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战战兢兢地跪在皇帝的面前,此时的他已经七十多岁了,本应该是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却没想到却因曾经的胡惟庸案,被抓到京城。
得知自己死罪的时候,李善长颤颤巍巍拿出一物,正是那“免死金牌”。
朱元璋却冷笑着说了一声,李善长顿时大惊失色,眼中失去了希望。
胡惟庸案过去这么久,为何李善长还牵涉其中?免死金牌到底有没有作用?
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作为与朱元璋一起走来的重臣,李善长可谓是大功一件,他在起义军中掌管着诸多后勤工作,为其提出多条建议。
在明朝建立之后,念及一些功臣的功劳,朱元璋决定赐给他们免死铁券,这些人都有一次让皇帝赦免死罪的机会。
李善长便是其中之一,后成为一朝丞相。
然而,有了权力后的李善长逐渐变了,开始在朝中表现另一面。既然自己是功臣,那就应该有特权,于是朝中便出现了一些小团体。
其中以李善长为首的小团体开始在朝中作威作福,一旦遇到一些不听话的官员,李善长便会进行弹劾,甚至动用权力将其流放。
久而久之,朝堂被搞得乌烟瘴气,朱元璋却被假象蒙蔽了双眼。此刻,被李善长一手提拔的胡惟庸也被朱元璋看重,官职提升得很快。
他们一边对朱元璋阿谀奉承,一边做着朱元璋最讨厌的事情,那就是贪钱。
对于各地官员孝敬的钱财,他们照收不误,甚至有的人还将朝廷分发的饷银纳入自己的钱包,其中以李善长最甚。
不过,这一切都在朱元璋对功臣起疑心时戛然而止。
在将空印案等重要案件解决后,李善长他们平静了一段时间。不过,朱元璋却对这些功臣不再相信,对李善长的行为也有所怀疑。
某次,朱元璋明里暗里表示李善长应该退休了,毕竟谁都不想一个丞相的权力竟然超过一个皇帝。
李善长跟在朱元璋身边这么多年,怎会不知道他的意思。他的眼珠子一转,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做丞相,并说了许多胡惟庸的好话。
朱元璋对李善长的能力还是信任的,所以不顾刘伯温的阻拦,让胡惟庸坐上了丞相的位子。
李善长离开朝堂,赋闲在家,但依旧与其有着联系,也因此掌握着朝堂的动向。
在胡惟庸意图谋反的时候,他曾派遣两人来找过李善长,并许以高官厚禄。李善长并未拒绝,让胡惟庸大喜。
李善长在朝中名望极高,一旦有他的支持,其他的官员也会支持自己的。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胡惟庸的动作,朱元璋都看在眼里。还没等造反,这些谋反的人就被抓了起来。其中,牵连的大臣大约有3万人。
天子一怒,流血万里。不过,因为李善长行事隐秘,并未被朱元璋察觉。
但这并不代表这件事就过去了,甚至多年后还被翻了出来,也是他走向灭亡的诱因。
重新启用,不复当年因为胡惟庸的事情,朝中一片大乱,朱元璋不得不将李善长叫了回来,让他处理朝中大事。
李善长见皇帝并未提及造反的事情,他顿时松了一口气。当时朱元璋真的是不知道吗?当然不是,不过是皇帝念及旧时的情分,只是有所怀疑罢了。
李善长一副“我是功臣”的样子,在各处指手画脚,甚至连皇帝的决定都想要干涉。结果,最后踢到硬茬,直接惹怒了皇帝。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皇帝念及旧情,不愿李善长辛苦操劳,便给他安排了一个闲职。
李善长可以在家种地,悠闲自在。但没想到临到头,却被抓了起来,原因是自己的一个亲戚。
这个亲戚名叫丁斌,因为胡惟庸案的发生,他被关了几年后,又到了被流放的时间。丁斌并不想落得如此结局,便向李善长求助。
李善长也是有些糊涂,直接就给朱元璋写去一封信,表示丁斌是自己的亲戚,希望皇帝能够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放他一马。
朱元璋看到后大怒,之后更是疑窦丛生,先前李善长与胡惟庸有关的想法再次浮现出来,并愈演愈烈。
朱元璋立马下令彻查,并对丁斌严加拷问,结果得出的结论让朱元璋大怒。
原来当时胡惟庸造反的时候,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一家便参与其中,甚至还是主力。为了让朱元璋相信,丁斌还发了毒誓。
为何丁斌知道这么多事?当然是丁斌的身份,他虽然是下人,但却是胡惟庸的下人,替胡惟庸办了不少事,如暗中招揽、屯兵等。
当时在胡惟庸的府中,丁斌就曾见到过李存义等人的身影,他绝对没有看错。
朱元璋得知后,立马下令将李存义一家抓了起来。当时他并没有动李善长,因为心中还存有一丝侥幸,认为李善长与这件事情无关。
待士兵对李存义一番刑讯之后,这份侥幸破碎了。李存义甚至说出了当初胡惟庸许诺让李善长称王的承诺,而李善长也默许了。
于是,正在家中耕地的李善长被抓了起来,来到京城面见许久不见的朱元璋。
看着朱元璋眼中的怒火,李善长心中顿时一惊,他明白这一天还是到来了。
面对自己的兄弟,朱元璋将如何做?李善长能否逃脱此次责罚?
免死铁券不免死李善长先是诉说了自己的苦衷,并表示自己是有大功的人。而他一时糊涂,才犯下如此大错,希望朱元璋能够免自己的死罪。
但是已经对功臣失望的朱元璋怎会罢休,表示死罪不可免。
无奈之下,李善长从自己的衣服中拿出一物来,高声说道:“我有免死铁券,你不能杀我。”
这份免死铁券还是当初明朝建立时,朱元璋赐予他的,现在正好拿出来用。
然而,朱元璋却极为讽刺地冷笑一声,说道:“你看看铁券的背后是什么!”
李善长翻转铁券,看到上面的几个字后,顿时大惊失色,上面俨然写着“谋逆者不免死”。
李善长顿时想明白了一切,从一开始朱元璋就不相信他们这些大臣,所以才会在这上面写下这一隐藏的秘密,等他们发现便为时晚矣。
跪在地上的老人顿时心如死灰,铁券掉在了地上,发出一阵声响。朱元璋命人将他拉下去,并下令满门抄斩。
李善长希望皇帝能够放过自己的妻儿,但朱元璋这次没有留手,他明白“永绝后患”的道理。就这样,李善长被处死,他的家人也跟着他一块去了。
然而,远在皇宫的朱元璋却并未有放松的神色,而是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如今,马皇后走了,太子也走了,他相信的兄弟也被他亲手处死了,陪在他身边的没有多少人了。难道身为皇帝,就不能相信任何一个人吗?
他也只能在教导孙子的时候,多多叮嘱,希望朱允炆能够撑起大明朝。但是他忘了,功臣几乎被杀尽,早已没了根基的明朝又怎会平稳。
再加上朱允炆年轻气盛,没有认识到人世间的险恶,最后被朱棣拉下了皇位。
斩杀功臣,一直以来都是朱元璋在位时期的“污点”。但试想一下,若是这些大臣没有谋逆之心,又怎会被朱元璋怀疑。
他们为何没像汤和那样得以善终?不是谁都将权力看得那么重的,但也仅仅在少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