的清楚,

要想分清楚,或者说掌握一个好戏的节奏,

对于好与坏的刻画,就不能单纯借助“人物标签”,

而更多的要借助“外界资源”来体现,

就比如说,好人跟坏人斗法,剧情上有碰撞的时候,

坏人出招,那都是下三滥的招,

而好人呢,就不能这么玩了,

比如,好人要搬出法律的武器,

这武器一亮相,观众就知道,坏人在好人面前根本不够打的。

但是这里面,也讲究一个起承转合,

在这个起承转合的过程中,也要适度加强一下坏人的影响,

但是这个影响一定要有限制,

比如刚才咱们提到,好人拿出法律武器捍卫正道,

坏人这个时候嘻嘻一笑,他也拿出来了,

结果人家的武器,比好人还厉害,那就不行了,

或者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好人拿出来的这个东西,

没攻击坏人,反而给自己“兜进去了”,

这就不仅仅是剧情上的“降维打击”,

也是一种对好与坏之间的这种对抗性,

增添了一些让人疑惑的信息,

因此,如果非要为了加入一些有趣味性的起承转合,

那么坏人的表现,也就是表现出的恶意,

要在带有攻击性的同时,适度含蓄一些,深沉一些,

看着有套路,有后手,实则最终要被好人击败,

而好人这边呢,就需要多“渲染功底”,

搞一搞姿态,拿一拿身段,让人眼前一亮,

哦吼,这是好人,这可不是坏人呐,

这些东西都摆到台上之后,这个对手戏一演,

那叫好的声音,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当然,我们谈的是演戏的手段,

毕竟我们都知道,艺术源于生活,

生活高于艺术,

如果艺术高于生活,那就不得了了,

所以该限制的,必须得限制好了,

这不是有原则,

而是没办法。

恶意故作深沉,是为了限制恶意的影响,

善意喋喋不休,是为了让别人明白,

善意有声音,而且声音还没完没了,

给人一种既有安全感,又会让人“记住”的印象,

诚然,在很多时候,

故作深沉的恶意,实则另有隐情,

而善意的喋喋不休,似乎也在刻意“规避”着某些问题的存在,

不过,作为观众的我们,看的终究是戏,

戏里戏外,总有一些东西值得让人思考,

也许有些话,总有欲言又止的理由,

但人们的思考,

可不会因为那些所谓“规矩”而停滞不前。

1 阅读:24
袁大岛

袁大岛

用最实际的话语讲最实际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