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讨水喝,村妇往碗里撒了一把谷壳,刘伯温:她大有智慧!

历史K先生 2025-01-19 19:53:26

朱元璋的宠臣刘伯温,在年轻时曾被村中农妇刁难。

成为朱元璋身边的大臣之后,刘伯温才明白那名妇人原来是高人,到后来他还返回村中感谢那位农妇。

结果事情反转,当年的事居然只是一场误会?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才让刘伯温记了这么多年?

青田才子登仕途

元末时期,青田县地带出现了一位神童,老人们都说这是青田山显灵了。

因为很早之前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青田山边青田县,青田县里出神仙。

而在一些风水福地书中也曾介绍过,中原大地上有“七十二福地”,这青田山便是一处。

而青田县出现的这位“神童”,便是朱元璋身边鼎鼎有名的刘基刘伯温。

刘伯温小时候便被称为神童,可不是自吹自擂,他的神奇之处许多人都见识过。

从小,刘伯温的父亲便开始教他识字,但是刘伯温却好像天生认识那些字一般,一点就通,很快便不需要教了。

刘伯温的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天资颇为不凡,便将他送到了县里的府学。

府学里一般都是给这些孩子教那些启蒙读物,就是《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

来到府学之后不久,刘伯温便将这两本“小孩书”倒背如流,让府学里的老师都目瞪口呆。

随后府学里的老师专门为他拿出了一本尘封多年的《春秋经》,也就是儒家四书五经中的《春秋》。

这本书完全是古语写成,内容晦涩难懂,已经不适合那时候的孩子们作为启蒙读物来学,所以府学的老师便将它封存起来。

但是刘伯温的才华完全超出了府学老师们的认知,于是他们又将《春秋经》拿了出来。

如今的孩子拿到《春秋经》后只是能对着书念出来,根本不能理解其中含义。

但是刘伯温不同于其他学生。

小刘伯温拿到《春秋经》后读了两遍之后便可背诵全文,并且能够根据书中含义来延伸思考,产生自己的理解。

府学里的老师还以为刘伯温之前在家里学过这段,便又找了几段故事让他看。刘伯温还是像之前那般过目不忘,并且很快就能理解文章真意。

府学里的老师们全都自愧不如,认为刘伯温将来必会一飞冲天。而在其他同龄人眼里视为天书的《春秋经》,刘伯温没花多少时间便学完了。

这主要是得益于刘伯温的快速阅读和过目不忘的“特异功能”。

这也是后来府学里的老师们发现的,在学习《春秋经》时,刘伯温读和背的速度都超快,于是他们测试了一下,发现刘伯温虽然不能一目十行,但是一目七行是完全能做到的。

刘伯温的这一举动着实把府学的老师们都吓住了。

两个超能力几乎跟随了刘伯温一生,后来刘伯温来到元朝大都赶考时,在大都的书店里发现了一本自己还没有见过的天文书籍,于是便在书店里翻阅了一会。

就在书店前站了这么一会,刘伯温已经将此书全都记住了。

书店老板见刘伯温穿得非常得体,认为他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公子,于是想要把这本书送给刘伯温,但是刘伯温却说:“这书已经在我心里了,要书何用?”

书店老板直呼怪人。

刘伯温一辈子也不知道在脑袋里存了多少书,平时张口便是引经据典。

刘伯温十七岁时,拜入名士郑复初门下学习程朱理学,同时接受儒家的基本教育。但是对于刘伯温来说其他的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有郑复初家里的无数藏书。

他来到郑复初这里之后,得到了郑复初的允许,可以随意翻看他的藏书。

刘伯温因此能够博览群书,诸子百家之学全都进了刘伯温的脑中。

刘伯温喜爱的科目便是天文地理、兵法算数,他对这些东西研究得更是透彻,把书背过后便在心中揣摩,因此对这些科目非常精通,尤其是天文学,他还曾经用天文学来劝谏朱元璋。

进京赶考遇刁难

在郑复初这里学习六年之后,二十三岁的刘伯温独自一人前往元大都参加科举。

他一个人第一次出远门,经验略有些不足,在半路上便把自己水袋里的水给喝完了。

刘伯温一路上走过来喉咙都要冒烟了。

就在刘伯温即将受不了的时候,刘伯温终于前面有一个村庄,他急忙跑过去想找一户人家讨一碗水喝。

虽然这是一个有人居住的村子,但是人也并不是很多,大部分都是妇女和老人小孩。不用问也知道一定是有军队来抓过壮丁了。

在刘伯温说不出话之前,他终于找到了一户有人的院子,他在门口看到院子有一位农妇正在晾衣服。

刘伯温冲着那位农妇喊道:“大姐,我是进京赶考的书生,能给我一碗水喝吗?”

那农妇回头看到站在门口的刘伯温,一身打扮挺干净,文质彬彬的,看起来确实是个书生。

那农妇说:“你先等一下啊,我去给你打水。”

刘伯温一听终于有水了,心里的石头落了下来,一屁股坐在了门口,也顾不上什么仪态了。

过了一会儿,农妇端了一碗水出来,刘伯温接到手里刚要喝,发现水面上漂了一层谷壳,看起来很不干净。

刘伯温抬头看了看农妇,她已经回院子里干活了,看起来并不在意给刘伯温的水。而刘伯温虽然非常渴,但是依旧不能无视水上的谷壳。

最终刘伯温挑着谷壳少的地方喝了两口,嗓子没有那么难受之后便接着上路了。

刘伯温虽然嘴上没说,但是心里却牢牢记住了这次窘迫的场景,这次受制于人的尴尬时刻。于是刘伯温将此事埋在了心底,激励着刘伯温一次又一次地前进。

而刘伯温前去参加科举的结果自然是考中了进士,状元之位就别想了。

一个王朝末年的腐败朝廷,他们的内幕黑暗到无法想象,其实科举的前几名都是内定好了的。而且元朝是少数民族的王朝,对汉人有着一定的排斥性。

就算前三名没有内定,也轮不到他这个汉人来拿。

虽然刘伯温没能考上状元,但是一个进士能得到的。当然,在这兵荒马乱之年,就算是进士也不好安排工作的。

一直到刘伯温考上进士的三年后,元朝才给他派去第一份当县令的工作。刘伯温立马去上任了,有事做总比在家闲着好吧。

功成名就再回首

刘伯温一路西行,来到了江西上任,在路上他还碰到了一个姓朱的小和尚。小和尚说他一个人已经流浪很久了,去了很多的地方,如今正在返回自己的寺庙途中。

刘伯温与这个小和尚同行了一段路之后便分开了,他们聊得非常开心。

这兵荒马乱的年代,此时一别,不知日后还能否相见。不过刘伯温来不及伤感便已经到了江西高安县任上。

刘伯温到了之后才发现这里的情况并不简单,一些富豪勾结官员,在县里为非作歹,简直目无王法。

新官上任三把火,刘伯温决定三把火一起烧,就烧这县里的贪官恶霸。

不久之后,在当地百姓的协助下,刘伯温成功地将这些人都送进了大牢。

虽然刘伯温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但是上级的官员却并不喜欢他这样的官。

官官相护可不是说着玩的,在刘伯温的上级中,有一位是刘伯温刚抓到的犯人的小舅子。这位上级的妻子知道自己的弟弟被抓之后又哭又闹,非让这位上级把人救出来。

那上级只好派人来找刘伯温说情。

但是刘伯温也不是吃素的,他将犯人的罪证供词统统摆到了桌上。这个案子证据确凿,而且犯人杀人越货、强抢民女,实属罪大恶极,不久之后便会被斩首。

在讲完道理之后刘伯温便将那位上级的手下打发走了。但是刘伯温却有一种危机感,决定将那犯人的死期提前。

第二天刘伯温便将犯人押送刑场,在百姓的欢呼声中将其斩首。

那上级还是来晚了一步,没能救下小舅子。

虽然这个上级表面上没有说什么,但是刘伯温觉得自己最好是快点离开这个地方。随后刘伯温便辞官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青田县。

随后又几经波折,刘伯温成了朱元璋的手下。随后在明朝建立之后,他又成了朱元璋手下的大臣。

这天,朱元璋给刘伯温放了个假,而刘伯温闲来无事,顺着自己当年赶考的路来到了农妇家门前。刘伯温想,若是当年那碗脏水,自己也许没有动力去做后面的事了。

于是刘伯温再次敲响了那扇门,农妇给他开门之后居然也认出了刘伯温。

当刘伯温谈起当年那件事时,询问农妇是不是有意在磨砺他。

农妇哈哈大笑着说道:“我哪有心思磨砺你啊,我是担心你喝了凉水肚子疼,所以放院子里晾了一会,那谷壳估计是风刮进去的吧。”

刘伯温顿时有些尴尬,原来是自作多情了。但是刘伯温还是留下了些银子,让农妇去改善一下生活。

这件事虽然不辨真伪,但是刘伯温的一生确实是丰功伟绩。历史上没有几人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而刘伯温却做到了。

古时民间常用一句诗来形容他: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足以见得刘伯温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0 阅读:18
历史K先生

历史K先生

揭开历史迷雾,用心讲解历史,一样的事件不一样的角度