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最窝囊一仗—近万日军进攻千余八路军,一夜被击毙两千人

玖歌看历史 2024-11-22 22:14:33

《日军最窝囊一仗—近万日军进攻千余八路军,一夜被击毙两千人》

世人皆知日军在抗日战争中战力强悍,中国军队要以四五倍的兵力才能与之抗衡。然而在1946年的东北通化,却发生了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战斗。一支刚刚由八路军改编的东北民主联军,仅以千余人的兵力,在大年三十的深夜迎战近万名日军的突袭,竟在一夜之间击毙两千余人。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支日军中还有不少曾经叱咤风云的关东军精锐。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战斗?为何会在抗战结束后爆发如此惨烈的厮杀?那个除夕之夜,又发生了什么让日军全线崩溃的关键转折?

一、通化之地的特殊地位

通化位于中国东北松花江与鸭绿江分水岭地带,是一座四面环山的城市。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和茂密的森林,更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从地形上看,通化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易守难攻。北接松辽平原,南临鸭绿江,西连长白山脉,东通沿海地区。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控制东北南部的战略要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通化后迅速在此建立军事要塞。日军看中了通化的战略价值,在此修建了多处军事设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通化城东北角的军火库群,这些军火库全部建在山体内部,既可以防空袭,又便于储存。日军还在通化城内修建了多处军营和指挥部,使通化逐渐成为关东军在东北南部的重要军事基地。

1932年后,日军在通化设立了伪满洲国通化省,将通化市定为省会。随后几年间,日本在通化投入大量资金,修建了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医院、学校、工厂等,使通化逐渐发展成为东北南部的重要工业城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军在通化建立了多所军事学校,培养伪满洲国军队的军官。这些学校后来成为了日军在1946年暴动时的重要据点。

到了1945年8月,随着苏联红军对日作战的胜利,日本宣布投降。此时的通化城内,除了大量的日本居民外,还驻扎着数千名日军。这些日军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关东军各部队溃散后退守到通化的。他们中不乏军事素养较高的军官,这些人后来成为了1946年暴动的骨干力量。

八路军在接收通化后,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局势,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允许部分日本技术人员继续在医院、学校等单位工作。同时,对投降的日军也采取了教育改造的政策。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通化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但也为日后的暴动埋下了隐患。

到1945年底,通化已经成为东北民主联军的重要后勤基地。东北军政大学、航空学校、炮兵学校等重要军事机构相继迁入通化。大量的军事设施和人员的集中,使通化在短时间内成为了东北南部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然而,正是这种特殊的地位,也使通化成为了日军势力死灰复燃的重要目标。

二、日军暴动的策划与准备

1946年初,一批隐藏在通化的日军军官开始秘密组织策划暴动。这些军官多数是关东军的残部,他们以医生、技术人员等身份留在通化。为首者是原日军通化宪兵队长铃木启久和前伪满军官训练所教官高桥茂,两人利用其在当地的影响力,逐步联络散布在通化各地的日军残部。

铃木启久和高桥茂选择在春节期间发动暴动有其深思熟虑的考量。首先,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警惕性普遍会降低。其次,东北的严寒天气会限制八路军的机动能力。第三,通化周边的日军据点也在暗中策应,一旦暴动成功,这些据点可以迅速增援。

暴动的准备工作从1946年1月初就已经开始。日军利用在通化各单位工作的便利,秘密收集八路军的驻防部署、兵力分布等情报。同时,他们还借助走私渠道从日军残部控制的据点购入武器弹药,并将这些武器分散储存在城内多个秘密据点中。

为了确保暴动的成功,日军还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他们将暴动分子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目标。主要目标包括八路军的指挥机关、军需仓库、通讯设施等重要场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还专门组建了一支"特攻队",负责突袭八路军的重要军事首脑。

在人员动员方面,日军采取了极其隐蔽的方式。他们首先发展可靠的骨干分子,然后由这些骨干分子再各自发展下线。为了避免暴露,参与者之间采取单线联系,互不了解对方身份。到1946年1月中旬,日军已经在通化城内发展了近万名暴动力量。这些人中,除了日军残部外,还包括伪满军残部和一些被胁迫的平民。

在武器装备方面,日军主要依靠三个来源。第一是他们在投降时隐藏的武器,这些武器被分散埋藏在城内外的多个地点。第二是从日军控制的据点走私获得的新武器。第三是从通化城内的军火库中窃取的武器弹药。通过这些途径,日军为暴动准备了充足的武器装备。

为了配合暴动,日军还在通化城外布置了接应力量。在通化周边的山区,有多个日军残部的秘密据点。这些据点与城内的暴动分子保持着秘密联系,准备在暴动爆发后第一时间增援。同时,他们还在城外设立了多处隐蔽的物资库,用于支援暴动后的持久作战。

在通信联络方面,日军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秘密通信网络。他们利用在邮电部门工作的人员,架设了秘密电台。同时还建立了多个联络点,用于传递情报和命令。这些通信设施为暴动的统一指挥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暴动爆发的关键时刻

1946年2月19日,农历大年三十的夜晚,通化城内一片祥和。东北民主联军的战士们正在驻地准备年夜饭,街道上飘散着饺子的香气。就在这个传统团圆的时刻,日军发动了精心策划已久的暴动。

晚上八点整,随着一声清脆的信号弹响起,隐藏在城内各处的日军同时行动。他们首先切断了通化城内的电力供应和通讯设施,使整个城市陷入一片黑暗。紧接着,分散在城内的日军暴动分子迅速向预定目标发起突袭。

暴动的第一波攻击主要针对东北民主联军的指挥机关。位于通化城北的军分区指挥部遭到了大约两千名暴动分子的猛烈进攻。日军使用了事先准备的云梯和爆破装置,试图强行突破指挥部的防御。守卫指挥部的八路军战士仅有一个连的兵力,但他们利用建筑工事进行了顽强抵抗。

同一时间,另一支约三千人的日军突击队攻击了通化城东的军需仓库群。这里储存着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是日军的重要目标之一。守卫仓库的八路军警卫连在连长王德文的带领下,利用仓库群之间的防御工事组织了多层次防御,打退了日军的多次冲锋。

在通化城南,日军派出了一支由前特种部队组成的"特攻队",目标是东北军政大学的临时校址。这里驻扎着数百名干部学员,日军企图一举歼灭这批军事骨干。然而,军政大学的学员们早已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他们迅速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并利用建筑物的有利地形打击进攻的日军。

城西的通化医院也成为激战之地。这里有大量伪装成医务人员的日军,他们在暴动开始后立即控制了医院,企图将其变成进攻八路军的据点。但是,驻守在医院附近的八路军战士迅速展开反击,将日军围困在医院内。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通化城中心地带。这里是日军的指挥中心,也是他们储存武器最多的地方。铃木启久和高桥茂就在这里指挥整个暴动行动。约四千名日军在这里集结,试图控制城市的核心区域,为后续的增援部队创造条件。

面对如此规模的暴动,东北民主联军采取了分散防御、重点反击的战术。各个据点的守军虽然兵力单薄,但都据守要地,没有轻易撤退。这种战术使日军的进攻计划受到严重干扰,无法实现快速控制全城的目标。

在暴动爆发后的第一个小时内,通化城内枪声大作,爆炸声不断。漫天飞舞的雪花中,时而闪现出炮火的光芒。战斗从街道蔓延到每一个角落,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日军虽然在人数上占优,但由于分散作战,始终无法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四、战斗的转折与日军的溃败

午夜时分,战斗进入关键阶段。东北民主联军指挥部迅速调整战术,改变了分散防御的部署。军分区副司令员李广文命令各据点守军采取主动出击的战术,在保持防御的同时寻找机会反击。这个决定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

首先在城北取得突破。军分区指挥部的守军抓住日军攻势减弱的机会,组织了一支由五十名精锐战士组成的突击队。这支突击队从侧翼突然杀出,打乱了日军的进攻队形。紧接着,守军主力趁机发起反击,一举击溃了攻击指挥部的日军。这次战斗中,日军死伤超过五百人,其余人员仓皇逃窜。

城东的军需仓库战场上,局势也发生了重大转变。警卫连连长王德文发现日军在进攻中暴露出补给线过长的弱点,立即组织了一次大胆的反击。他率领一个排的战士绕到日军后方,切断了其补给线,并趁夜色打击日军的后勤部队。失去补给的日军进攻势头迅速减弱,最终在仓库群前溃败。

东北军政大学的学员们则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战术。他们分成多个小组,利用对城区地形的熟悉,对日军实施围猎式打击。这种战术充分发挥了学员们个人战斗素质高的优势,给日军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特别是在一次遭遇战中,学员们击毙了日军"特攻队"的指挥官,使这支精锐部队群龙无首,最终分崩离析。

在通化医院战场,八路军采取了智取战术。他们没有贸然强攻,而是先控制医院的水电供应,切断了日军的后勤保障。随后,又派出狙击手封锁医院的所有出口。被困在医院内的日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不得不放下武器投降。

战斗的最后转折发生在城中心地带。午夜过后,东北民主联军的预备队赶到战场。这支部队虽然只有两百余人,但全部是经验丰富的老战士。他们采取分散渗透的方式,逐步瓦解了日军在城中心的防御体系。在一次关键的突击中,他们攻入了日军的指挥所,击毙了铃木启久,这给日军的指挥系统造成了致命打击。

当地时间凌晨两点,失去统一指挥的日军开始大规模崩溃。他们的进攻计划彻底失败,预期的外部增援也没有到达。在东北民主联军的步步紧逼下,日军开始四散溃逃。一些日军试图突围,但在严寒的天气下,他们很快就在野外冻死或被抓获。

到凌晨四点,战斗基本结束。在这场持续了不到八个小时的战斗中,日军死亡人数超过两千人,被俘一千五百余人,其余人员不是逃散就是冻死在通化城外的荒野中。这场战斗成为了日军在东北战场上最惨重的失败之一。

五、战后的清剿与秩序重建

1946年2月20日,农历大年初一的早晨,通化城内满目疮痍。东北民主联军立即开展了大规模的清剿行动,以防止残余日军死灰复燃。军分区副司令员李广文组织了多支小分队,对城内可疑地点进行地毯式搜索。

在城北的居民区,搜索队发现了多处日军的秘密武器库。这些武器库大多建在民房的地下室中,储存了大量轻重武器和弹药。军方将这些武器全部收缴,并对相关房屋的主人进行详细调查,以确定他们是否与日军有勾结。

城东的工业区是重点清查区域。这里有许多工厂,是日军藏匿的理想场所。搜索队在一家纺织厂的仓库中发现了一个地下指挥所,缴获了大量情报文件和通信设备。这些文件详细记录了日军的组织网络,为后续的清剿行动提供了重要线索。

军政大学的学员们则负责对城南的商业区进行清理。他们采取分区包干的方式,对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店铺进行细致检查。在一家看似普通的粮店后院,发现了日军的一处秘密电台。这个发现揭示了日军与城外据点联络的重要渠道。

通化医院的清理工作最为复杂。医院里有大量伪装成病人和医护人员的日军。军方派出了专门的审查组,对医院的所有人员进行甄别。通过细致的排查,最终找出了近百名伪装的日军,其中包括几名重要军官。

为了防止日军死灰复燃,东北民主联军还在城外设立了多道封锁线。这些封锁线由经验丰富的部队把守,严密监视可疑人员的活动。在城外的山区,军方派出了多支侦察队,搜索日军可能藏匿的据点。这些行动发现并摧毁了多个日军的秘密营地。

同时,军方还在通化城内展开了大规模的社会整顿工作。首先是对居民进行户口清查,发放新的身份证明。这项工作既是为了发现潜藏的敌特分子,也是为了重建社会秩序。其次是对重要机构进行人员清理,确保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是可靠的。

在经济领域,军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城市的正常运转。首先是组织人力修复被破坏的基础设施,包括电力、通信等设施。其次是帮助商户恢复营业,稳定市场秩序。军方还派出工作组,帮助工厂恢复生产,解决工人的就业问题。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军方加强了城市的防卫体系。在城内设立了多个军事哨所,加强了街道巡逻。同时,建立了由居民组成的治安联防组织,形成军民联防的格局。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城市的安全系数。

在教育方面,军方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揭露日军的罪行,提高群众的警惕性。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市民的安全意识,也提高了他们配合军方工作的积极性。

2 阅读:377

评论列表

 玉刚

玉刚

6
2024-11-26 00:44

小日本 狗子变态无耻 下流不是人

玖歌看历史

玖歌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